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電誌:从中国第一辆电车问世到比亚迪全球销量第二仅用33年?

Di電誌:从中国第一辆电车问世到比亚迪全球销量第二仅用33年?_58汽车

在短短33年的时间里,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全球领先品牌的跨越。比亚迪,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品牌,如今已经成为全球销量第二的电动汽车制造商。这一切的背后,是无数开拓者的辛勤努力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从孙逢春院士的“远望号”到叶文贵的“叶丰号”,再到比亚迪的“海豹”,每一步都是中国电动汽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如今,比亚迪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更是在国际市场上与特斯拉、大众等品牌展开了激烈竞争。这一切,都预示着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光明未来。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企业的不断创新。比亚迪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1995年的“远望号”到2008年的F3DM,再到如今的“海豹”,比亚迪不断推出创新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国家的政策扶持,也为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如今,比亚迪已经在全球市场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与特斯拉、大众等国际品牌展开了激烈竞争。这一切,都预示着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光明未来。

关于国内的比亚迪品牌,笔者已陆续写过多篇文章,然而自己更青睐《从美人豹14秒到海豹3.4秒,国产轿跑远胜日本车,没有败于SUV棍下》这篇,因为文章展示了开拓者与后来人的故事。

从吉利“美人豹”到比亚迪“海豹”,如果没有后起之秀接过吉利的宏愿,很难说国内造车企业,还会不会去突破“0-100加速记录”,会不会续写国产性能车的新篇章!与之类似,人类整个电动汽车发展史,同样是一场从问世即蛰伏再到爆发的过程!

1828年,一切电能的做功者-电动机,在匈牙利人耶德利克·阿纽什的实验室内诞生;此时,世人才刚接纳“蒸汽汽车”这个新鲜事物。1834年,美国人托马斯·达文波特建造出有轨电车模型。1859年,法国物理学家加斯东·普兰特发明了铅酸蓄电池。在内燃机汽车问世的前夜(即:1885年),英国人托马斯·帕克在提升铅酸电池容量,并让电池具备充电能力的基础上,将“有轨电车”这个概念付诸于实施。这要比世界公认的第一辆电动汽车问世早了1-2年的时间。

正是在“电动汽车”如火如荼的发展时,一位叫卡尔·弗里德里希·本茨(KarlFriedrichBenz)的德国发明家,于1886年1月29日,凭借妻子贝瑞塔·林格的一个鲁莽行为,将一款单缸内燃机为动力的三轮小车展示在世人面前,人类的交通发展史就这样被改写了……

直到一位叫埃隆·马克斯的美国人盘活资本,引领技术变革,再一次改写历史!

但是,正如“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那样。相比传统燃油车的百年追赶,国人与电动汽车的接触并不算晚。我国有据可查且公认的“第一辆电动汽车”,是孙逢春院士于1995年开发制作的“远望号”大客车。实际上,早在1988年,温州实业界能人兼富豪-叶文贵,就自研出充电8小时可行驶200公里,最高时速可达109公里/每小时的“叶丰号”纯电汽车;而且此君在1990年,还制造出国内第一辆油电混动轿车。据说,“叶丰”-1/2/3样车曾受到美国电动汽车专家罗耶·凯勒的青睐,企图将技术引进到美国;深圳市政府也曾希望叶文贵到深圳发展……

最终,因为2000多万的资金缺口和种种因素制约,一个极有可能问世于特斯拉之前的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就这样烟消云散了……

1994年,比亚迪将首批200辆纯电出租汽车投放深圳。这批车的功劳和历史意义,正如深圳一位出租车司机师傅在笔者相关文章留言中所说:用百千万公里的行使里程,为比亚迪跑出了最初的大数据。于是在2008年,比亚迪汽车在经典的F3车型基础上,发布了第一款双模插电式混动的F3DM车型。

到了2018年,国家交通部门启用与燃油车有区别的新能源绿色牌照,新能源汽车又一次赢得政策引领。2021年5月19日,比亚迪第1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自此,中国“百万辆俱乐部”里终于有了首个新能源汽车品牌!

比亚迪和王传福相比当年近似于“独行侠”的叶文贵,无疑是幸运的。因为在国家持之以恒的坚持改革开放前提下,可供整合和利用的资源是叶无法比拟的。而且在大市场前提下,一家优质且技术过硬的企业,并不会因为区区2000万的融资而无疾而终。例如在比亚迪的股票市值仅为8港元时,即赢得了巴菲特2.25亿股的购入……

事实上,“100万辆”对于这个国内和世界知名汽车品牌而言不算多,它却是比亚迪和国内一众新能源车企的历史拐点。继往开来,何愁国内不会出现第二个、第三个甚至无数个这样的优质企业?

在比亚迪DM-i超级混动发布以及三款DM-i超级混动车型上市以来,尤其是代表国产品牌登陆欧洲,在各领域与特斯拉、大众等品牌展开角逐。另外,今年燃油价格持续多轮的上涨,也让市场更关注新能源车型的发展。

如今以比亚迪汉EV、小鹏P7、理想ONE、蔚来NIO、广汽埃安、吉利、哪吒为代表的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和车企,与传统燃油车品牌不同,如雨后春笋般爆发出活力,他们对市场和前景更有信心,更能博得国内年轻消费群体的青睐,大有超越传统主流合资的趋势,为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占据更有力的位置!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读者参考,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等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如涉及版权、作品内容和其他问题,诚谢及时联系,会尽快处理。)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17695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