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我国动力电池市场迎来了“报废期”。2017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53万辆,预计2018年将有大量动力电池需要回收。这些电池虽然对环境危害较小,但回收率仅为2%,如何有效回收处理成为行业面临的挑战。目前,电池回收企业多采用传统工艺,不仅无法盈利,还可能亏损。同时,电池在运输和处理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此外,监管不到位导致部分废旧电池流向非正规回收企业,增加了环境风险。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快制定行业标准,整合回收网络,并实现电池生产和回收信息的可追踪、可溯源。通过这些措施,有望规范动力电池回收,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如今谈及汽车行业,新能源汽车已经再也绕不开的话题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推动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全面放开一般制造业,扩大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开放,以及将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再延长3年。
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新能源市场一片大好,从2014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迅速。到2017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53万辆。而按照动力电池的平均使用寿命4~6年的期限计算,2018年,我国动力电池市场将面临动力电池的“报废期”。随着废旧动力电池集中“退役”给回收产业带来了机遇窗口。
新能源电池与过去含有重金属、有毒有害的铅酸电池不同,新能源汽车普遍使用的锂电池对环境危害相对较小,电池中的铜、钴、锂等金属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在市场中,废旧的动力电池将会受到回收处理企业的看好。“锂电池浑身都是宝,不怕没人处理。”
不过,让人担忧的是,2015年国内报废动力电池累计为2万-4万吨,对应的电池回收率仅2%,对此,如何做好退役电池的回收与处理再利用已成为行业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按照当前不成熟的技术、不规范的处理、以及监管不到位,都会成为阻碍。
1,在技术方面,一些电池回收企业仍采用手工拆解或者传统回收工艺。据测算,采用传统工艺的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回收处理1吨废旧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不仅无法盈利,反而可能亏损。
2,锂电池相对环保,但并不意味着在处理过程中就不会对人体和环境带来危害。当电池耗损到一定程度或者在运输中发生碰撞之后,都有可能发生短路,容易导致电池燃爆。
3,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一些废旧动力电池也可能流向非正规的回收企业。这些企业通过简单拆解,将部分电池再次出售给其他领域用户,如低速电动车、电动玩具制造商等。
要如何解决目前困难了?首先,加快制定更加详尽的行业标准。2017年12月1日,《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拆解规范》开始实施,另一项重要的标准《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余能检测》也于2018年2月1日起施行。
其次,专业回收企业联盟牵头,进一步整合回收网络。电池回收涉及消费者、经销商、车企等多个环节,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如果不同的企业分别建立自己的回收体系,将造成重复建设,影响回收效率
最后要做到动力电池生产和回收信息的可追踪、可溯源。暂行办法提出,电池企业应与汽车企业协同,按照国家标准对所生产动力蓄电池进行编码,并通过溯源信息系统上传电池编码及新能源汽车相关信息。
动力电池技术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在电池技术尚无重大突破的前提下,直接关系到新能源汽车作为一项产品的性价比。上述措施落地也能让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将逐渐规范,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新的增长动力。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204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