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是货币兑换的比率,分为直接和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用外国货币表示本国货币,间接标价法则相反。大多数国家使用直接标价法,而美国和英国使用间接标价法。汇率制度有固定和浮动两种,1973年后主要国家实行浮动汇率制。浮动汇率制分为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前者无干预,后者有干预。汇率影响国际收支,净出口与实际汇率和国内收入水平相关。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分析了开放经济中政策效应,显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影响取决于汇率制度。在浮动汇率下,货币政策通过汇率影响收入,而在固定汇率下,货币政策通常无效。模型还说明了价格调整对经济的影响。在开放经济中,汇率制度对经济政策的影响至关重要。直接和间接标价法是汇率的两种表示方式,而固定和浮动汇率制则决定了汇率的稳定性。浮动汇率制进一步分为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影响着国际收支和净出口。实际汇率是衡量两国产品相对价格的关键,而净出口则受汇率和国内收入水平的影响。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揭示了在不同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总收入的影响,以及价格调整对经济的长远影响。
【内容速查与目录】
【笔记下载】
汇率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它表示的是两个国家货币之间的互换关系,这种货币之间的互换关系被称为名义汇率。
汇率主要有两种标价方法:
直接标价法:用一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
egin{align}e=frac{本币数额}{1单位外币}end{align}
用这种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用一单位的本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
egin{align}e=frac{外币数额}{1单位本币}end{align}
用这种标价法: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包括我国)都采用直接标价法表示汇率,采用间接标价法的国家主要有美国和英国。
在本章的论述中,用字母e表示没有考虑到两国价格因素的名义汇率,并约定:e用间接标价法来加以表示,即e是本币的外币价格。
固定汇率制:一国货币同他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其波动限于一定的幅度之内,由官方干预来保持汇率的稳定。
浮动汇率制:一国不规定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官方汇率,听任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发地决定。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世界各主要国家实行的是浮动汇率制。
浮动汇率制又分为自由浮动与管理浮动,前者指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汇率完全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力量自发地决定;后者指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国家,对外汇市场进行各种形式的干预活动,主要是根据外汇市场的供求情况售出或购入外汇,以通过对外汇供求的影响来影响汇率。
不同的汇率制度下,汇率的决定机制有所不同。
自由浮动制度下,如同商品价格取决于供求并且影响供求一样,汇率取决于外汇供求并影响外汇供求,因而可以从供求关系角度对汇率形成机制进行分析。
如果外汇市场上外汇供给大于需求,本币升值;如果外汇市场上外汇供给小于需求,本币贬值。通过汇率的自动浮动,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在固定汇率制下,中央银行为本国货币确定一个固定的价格,并通过外汇市场的干预维持既定的汇率水平。当国际收支盈余,本国货币有升值压力时,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用本币买进外币,维持汇率稳定;当国际收支赤字,本国货币有贬值压力时,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买进本币、抛出外币,维持汇率稳定。
实际汇率是两国产品的相对价格,是对一国商品和劳务价格相对于另一国商品和劳务价格的一个概括性度量,表示按什么比率用一国的产品交换另一国的产品。实际汇率被定义如下:
egin{align}xi=e imesfracP{P_f}end{align}
式中,xi为实际汇率;P和P_f分别为国内与国外的价格水平;e为名义汇率。
举例:假设一辆美国汽车值1万美元,而一辆类似的日本汽车值240万日元。为了比较这两辆汽车的价格,必须把它们转变为一种共同的通货。如果1美元值120日元,那么,美国汽车值120万日元。比较美国汽车的价格(120万日元)和日本汽车的价格(240万日元),可以得出结论:美国汽车的价格为日本汽车的一半。
净出口被定义为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额。当一国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时,即当一国净出口为正时,该国存在贸易顺差;反之,当一国出口额小于进口额时,即当一国净出口为负时,该国存在贸易逆差。
影响净出口的因素有很多,汇率和国内收入水平是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一般地说:净出口反向地取决于实际汇率,反向地取决于一国的实际收入。
在宏观经济学中,通常将净出口简化地表示为:
egin{align}nx=a-gammay-nxi=a-gammay-ne imesfracP{P_f}end{align}
上式被称为净出口函数,式中,a、γ和n均为正参数。参数γ被称为边际进口倾向,即净出口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收入变动的比率。
从上式可看出净出口与实际汇率之间的关系:实际汇率越低,净出口越大;反之,则越小。
净出口与实际汇率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undell-Flemingmodel,简称M-F模型)是IS—LM模型在开放经济中的形式,同样假定物价水平是固定的,并说明是什么因素引起总产出的短期波动。该模型扩展了开放经济条件下不同政策效应的分析,说明了资本是否自由流动以及不同的汇率制度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其目的是要证明固定汇率制下“米德冲突”可以得到解决。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一个关键假设是所考察的经济是资本能够完全流动的小型开放经济。这里的“小型”是指所考察的经济只是世界市场的一小部分,从而其本身对世界利息率的影响微不足道。这里的“资本完全流动”,是指该国居民可以完全进入世界金融市场。特别是,该国政府并不阻止国际借贷。
在这样的假设下,所考察的这样的小型开放经济中的利率r必定等于世界利率r_w,即r=r_w,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套利资本的存在使小国利率与世界均衡利率水平保持一致。
与封闭经济一样,开放经济的IS曲线的推导也要从国民收入恒等式入手。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假设,即小型开放经济中的利率r必定等于世界利率r_w以及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是同比例的,可得开放经济的IS方程式如下:
y=c(y)+i(r_w)+g+nx(e)
根据开放经济的IS方程式可得出开放条件下的IS曲线,如图所示。开放条件下的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汇率和总收入(总产出)负相关,其原因在于,较高的汇率减少了净出口,这又减少了总收入。与封闭经济的IS曲线一样,在其他因素不变时,政府购买增加时,开放经济的IS^*曲线向右方移动,当政府购买减少时,IS^*曲线向左方移动。
与封闭经济一样,开放经济的LM曲线可从货币市场均衡条件入手。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假设,即小型开放经济中的利率r必定等于世界利率r_w,可得开放经济的LM^*方程如下:
egin{align}fracMP=L(r_w,y)end{align}
根据LM^*方程式可得出开放条件下的LM^*曲线,如下图所示。LM^*曲线与横轴垂直。LM^*曲线之所以垂直是因为汇率并没有进入LM^*方程式。给定世界利率,无论汇率如何,LM^*方程式决定了总收入。与封闭经济的LM曲线一样,当货币供给量M增加时,LM^*曲线向右移动,当M减少时,LM^*曲线向左移动。
将IS^*曲线和LM^*曲线综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它可以用以下两个方程式来表示:
产品市场均衡:
egin{align}y=c(y)+i(r_w)+g+nx(e)end{align}
货币市场均衡:
egin{align}fracMP=L(r_w,y)end{align}
如图所示,经济的均衡处于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这个交点表示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都均衡时的汇率与收入水平。
在浮动汇率的小型开放经济中,当政府希望通过增加政府购买或减税刺激国内支出时,汇率上升,而收入水平保持不变。其原因在于:政府增加支出或减税,国内利率上升,从而资本迅速流入国内,导致本币升值,本币升值减少了净出口,从而抵消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对收入的影响。
在浮动汇率的小型开放经济中,当政府增加货币供给时,汇率下降,收入水平提高。其原因在于:货币供给增加,国内利率下降,进而发生资本大规模外流,导致本币贬值,本币贬值刺激净出口,从而使收入水平提高。因此,在一个小型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通过改变汇率而不是改变利率来影响收入。
在固定汇率的小型开放经济中,当政府希望通过增加政府购买或减税刺激国内支出时,总收入增加。其原因在于:政府增加支出或减税,对汇率产生了向上的压力。为了维持本国汇率的稳定,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买进外汇、抛售本币,引起货币扩张,导致下图中的LM^*曲线向右移动。
在固定汇率的小型开放经济中,当政府增加货币供给时,对汇率产生了向下的压力。为了维持本国汇率的稳定,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卖出外汇、买进本币,引起货币收缩,导致下图中的LM^*曲线回到其初始位置。因此,在固定汇率的小型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通常是无效的。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说明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影响总收入的效力取决于汇率制度。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政策效应:
注:↑表示增加;↓表示减少;—表示无影响。
当考察价格调整,即考虑当物价水平改变时,必须区分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对应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可写为:
IS^*曲线:
egin{align}y=c(y)+i(r_w)+g+nx(xi)end{align}
LM^*曲线:
egin{align}fracMP=L(r_w,y)end{align}
小型开放经济的总需求曲线可由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推导出来。如图所示,当价格P的数值为P_1时,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决定的收入水平为y_1。假设P由P_1下降到P_2,由于P的下降,LM^*曲线向右移动,导致实际汇率贬值,收入的均衡水平提高,收入水平由y_1增加到y_2。按照这样的分析思路,可得出一条向右下倾斜的总需求曲线。
可以发现,除物价水平变动外,任何改变均衡收入的因素都会使总需求曲线移动。给定价格水平,增加收入的政策和事件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减少收入的政策和事件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相关资源: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178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