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在电动平台的迭代中,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从2009年的e-1.0平台,以e6为代表,到2018年的e-2.0平台,以秦EV和汉EV为代表,比亚迪不断推进系统平台化和集成度的提升。2021年的e-3.0平台,海豚EV作为代表,展示了比亚迪在电池技术上的最新进展,包括八合一技术和刀片电芯的应用。尽管汉EV属于e-2.0产品,但它与海豚EV在电芯和电池系统技术上共享了刀片CTP方案的共性技术。两者都使用了比亚迪的135Ah磷酸铁锂电芯,但海豚EV的总电量约为45kWh,额定电压为332.8V,这在快充方面并不占优势。然而,海豚EV在电池包的结构设计上进行了优化,增加了横梁加强筋,提高了结构安全性,同时通过轻量化优化来弥补增加的重量。在电池包与整车底盘的连接上,汉EV使用了16个紧固件,而海豚EV使用了14个,显示出海豚EV在设计上追求更高效的集成。汉EV的电池包设计为分层,而海豚EV则在下箱体中预留了区域用于布置高低压电气件,这样的设计不仅为车身让出了更多空间,也便于平台化。从重量占比来看,汉EV的下箱体重量占比约为7.45%,而海豚EV的约为8.7%,这表明海豚EV在电池包设计上进行了有效的重量控制。这些细节的改进,体现了比亚迪在电池技术领域的持续创新和对性能优化的不懈追求。
迄今为止,比亚迪已经历经了3代电动平台的迭代,它们分别是:
(1)2009年的e-1.0:代表车型e6,油改电的思路,这个平台的重点是实现三电关键技术平台化;
(2)2018年的e-2.0:代表车型秦EV,以及之后的一系列车型,包括基于刀片电池在内的汉EV,也属于这一代产品,该平台的重点在于实现系统平台化,提高集成度;
(3)2021年的e-3.0:海豚EV则是比亚迪e-3.0平台的代表车型,除了它的八合一技术、800V平台(这里注意:海豚EV不是800V系统),支撑它的仍然是比亚迪的刀片电芯。
尽管汉EV属于e2.0产品,但在电芯和电池系统技术上,汉EV和海豚EV则是属于同一个平台,这二者已经可以看出刀片CTP方案的共性技术所在。
两者都采用了比亚迪成熟的135Ah磷酸铁锂电芯,从海豚EV的铭牌看,它的总电量约45kWh,额定电压为332.8V,这个电压等级偏低,所以它在快充方面其实没有竞争力;从工信部公开的数据来看,汉EV和海豚EV的系统能量密度均为140Wh/kg。
这二者在整包的布置上稍有差异,具体如下图所示:汉CTP(纠正:下图左图为汉EV电池包)电池包整个下箱体是没有隔断的,而海豚CTP的包下箱体中间增加了一个横梁加强筋(图中黑色框框,正好用于和车身的连接),从集成上来看,海豚的这个调整会降低整包的集成效率;但好处在于它降低了整包对电池本体刚强度的要求,同时也加强了包与整车的刚强度,这个角度年,海豚EV电池包的结构安全性会好些。
上图中的红、深蓝圆点代表电池包与整车底盘连接所采用的不同类型的紧固件,两者都采用了两种紧固件,汉EV共计16个,害豚EV共计14个。从紧固件的布置来看,海豚两侧边进和了轻量化优化,以弥补增加横梁带来的重量。
本质上来年,汉CTP是有两个横梁的,即位于电池包两端对电芯进行固定的两个端板;海豚保留了这个思路,所以整个下箱体实际是有3个横梁。
另外,汉EV是将整个电芯都铺在下箱体内,而将PDU放在电芯的上层,它是一个分层设计;但海豚CTP则在下箱体中预留了一个区域,用于布置这些高低压电气件,如下图所示。这个调整让海豚可以给车身让出更多的空间,同时更便于平台化。
从设计的效果来看,这里用的汉CTP是76.9kWh版,178颗电芯,系统总重量约550kg;海豚CTP是45kWh,104颗电芯,系统总重量约338kg;对比下箱体的重量占比来看,汉EV的约为7.45%,而海豚EV的约为8.7%。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176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