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8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300万辆大关,成为世界新能源汽车第一产销大国。随着市场的扩大,动力蓄电池的回收问题日益凸显。新能源汽车旨在节能环保,但若废弃电池处理不当,将违背其初衷。为解决这一问题,2018年8月1日,《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该办法通过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确保电池的合理利用和环保处置。车企通过4S店回收报废电池,梯次利用企业根据电池状况进行梯次利用或拆解分解。湿法回收技术和干法热修复技术是主要的回收方法,能有效分解锂电池,避免污染。消费者也应主动参与电池回收,共同保护环境。新能源汽车的废弃电池污染问题怎么解决?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废弃电池的回收利用成为环保的重要课题。我国已出台相关管理办法,通过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动电池的合理回收和环保处理。车企和梯次利用企业承担起回收责任,采用湿法回收技术和干法热修复技术,有效分解锂电池,减少环境污染。消费者也应积极参与电池回收,共同维护绿色环境。
截至2018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300万辆大关。在我国成为世界新能源汽车第一产销大国的同时,也成了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生产和消费国。面对如此庞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诸多问题也迎面而来,电动车使用一定年限之后,淘汰之时,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就是其中最大的挑战。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节能环保。如果,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报废后,不加以合理利用与正确处理,而任由其自生自灭,甚至胡乱抛弃,造成电池里的有害物质四处污染,这是与国家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的初衷相违背的。2018年8月1日,由工信部、科技部、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质检总局、能源局联合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旨带来污染,旨在解决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问题,确保它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不会给社会留下隐患,主要措施是:1.实施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通过信息采集与管理等功能,实现动力蓄电池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节点可控、责任可究,从而有效监管电池各环节责任主体的回收利用责任落实,这是《办法》为推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而推出的重要措施。2.确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承担动力蓄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要建立并公布回收服务网点,通过4S等网点回收电池;梯次利用企业要承担起梯次利用产品生产者的回收责任,保障动力蓄电池的有效利用和环保处置。具体来说,就是车企通过4S等服务店回收报废动力电池,然后移交给梯次利用企业。梯次利用企业根据电池状况,把车企移交的电池进行区分,衰减率在20%-40%之间的,进行梯次利用,比如生产充电宝、给储能电站使用、作为电动自行车蓄电池等;衰减率在40%以上的,进行拆解分解,作再生处理。在再生环节,不同的电池有不同的办法处理。对于三元锂电池而言,比较常用的是湿法回收技术。这种办法以各种酸碱性溶液为转移媒介,将金属离子从电极材料中转移到浸出液中,再通过离子交换、沉淀、吸附等手段,将金属离子以盐、氧化物等形式从溶液中提取出来,主要包括湿法冶金、化学萃取以及离子交换等三种方法。湿法回收技术工艺相对比较复杂,但该技术对锂、钴、镍等有价金属的回收率较高,是国内外技术领先回收企业所采用的主要回收方法。对于磷酸铁锂电池而言,主要采用干法热修复技术,即不通过溶液等媒介,直接实现各类电池材料或有价金属的回收技术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最后都能对锂电池进行有效分解,而不会留下任何污染物。作为消费者,我们在电池报废时,要主动将废弃电池交给服务店回收利用。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18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