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元宇宙概念成为热议话题,2022年其热度依旧。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申请注册“比亚迪元宙”商标,目前状态为申请中。比亚迪表示,此举主要是为了商标保护,并非计划开展相关业务。比亚迪业务广泛,包括汽车、电子、新能源和轨道交通等,致力于提供零排放的新能源解决方案。比亚迪电动车已进入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首个进入欧美日韩市场的中国汽车品牌。公司正逐步完善全球研发和生产布局,已在海外多地设立工厂。北京工业大学研究员张翔认为,元宇宙可理解为汽车生态系统,车企布局元宇宙可吸引用户,增加黏性。比亚迪1月全系销售9.52万辆,新能源乘用车销量9.29万辆,同比增长367.6%。其他车企如蔚来、理想、上汽等也申请了元宇宙商标。长城汽车也申请了“长城元宇宙”商标。2021年,境内已有超1.2万枚含“元宇宙”的商标申请。商标法规定,通用名称不能获得授权,元宇宙作为通用名称,不易作为法定授权。Gartner预测,2026年25%的人每天将在元宇宙中工作、购物、学习、社交或娱乐一小时。行业分析师担忧,车辆融合VR、3D建模等技术进入元宇宙面临挑战。
2021年,“元宇宙”概念炒得火热,不少人称2021年为元宇宙元年,而2022年,元宇宙热度依旧不减。
元宇宙正火热,车企也想来“蹭热度”。近日,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申请注册“比亚迪元宙”商标,注册号为61722609,国际分类为运输工具,目前商标状态为申请中。
不过,比亚迪相关人士回应华尔街见闻称,注册商标主要出于商标保护方面的考虑,暂无计划开展相关业务。
据了解,比亚迪是一家致力于用技术创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企业,其业务不只有大众所知的汽车,还涵盖了电子、新能源和轨道交通等领域,从能源的获取、存储,再到应用,全方位构建零排放的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比亚迪是香港和深圳上市公司,营业额和总市值均超过千亿元。
截至2020年底,比亚迪电动车已驶入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多个城市,是首个进入欧、美、日韩国等发达市场的中国汽车品牌。比亚迪正逐步完善全球的研发和生产布局,目前已在海外包括美国、巴西、法国、匈牙利、英国等地设立工厂。
“我觉得可以将元宇宙理解成汽车的生态系统。”北京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认为,如果元宇宙以后产生的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车企事先布局该领域可以获取相应的粉丝并转化为车企自身的用户。
目前,自动驾驶、语音识别、人脸识别、手势识别,都属于汽车智能化的内容。张翔称,元宇宙属于互联网领域,现在很多AI算法都在云上,跟汽车智能化可能是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以比亚迪为例,其布局元宇宙以后,通过持续设计、生成内容来吸引用户,增加用户黏性,相关用户对比亚迪会非常信任,之后在购买汽车产品会形成选择偏好。
比亚迪官方数据显示,比亚迪乘用车1月全系销售9.52万辆,包含新能源乘用车销量9.29万辆,同比增长367.6%,再创新纪录。
在汽车领域,除了比亚迪外,此前包括蔚来、理想、上汽等在内的诸多车企都已经申请了各自的“元宇宙”商标,提前做好了准备。还有老牌车企上汽集团更是一口气就申请了100个元宇宙相关的商标类别。
对于汽车企业争抢注册元宇宙商标,也反映出了汽车行业发展存在更多的可能性。近日,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汽车”)也申请注册了“长城元宇宙”商标。
天眼查显示,长城汽车申请注册“长城元宇宙”商标,申请注册号62504362,国际分类涉及教育娱乐。目前商标状态为申请中。
不久前,长城汽车发布了2021年业绩快报,实现年度业绩的全面提升。数据显示,2021年,长城汽车营业总收入1363.17亿元,同比增长31.95%,净利润67.81亿元,同比增长26.45%,单车平均售价超过10.64万元,同比增长14.50%。
天眼查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0日,2021年境内已有超1.2万枚名称中含“元宇宙”的商标申请,名称含Meta、METAVERSE的商标申请量,也分别有1700余枚、1000余枚。
从数据上看,俨然呈现出一种“万物皆可元宇宙”的态势。从国际分类上看,广告销售、科学仪器、网站服务、教育娱乐,是相关商标申请的热门“赛道”。相关商标申请人包括:腾讯、网易、百度等互联网巨头,以及上汽、蜜雪冰城、双汇、海信、富士康等多个行业领域的知名企业。
虽然已有部分元宇宙商标被注册,但是更多的则是被驳回。国家知识产权局回应表示,元宇宙是一项新技术,不能作为商标被个人独占,否则容易产生误认。北京某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领域律师表示,商标法规定通用名称不能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授权,被驳回原因一主要是因为通用,另外还可能造成误导。
“一般来讲商标要具备显著性、区分性,不能有通用名称、国家名字等不当的词语。元宇宙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界定,属于是通用名称,不好作为法定授权。”律师表示。
2月14日,第三方研究机构Gartner发布最新预测报告称,2026年25%的人每天将至少在元宇宙中工作、购物、学习、社交或娱乐一小时。Gartner研究副总裁Resnick还指出:“通过从数字业务转向元宇宙业务,企业将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扩大和加强他们的业务模式。到2026年,全球30%的企业机构将拥有用于元宇宙的产品和服务。”
此外,多名行业分析师曾表示担忧,车辆能否在保证行车安全、数字化完全的情况下完美融合VR、3D建模等技术,成为进入元宇宙的最主要硬件通道,仍面临不少挑战。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197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