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全家桶被下架事件:互联网行业的警示与影响

滴滴全家桶被下架事件:互联网行业的警示与影响_58汽车

滴滴全家桶被下架事件不仅暴露了企业在海外上市可能面临的监管风险,还引发了关于数据安全、企业责任及国家安全的深刻讨论。该事件警示中国互联网企业需更加谨慎对待海外上市决策,特别是在数据安全成为国家关注焦点的当下。滴滴的快速上市和随后的监管风暴,迫使行业重新审视平衡发展速度与合规要求的重要性。同时,这也促使国家加强对外资企业在华运营的数据安全监管,推动建立健全的数据保护机制。

“那时她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

6月30日,炎炎夏日,艳阳高照。

中华大地一片喧腾,为即将到来的百年大庆准备着。

大洋彼岸,异常安静,

没有仪式、没有敲钟,滴滴悄无声息的登陆了美国纽交所。

从公开递交招股书到正式上市,仅仅用了20天。

滴滴创造了今年中国互联网公司在美募资的最快纪录,也是继阿里巴巴后最大的美国中概股IPO。

股东欢呼,投资者雀跃,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美好!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饕餮盛宴,繁华还没落尽,暴击接憧而至,而且是罕见的三连击。

第一击:停止新用户注册

第二击:下架“滴滴出行”APP

第三击:滴滴旗下的25款APP被一网打尽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一向低调的网信办对一家明星企业七天三连击,前无古人。

那么问题来了:滴滴为什么不在国内上市?

在国内主板上市不符合三年连续盈利要求,科创板上市要求虽然比较低,但是需要排长队,又不是芯片之类的研发企业,想插队不太现实,又有蚂蚁金服的前车之鉴,而且在国内大股东套现被多方监管,即便辗转腾挪套现成功,拿到手的也是人民币,鉴于国家对外汇的严格管制,想出境又要大费周折。

滴滴的第一大股东是日本软银集团,占比21.5%;第二大股东美国Uber占比12.8%;在国内上市显然不符合他们的利益。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不在香港上市?

由于美国持续的量化宽松政策,美国政府大把撒钱,美元泛滥,造成香港股市融资能力远没有美股高,在美国上市能获得更高的溢价,也就是说可以卖个好价钱。

滴滴的业务虽然90%在国内,但是滴滴的未来却是国际化定位,滴滴的大数据研发中心也在美国。

至于是否还有别的原因,就不妄加猜测了。

除了这些,苹果在滴滴委派的独立董事尤其引人注目,被网友扒出他曾经是是美国西点军校毕业的陆军军官(独立董事可以调取公司原始数据,这一安排耐人寻味)。

第三个问题:滴滴难道不知道在美国上市面临的风险吗?

根据2021年3月31日美国SEC通过>最终修正案,该法案要求外国发行人连续三年不能满足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检查要求的,禁止在美交易。

美国的审查权限很大,比如说检查组可以自主选择检查对象,查阅工作底稿,甚至是现场检查。也就是说美国想问滴滴要敏感信息数据,滴滴就必须给。

这么高的融资额,这么快的上市速度,究竟背后有没有利益交换就不得而知了。

第四个问题:滴滴为什么要冒这个险?

利益诱惑,压力山大!

马克思说过:资本家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

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他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死的危险。

滴滴在上市之前创下了21轮融资的历史记录,但是滴滴的成长明显遭遇了天花板,随着各国对数字主权的重视,滴滴高高在上的估值随时都有崩塌的危险。一旦崩塌,不仅投资人的资金会大幅缩水,创始人也可能被滚滚洪流吞没,万劫不复。

面对投资人急切套现的压力,面对监管形势的瞬息万变,头顶越垒越高的堰塞湖,滴滴顾不了太多,只能选择铤而走险!

第五个问题:出行数据为什么那么重要?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这些信息除了增加数据库储存空间以外,自己偶尔翻一下出行记录,帮忙回忆一下曾经去过哪里,并没有太多价值,但是对于一些敏感的人物和地点就完全不一样了。

举个例子,在地图上,某块区域是一片空白,但是总有那么几个固定的用户,每天定时往返这个区域,那么大家认为这个区域会用来干嘛?

这些数据的珍贵程度超乎想象。

这些数据如果被敌对国家拿走了,那就相当于敌人掌握了重点人物的行程轨迹,定点清洗大家都听说过吧,一旦发动攻击,后果不堪设想。

如果一位乘客多次使用滴滴出现在某某军工所、某某研究院,那就很容易被锁定,从而被美国轻松击破。

至于那些隐藏极深的XX基地,他们也不用劳神费力冒着被抓的风险的前去拍照,只需动动鼠标就能搞定了。

为补漏洞,7月10日国信办下发通知拟规定: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运营者赴国外上市,必须申报网络安全审查。

最后一个问题:滴滴有没有把数据给到美国呢?

看一下滴滴副总裁的官方辟谣:

这则辟谣看似天衣无缝,实在避重就轻,

因为数据包含用户数据和地图数据,李总回复的只是用户数据,而对地图数据只字没提。

2017年3月9日滴滴出行宣布在美国硅谷成立滴滴美国研究院,以吸引顶尖科研人才,将重点发展大数据安全和智能驾驶两大核心领域。

大数据需要海量的数据才能进行研发,滴滴90%的数据来自中国,那么这个美国研究院的数据来源自然不言而喻。

这个研究院还不时公布一下对各部委的监测数据,

【加班最狠的是国土资源部,加班“较狠”的还有公安部、外交部、商务部、教育部等,18时至凌晨2时出发用车数据分别是235、207、161、112,其中商务部、教育部多数在0时前离开,公安部、外交部、司法部、国防部、国家民委等在0时后都有不少出发者】

看起来是不是挺拉风!

仔细想想是不是很后怕!

根据国家网信办7月2日的通告措辞:防范风险扩大。

据此推断,数据很有可能已经泄露了,或者部分泄露了,紧急下发通知,是为了亡羊补牢。

在中美竞争日益加剧的大环境下,发生这样的事情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未来何去何从,让我们拭目以待。

写在最后:

没有什么大到不能倒的企业,

更没有靠做空自己的祖国发财的企业!

企业无国界,但是企业家有国界。

在国家安全面前,所有的财富都是过眼云烟!

(更多资讯,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州杂谈)

———更新———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207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