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续航排行榜可信吗,如何全面评估媒体测试结果

新能源汽车续航排行榜可信吗,如何全面评估媒体测试结果_58汽车

新能源汽车续航排行榜的媒体测试结果需谨慎评估。尽管有些测试可能看似公正,但公正性、一致性和工况合理性是影响结果可信度的关键因素。媒体测试常因不客观、测试条件不一致及工况不合理而受质疑。工信部测试方法虽严谨但成本高且缺乏新意。因此,消费者应综合考虑多方面信息,以更全面地评估新能源汽车的续航性能。

刚上飞机,仓促答题:总体来说,不太可信。

更准确地说:很不严谨,但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简单来说,存在三点问题:

不少媒体的测试是不客观的,粗俗地来说,就是有的厂家塞钱了,有的没塞钱;或者干脆整个测试就是和某厂家一同发起的。

这种情况下,测出的结果可想而知:提供赞助的厂家车型成绩偏好;与此厂家存在竞争关系的车型成绩偏差;其它车型的成绩相对客观。

这种情况下,无论测试过程再怎么强调严谨、公正、科学,其结果都是完全不可信的!

例如,大概半年前有一个提问:某机构测试了某品牌的电动汽车,真实续航与NEDC续航相当,从而实现了与其它电动汽车不同的“真续航”。

我当时就非常隐晦了表达了对这种“与NEDC续航相当的真续航”的质疑:

当然,也不是每一次媒体测试都缺乏公正的。

具体到本题中提到的电动邦续航测试:个人认为可能是公正的;或者说,我从整个测试展露出的信息中,限于信息有限与个人水平,我没看出不公正的地方。

公正性问题怎么彻底解决?——除了去相信更有节操的媒体之外,更有效的方法是去相信工信部。

我们知道,在不同路线、不同交通状况、不同气候条件、不同使用条件(运动模式、开关空调)下,电动汽车的续航差异很多。

此次电动邦的测试中,规划了相同的路线、相同的气候条件、相似的使用条件(24度制暖),那是不是就保持了测试条件一致性呢?

好很多,但还不充分——不同驾驶员的驾驶风格、驾驶水平的差异可能是很大的,老司机开出15%的节能效果并非不可能。

此外必须考虑的是,不同车主对自己车子的感情可能也是不同的:喜欢自己车子的车主,要尽量开出一个低能耗;厌烦自己车子的车主,就非要开出一个高能耗让厂家出出洋相。

即便都很喜欢,认真程度不同也会显著影响结果:超低能耗的驾驶方法是非常耗费精力的——需要超远距离预判交通状况做到,第一少踩刹车,第二少踩油门。

此次测试中,同为技术积累深厚的传统大厂出品的电动汽车,几何C能拿第一,荣威ER6拿倒数第一,这就有点蹊跷了!我在想,这位ER6车主有多恨自己的车?

一致性问题怎么解决?——设计严谨的测试规程,由专业人员在专业的设备上来测试,其实也就是工信部NEDC测试。

媒体为啥不用这种测试方法呢?原因很简单,两个原因:一是贵,二是在一致性条件下,再测也测不出新结果来。

测试工况是否具备合理性?比如,此次北京测试结果,对广东消费者就不具备参考意义——广东没这么冷的天啊,热泵空调有啥用呢?

其实,这也是NEDC被诟病的主要原因:工况不真实。具体来说:

换个角度说,正因为NEDC太不合理,本次电动邦的测试才显得有一定意义:虽然公正性与一致性不及工信部,但合理性不比NEDC差。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以WLTC与CLTC替换就好了。

媒体测试是否可信,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公正性、一致性与工况合理性。

具体到此次电动邦测试来看:公正性没看出问题,工况对北方消费者来说基本合理,主要问题是一致性难以判断,很可能有问题,至少说不严谨。

因此结论,此次续航排行榜可信吗?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19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