特斯拉在浙江台州发生撞倒交警并致一人殉职的事故,引发社会关注。尽管特斯拉面临刹车系统质疑,但此次事故原因尚不明确,不能单纯归咎于车辆问题。特斯拉的品牌形象因多起疑似失控事故受损,根源在于产品扩张过快导致可靠性不足、售后服务欠缺,以及过度依赖创始人个人IP而忽视正规品牌、售后和公关建设。特斯拉需正视问题,通过技术排查和OTA升级解决隐患,恢复消费者信心。
关于特斯拉疑似失控的问题,我不止一次写过回答分析。
甚至于,我个认为特斯拉Model3在部分工况下ABS标定不完善基本上是实锤。
对于特斯拉的评价,我已经重复无数次:
只是问题出现的原因比较复杂,需要大量时间排查。
特斯拉需要时间排查大量代码,了解清楚问题的根源,再通过OTA推送修复。
如果承认问题存在且短时间内得不到解决,特斯拉的销量和“自动驾驶领导者”的品牌形象都可能遭到严重打击。
所以特斯拉秘而不宣,拖延时间等待未来OTA升级解决。
5月17日的事故导致交警殉职,更是令人痛惜。
但这里,我要替特斯拉“洗”一句:
目前消息还太少,事故原因尚不明确,不能排除是司机驾驶的问题。
应该说,随着特斯拉不断爆出疑似失控的案例,尤其是上海车展事件使得特斯拉刹车问题彻底出圈,全网对特斯拉的质疑和嘲讽越来越多。
在汹涌而来的舆论中,有不少人是以亲身经历或是实测案例对特斯拉的刹车系统提出质疑。
比如宁波夫妻二人驾驶特斯拉,两次同一位置刹不住车;
比如特斯拉的工作人员在海南车主的坚持下重复操作,结果复现出刹车失效的工况;
比如车评人此地无银王垠团队在对特斯拉Model3进行测试的过程中,曾遇到行驶过程中突发动能回收受限,同时刹车踏板变硬,疑似刹车助力失效;
比如车评人YYP及大家车言论团队测试中发现,特斯拉Model3在环氧地面的地库,经过积水路面时正常触发ABS,但脱离积水路面后有概率ABS仍然顶脚,导致刹车踏板变硬、刹车距离变长。
但必须承认,目前特斯拉疑似失控的案例的确有一定程度的泛化。
因为特斯拉负面案例太多,也因为特斯拉对待消费者的傲慢态度,全网不少人已经将所有特斯拉相关事故都默认为刹车失灵。
就目前信息来看,特斯拉刹车失控发生的概率应该不是很大,将所有事故都指认为刹车失灵导致,可能有失偏颇。
浙江台州事故目前信息又太少,若现在就下结论,可能有违实事求是的精神。
也许有人看了上面的内容,觉得我是在为特斯拉洗地,但这些人可能没有看到一点:
即使后续证据证明浙江台州的事故确实是司机本人操作或其他客观原因导致,也不代表之前所有疑似失控案例不存在,更不代表特斯拉没有安全隐患!
如果现在就将事故指认为刹车失灵所致,一旦后续出现反转,反而有可能让特斯拉以及一些极端粉丝借此撇清干系。
事实上,之前就有类似事件:
一段特斯拉在高速追尾的视频在全网流传,结果事后车主本人现身说法,承认是自己开车时精神不集中,没有及时减速导致的事故。
特斯拉粉丝正是借此进一步坚信车辆的刹车没有问题,找出种种理由为特斯拉开脱,甚至将舆论对特斯拉的质疑全部视为“友商黑稿”。
所以还是那句话,就事论事,实事求是。
当然,目前这个问题下超高的热度,以及全网对于特斯拉的嘲讽,也印证了我个人之前的判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事实上,特斯拉曾经的品牌形象相当好,在新锐客户群中的品牌号召力极强。
就我个人观察,在Model3量产并开始国产化的过程中,全网舆论对特斯拉的态度也是赞赏多过抨击的。
特斯拉沦落到如今人人喊打,销量大幅度下滑的地步,个人认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特斯拉扩张太快,产品可靠性和售后服务建设都有所不足;
必须看到,汽车产业技术先进性与可靠性并不一定是正相关,甚至不少时候是负相关。
尽管近两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突飞猛进,自主品牌车型在电池组能量密度、工况续航里程等多个关键指标上超越特斯拉,但特斯拉在三电系统方面仍然有独到之处。
特斯拉较为完善的热管理系统,也被不少粉丝津津乐道。
然而,特斯拉车型在可靠性和做工方面不尽如人意,也是众所周知。
即使是特斯拉车主,对于特斯拉各种小毛病和美式做工也不乏微词。
2020年J.D.Power的新车质量研究报告显示,特斯拉以每百辆车250个故障的“优异成绩”排名垫底。
再加上,产品层面制订非常激进的时间表,尽一切可能加速产品迭代,也是马斯克的一贯风格。
特斯拉的很多做法固然节省了验证的费用和时间,但新技术也没有经过大量时间检验,难保完全没有隐患。
产品是一切的根本,安全性更是汽车产品质量的根基。
特斯拉今日的一切阻碍,都来自于产品层面过于激进的态度。
2、特斯拉对于人文和消费者情感不够重视,售后服务层面的投入也不足。
特斯拉的品牌形象主要是由“硅谷钢铁侠”的科技属性支撑起来的。
相比苹果“科技和人文的十字路口”的品牌形象,特斯拉对于人文和消费者情感这方面一直是比较漠视的。
特斯拉Model3价格短期内一降再降,基本上不怎么顾虑老车主的心理感受,也是这种品牌定位的体现。
甚至于,从早期备受争议的镍钴铝三元电池,到中期虚假宣传“自动驾驶”被罚款后改为“自动辅助驾驶”,再到近期持续不断的疑似失控事故……
特斯拉对消费者人身安全都谈不上多重视,更不用说关注消费者情感需求,隐患已经悄然埋下。
而且在自动驾驶算法之外,特斯拉近期硬件层面的工作重心是量产交付,尽可能发挥规模效应。
产品和渠道扩张速度太快,售后服务体系自然难以跟上。
总之,产品可靠性的不足以及售后服务体系的相对缺位,是特斯拉近期一系列问题的最直接原因。
3、特斯拉过于强调创始人个人IP,长期漠视正规途径的品牌、售后和公关建设
打造创始人个人IP并发展粉丝,固然使得创始人自带流量,节省了大笔广告营销开支。
甚至,连售后及公关都能由粉丝主动承担,可谓极具“性价比”。
但享受创始人IP化自带流量的好处,自然也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马斯克风光无限的背后,是特斯拉长期漠视正规途径的品牌、售后和公关建设,导致路人观感逐渐恶化。
之前特斯拉大量疑似失控事故,都有不少特斯拉粉丝认为是“友商黑稿”。
“水军”、“黑稿”、“解散公关”、“XX降价友商急了”,种种饭圈化的话语体系,既视感简直不要太强。
甚至,上海的梁女士在车辆失控的情况下克制慌乱,用手机拍摄下自己没有踩油门、车辆却在加速的过程,换来的只是特斯拉官方的否认以及特斯拉支持者的冷嘲热讽。
如此种种,路人观感自然越来越差。
同时,特斯拉创始人IP化使得马斯克个人形象与公司强绑定,马斯克一旦惹出事故,特斯拉都不可避免受到影响。
不论是之前马斯克在电视节目中抽大麻,还是在新冠疫情中发表反智言论口嗨,特斯拉都难免池鱼之灾。
更有甚者,创始人IP化往往意味着其对公司掌控力的无限膨胀。
之前我曾分析过:
且不说比特币究竟有没有投资价值,特斯拉作为高速成长期的企业,本应专注主业经营,尽可能避免对外大笔投资。
高速成长期的企业往往有资本饥渴症,特斯拉一路融资也是如此。
即使特斯拉如今整体经营状况较好,现金流明显改善,但15亿美元对特斯拉仍然不是个小数字。
说到底特斯拉的情况,跟雅戈尔这类主业经营受阻,发展遭遇天花板进而转型投资业务的企业,根本没有可比性。
比特币在包括我国在内的众多国家都不能作为货币流通,真能当做特斯拉的购车款吗?
更何况,作为新领域的开拓者,特斯拉本身面临的经营风险并不是很低。
就算比特币的暴涨真能持续下去,或者长期看比特币前景光明。如此波动巨大,暴涨暴跌的投资品,真的是特斯拉这类企业投资的好选择吗?
不论从哪个角度看,如此大手笔投资比特币,都很难说是明智的选择。
特斯拉如此作为,马斯克本人对数字货币的偏爱“功不可没”。
如今连马斯克自己都表示放弃用比特币冲抵购车款,转而考虑狗狗币,也是无语……
总而言之,特斯拉的沦落至此,某种意义上也是咎由自取。
只希望特斯拉及早查清楚刹车问题根源,启动召回或通过软件OTA解决,尽快解决问题;
而不是每次都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175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