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图品牌作为东风汽车的新尝试,意在通过新能源车市场实现突破。其概念车i-Land虽具创新,但成功之路充满挑战。领导站台虽彰显政治意味,却可能拉远与用户距离。岚图需克服国企传统弊端,如决策缓慢、人才流失等问题,并引进先进技术和车型以提升竞争力。同时,武汉对岚图的全力支持也反映出地方对汽车制造业的重视。岚图能否摆脱束缚,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将是其成功的关键。
岚图表面上看似乎是一个传统老牌国企想借助新品牌来杀入新市场(新能源车)的故事,而且很多人都认为剧本大概率已经写好,无非就是前期高调宣传,后期产品出来后发现销量不行,从而默默退场的故事。
我和一个主机厂的大佬聊了下后,决定稍微讲一讲:
不一样的点在于岚图品牌的发布会上,请来了湖-北-省-委-常-委出面站台,这种领导站台虽然在以往的各种发布会中经常出现,但这个级别的领导人专门为一场汽车品牌的发布会站台在业内应该是没有的。在某车企大佬看来,这场发布会的政治意味很浓,感觉是位目前落后的东风汽车鼓气,还有一方面是拉动武汉核心制造业。
因为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C端客户不会在意有多少领导站台,他们更在意的是产品究竟如何。这种领导讲话其实会拉远岚图和用户之间的距离。
对于这一点我有不同意见:对于东风这种国企来说,有领导站台,那就毫无疑问就是老套路没新意+官僚主义;但如果没有领导站台,估计又会被解读成“一看领导都不来支持,肯定没戏”。大佬说的有道理,负面效果是肯定有的,但是鉴于这次领导级别远超以往,所以我认为最核心的原因是,武汉这个城市确实需要进一步加强汽车制造产业。
仔细想一下就会发现,除了一线北上广深以外,其余强势的二线城市中,很多都有自己的汽车制造产业布局,例如合肥有江淮和蔚来,南京有南汽、金龙,以及很多合资品牌都在此开设工厂,长沙、成都、沈阳等城市也大都如此。
而发展比较好的国企中,上汽在上海,一汽在吉林,还有的就是在武汉的二汽(即东风汽车)。
目前与东风合资的有本田、日产、雪铁龙、标致、雷诺、起亚、英菲尼迪、纳智捷。作为新中国之后第二个国有汽车厂(所以叫二汽),从合资品牌数量上,刨除神一样的纳智捷,剩余的7个在国际上也都是叫的响的品牌,而这里面现在除了本田和日产,其余都基本上要么是退出中国了(雷诺),要么是半死不活的样子。
东风的自主品牌有啥呢?启辰、风行、风神、风光和风度,单从销量来看,哪一个也还是都不行。不行就意味着汽车制造大头都被合资赚走了。
——所以这样看来武汉全力支持东风搞岚图就有情可原了,毕竟作为二线城市中发展前景最好的之一,武汉甚至有“光谷”那样的高科技产业园,经济带动能力最强的汽车产业虽然有二汽这样的老牌国企,但却缺乏足够强的自主品牌,如果岚图能借助新能源车这一波崛起,那么就填补了武汉在汽车产业上的空白,所以在我看来武汉对岚图的高度重视,是必然的。
岚图虽然是个新品牌,自己也一直以全新的面貌展现给各位看,但据某个车企大佬说,实际上岚图找的全是体系内人,无豪华、互联网、金融等方面,高管全是自己人,对外招聘中层被笑话故意设置低薪水好留给武汉。
大佬说的应该是现实,不过我从另一个角度说一说:
岚图这次的发布会上,其实还邀请了很多武汉本地的其他品牌的电动车车主,其中特斯拉、蔚来车主有不少,对于岚图的发布会,这些车主普遍是以一个开放的心态看待:无论是特斯拉还是蔚来的车主,大都不会急于判断岚图的好坏,同时对岚图这个品牌有一定的期待。
岚图前期做的不错,也和人有关:岚图的人很多都是经过一线城市的搏杀奋斗后又回到武汉的,比如说某人在上海N开头的车企,之后又去了杭州G开头车企,现在就在岚图。本身就是湖北人,也算是回到家乡支援建设了。在岚图内部像这样的人同等位置下,武汉工资一定不如东部地区高,可以说要低上20%-40%左右。抛去父母老了要回武汉照顾的情况,我相信有一部分人确实想在家乡好好做一件事。
第一个可能缺乏说服力,但是对于岚图这种出自国企的品牌,某车企大佬曾明确点出来一个事实——岚图管理层平均60后70初。所以他一方面很担心岚图无法摆脱传统的大企业病,因为这意味着很难想象岚图的决策机制有多少层,按传统的模式遇到大问题可能需要上报集团,甚至政府,这就很花时间了。
对于一场比拼速度的造车竞赛来说,这是个很大的不确定因素,另一方面他也担心另一个问题:管理层由60后70初把持,那后面有想法的年轻人怎么出头?
对于车企大佬担心的问题,我的看法是:因为负责人卢放倒是说过机制到他这里就2-4层,从这个角度看,岚图整体上还是相当扁平化的,这点和那些决策快速处事灵活的造车新势力差不多。接下来实际要看的,是平均60后70初的管理层对下面的新想法有多大的包容性。
来到岚图的人除非本身对武汉有特别情怀,或者是正好“落叶归根”,实际上真正厉害的人才很难去接受薪酬大副降低来到一个二线城市发展。(尽管二线地区消费也低,但是有很多资源其实还是不如一线城市,例如学区房)
用某车企大佬的话说就是:
国内的造型大拿谁在武汉吃热干面画图?热干面虽然好吃,但老外设计师呆得住?这不跟在武汉学巴黎车展一样么!
人都要在上海北京深圳,我也喜欢吃热干面,但问题是大量前端创业营销品牌设计码农不要热干面啊!他们也不要他们的孩子在武汉啊!为什么亚马逊facebook不在光谷在硅谷啊!不是不好,是北京深圳上海更好啊!
红旗市场公关在北京有不少人,而不是都在长春。长城好歹也有点公关在北京,长安福特也没都在重庆,销售公司在上海。只有东风PSA要回武汉,从北京撤退,还在武汉找产品经理,也只有东风雷诺觉得成本高要回武汉,这下彻底毁了。他们咋不回十堰呢?更纯粹、成本更低啊!你看看回去后好了没?
在某车企大佬看来,东风的人才基本上是出头一个就被挖走一个,我相信作为二汽的岚图其实根本不缺这点薪资钱,只是“因地制宜”的习惯使然。所以在薪酬这个事情上,如果还是因为“因地制宜”而学之前PSA那样回家乡降薪的话,会降低岚图的成功概率。
从发布会只有概念车来看,很显然岚图真正产品出来还需要一段时间。
有个说法是岚图的产品可能会是金康增程换脸版:
这车啥来历呢?金康全名是叫金康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2016年的时候在美国硅谷注册的。
主要的创始投资者就是中国的小康股份,就是东风汽车的子公司:定位就是要打造高端电动汽车,SF5就是它推出的首款车型。
(小康股份和东风的关系:小康股份作价48.3亿元向东风汽车集团购买其所持有的东风小康50%股权。交易完成后,小康股份将持有东风小康100%的股权。而东风汽车集团将晋升为小康股份第二大股东。)
如果说岚图=换壳SF5,那产品力方面就会略有尴尬。因为前者其实是不成功的,而岚图成功的关键产品,我认为在日产。
原因是日产手里其实还有一张牌:leaf。
这款车国内没有卖,早期只有一个换标削弱版本启辰晨风,续航只有175km,之后也没有推出新的车型。
然而在海外,原版的leaf在2018年那段时间已经在全球各地卖出了超过340000辆。并且日产表示,到2020年他们有望每年卖出100万辆电动车,这里面自然包括主力车型LEAF,日产能不能达成目标不确定,但是在今年的全球榜单上,leaf的销量依然相当不错:
东风也好日产也罢一直不引进leaf的原因我不太清楚,请教某车厂大佬的时候,他是这样认为的:当年戈恩说的是当地伙伴没有什么价值,东风知道要(leaf)么?东风知道要了(leaf)怎么玩么?东风凭什么说服(日产)给leaf?
东风觉得引进leaf能赚钱就一定赚钱?东风对leaf的市场预测日产一定会认可?亏了谁来兜底?说的都是上十亿的生意,车企内部一个个年薪几十万的,凭什么操这个心?操心赢了有什么回报?操心输了,那就被内部对手搞死。
我觉得他说的有道理。
希望岚图能引进leaf及其相关技术吧。
说了这么多,其实在哪些车企高管何尝又不知道?他们也有很多苦衷,我们看到的岚图已经是车企内部妥协博弈的结果了。毕竟要想把最好的人才聚集到武汉本身就很难。
希望岚图能够摆脱传统车企的束缚,放开手脚去打,这样才有可能成功。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207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