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市场在近几年有了巨大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政策的转变,摩托车从代步工具转变为娱乐工具。摩托车展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推出新车型,政策也在悄然变化。2017年至2019年是摩托车行业发生变化的一段时间,各大企业都在积极布局,产品线逐渐完善。政策的调整为摩托车提供了更多发展空间,推动了市场的繁荣。摩托车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有望成为中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而言,政策的微调、市场需求的增加以及企业策略的调整共同推动了摩托车行业的蓬勃发展。
问题是2019年提的,回答写在2021年底。
关于问题的政策部分,目前排名第一的@Belisarius回答的很好,大家可以参考下。总体上就是官方表面上的政策没变,但平静的湖面下早已不太平。源自官方有意无意的将摩托车从代步工具往娱乐工具引导,摩托车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过,我倒不赞同Belisarius其他部分的解读,比如有钱人增多了,城市拥堵了,社会开明了等等。
2017年前后汽车销量非常高,经济还在快速增长,摩托车没有爆发。两年之后的2019年,疫情爆发,汽车销量走低,经济开始保守,摩托车热度不降反升。可见有钱人多了,并不是摩托车热起来的主要原因。
城市拥堵也不是主要原因,禁摩、限摩政策并没有放开。社会开明也不是,因为社会一直都在开明。
摩托车确实是热起来了,可以很明显发现这种变化,根本原因正是@Belisarius着重强调的第一点—政策变了,代步工具向娱乐工具转变。
中国两大与摩托车相关的展会,一个是重庆,一个是北京,前者着重本土摩托车企业,后者着重全球,有海外品牌。
2017年,第十五届重庆摩展召开,面积6万平方米,观众10万次,100家摩托车俱乐部参与;2020年,第十九届重庆摩展召开,面积8万平方米,观众15万人次,500家摩托车俱乐部参与。每年一届,但变化巨大。
2021年达到历史最佳,第二十届重庆摩展面积10万平方米,1000家整车和配套品牌(2017年是300家),参展企业比2020年400家翻倍,新车发布会达到50场,增长非常迅速,重要的是这种趋势还会延续。
因为2021年重庆摩博会整个组织流程还是很混乱,各种匪夷所思的行为层出不穷,还有大量骑士低素质行为。这些意味着,摩托车发展太快,以至于素质没跟上,是早期粗放式发展的主要特征,所以随着举办次数的增加,摩博会一次会比一次完善。
2019年,第一届北京国际摩托车展会,2020年因为疫情没有召开,2021年召开第二届,参展品牌300家,观众10万人次,规模扩大4倍,展会面积5万平方米。
北京国际摩托车展意义会更重要,原因有两个:
1、北京是政治中心,能在北京举办摩托车展会,表示政策的确在变化,官方有请,企业有意,卿卿我我,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
2、北京国际摩托车展会在2019这个年份召开,这个年份是不是刚好是摩托车突然热起来的时间点?
所有的所有,都在预示官方的态度正在发生变化。近些年传出来摩托车报废年限修改的问题,我认为并非无稽之谈,纠结点在于如何控制通路摩托车,而增加娱乐摩托车。
这也是为什么传闻是以250排量为界限做报废年限。结合当下,豪爵、钱江、隆鑫、奔达等都开始生产所谓的300排量摩托车,不再是250摩托(毕竟按保险250要比300合算很多),已经很少有摩托车愿意推出150排量的玩乐车。当然,踏板一类的不算。
春江水暖鸭先知,企业走在政策前面,最先感受到温度变化。官方制定政策之前会和企业通气,虽然政策落实时间不确定,但企业比用户更早清楚政策变化。
这一点和新能源汽车一样,企业在政府鼓励新能源政策出台之前已经着手了,毕竟等着政策出来黄瓜菜都凉了。再就是,政策会迎合企业发展,比如针对蔚来汽车的换电模式补贴。
这几年摩托车多了许多新玩家,高金、升仕、凯越、奔达等等。回顾下这些企业入局或转变的时间点,会发现非常有意思。
中能摩托100%全资收购意大利摩托车品牌MotoMorini摩托莫里尼,时间是2018年11月。
凯越推出代表性的500X同样是2018年,发布400X、321等是2019年,后续又推出了500F这样的复古街车。
作为摩托车发动机企业,高金推出GK500是在2020年5月,相对比较滞后。决定做整车,肯定也是听到了什么讯息,后续高金1000和1200排量复古摩托显然不是代步工具。
奔达从制造通路代步摩托车转型金吉拉300是在2020年5月,随后又展示了唐刀和燎两款大排量巡航车。
中国摩托车三强之一的隆鑫,2018年正式复活独立无极品牌,推出了300、500两个排量的街车、跑车等等。
钱江就更有意思了,吉利入股钱江是在2016年,那时候钱江连续三年亏损,一塌糊涂。2017年忽然时来运转,顺顺当当了起来。除了产品线掺杂着帝国这一类不知所云的化石古董,贝纳利已经从300、500、800几个排量上有了规整的布局和命名。
最后是春风,春风推出250NK是2017年12月,打开了玩乐型市场,不过这代表不了什么。之前650车型或许有国宾的原因,但在2020年开始发售250SR以及CLX700,反映出春风也开始侧重发展个性车型,更不用说春风再接再厉推出800MT还有未来更大排量的国宾车了。
从企业入局的时间点、产品更新的品类,你有没有发现2017年、2018年是摩托车行业发生变化的一年。大概比较清晰的政策在这一年孕育出来,只是2019年疫情,使得相关政策进展缓慢,否则2021年也不会有如此之多的产品。
这一点不光中国品牌,合资品牌也感觉到了。本田为什么要在2021年国产400排量,还一口气投入了CM300等等巡航车。
一直做踏板不香吗?
通路引擎大都为110cc、125cc、150cc,官方对150cc排量以下免征购置税是2018年7月,这又是一个和上面对应的时间。
2019年之前,严格点是在2017年,不知道某时某地的吹风会之前,国产几乎没有大排量车型,摩托死气沉沉。为什么一夜之间发生了转变?我认为不是有钱了,而是摩托车的选择变多了,尤其是娱乐型。
简单举几个例子。
高金,已知引擎500cc、1000cc、1200cc;春风,已知引擎700cc、800cc还有未来国宾民用版1250cc;隆鑫供应凯越,已知引擎350cc(逆向雅马哈)、500cc(逆向本田)、宝马老500cc,凯越自己又搞了800cc双缸。
群魔乱舞,升仕骂骂咧咧不屑四缸,逆向雅马哈三缸大排量。
其他品牌暂时不提,这些引擎未来都会搭载在摩托车上,是不是意味着未来有大批大排量摩托车上市?动辄800、1000引擎是通路摩托车还是玩乐摩托车?
答案不言自明,摩托车正在进入一个新纪元,或许摩托车很快就会成为中国制造业出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政策不是没有变化,真不是。
大变化没有,小变化很多。小的就说摩托车协会和摩托车商会合并;不大不小的就说摩托车取消13年报废年限,虽然没最终定案,但摩托车已经和汽车一样享受6年免检;大一点的就是西安在一个神奇的时间–2017年—宣布2012年之前的规范性文件一律废止,成为摩托解禁的第一个城市。
虽然解禁不会被北上广深这种一线大城市效仿,但随着对摩托车定位的转变,要不要在全国选择几个代表城市解禁摩托车作为试点的提议开始热络了起来。随着150cc摩托车免增购置税,随着越来越多人大代表向省市提议放开摩托车并规范管理的新闻,一切都在为最终的法规铺路。
报废年限的放开,可以提振大排量摩托车销量,否则中国品牌煞费心机研发如此之大排量引擎又是为何,要卖给谁?
如果不取消报废年限,摩托车企业就无法销售更高价格的摩托车,只能继续生产价格低廉的代步工具。可是,官方又希望控制通路摩托车数量。一正一反,摩托车大家还要不要玩,都不要玩了嘛。
既然都都不要玩了,干嘛还有那么企业投身摩托车呢?
解禁,扩容消费市场,取消报废,鼓励大排,保持250cc摩托车报废年限,又可以实际控制通路摩托数量。面上的逻辑至少是通的。
你想,中排摩托车都去到三四万了吧?如果又限制、又报废,什么经济条件的家庭会选择摩托?一台大排摩托车都可以买到一辆小车了,大多数家庭有这个预算肯定更倾向小轿车,风吹不到雨淋不到的。只有那些吃饱了撑得,才会追求风和自由,选择摩托车,这就已经是脱离了「低级趣味」。
这些政策使得摩托车定位发生了转变,企业更大胆了,用户更开心了,摩托车从工具变成玩具产生了巨大的互联网声量,摩托车便从此热了起来。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19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