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机关为何偏爱奥迪A6L?为什么奥迪能在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这背后究竟有怎样的故事?一汽如何通过引进欧美技术,成功打造出适合中国市场的奥迪车型?奥迪100如何成为中国首款国产高端车?文章透露出一汽与奥迪合作的历程,展现了双方的诚意与合作精神。随着中国国产汽车技术的逐步提升,奥迪A6L作为奥迪100的继任者成为政府公车的主流选择,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描绘了一幅令人瞩目的画面。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能开上奥迪的人给众人的印象就是非富即贵,政府机关的公车多数也是以奥迪A6L为主,那为什么奥迪能在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这还真有一段故事值得讲一讲。
故事的开端要追溯到1984年,那个时候的中国还在以红旗为主要官方用车,但是当初红旗的质量真的是令人堪忧,有一次罗马尼亚的总统来中国,拉着去长城溜达的途中,刹车不好使了,小命差点丢了,给罗方总统吓出一身冷汗啊,这时候中方领导也做了一个决定,红旗还是先停产吧。
那重塑国内公车形象的任务就交给了一汽,一汽领导一接到这个任务就开始挠头皮,这手头资源跟技术都跟不上趟,心里是火急火燎。自己想不出办法就开会,集思广益。
会上领导坐在台上,弹了一下烟灰,跟台下的众官员发难:“当前形势你们也看到了,现在给你们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说说你们的想法吧。”在很长一段时间的静默之后,台下有个微弱的声音说道:“要不找日本人帮帮忙?”台上领导掐灭手里的烟,回道:“可以一试。”
随后日方代表和中方代表一会面,中方讲了这次会面的主要目的,日方代表眼珠子一转说:“我们日本车在中国销售可以,但是跟你们一起生产,我们不干。”这么一说,中方代表也明白了,这事儿,黄了。
日本人不肯合作,那就把眼光投向欧美吧。当时奔驰在国外可是响当当的牌子,奔驰的一个车型W123,无论是质量还是销量,那都算是顶尖水平,W123也成了中方的头号目标。一开始呢,奔驰方面很是配合,以半散装件(SKD)和全散装件(CKD)的形式在国内造了不少各种型号的奔驰车,但是到了中方提出想要把奔驰轿车改造成红旗轿车的方案时,德国人直摇头,最后奔驰国产化又是以失败告终。
后来中方突然得到内部消息,克莱斯勒有一条488发动机在石油危机之后闲置,而且道奇600的生产线也打算淘汰,一汽领导心里一乐,想要两条生产线一并收购,心想着机会来了。
但是克莱斯勒心气儿可高啊,一听这是找他帮忙,架子就端起来了,派了个小喽啰来谈事儿,还坐地起价,中方领导一听价格太离谱,明摆着欺负人,所以就只买了488发动机的生产线。
一转眼到了1987年,大众董事长哈恩来中国溜达一圈,顺道来一汽参观,哈恩一看一汽这规模当时就震惊了,跟旁边一汽领导说,要不把奥迪100放到中国国产?一汽领导一听,当时心里乐开花,上赶着还来不及,这都送上门了,当时就一拍大腿,就这么说定了!
当时的奥迪100(C3)在德国可是明星车型,低风阻,涡轮增压技术可谓抢眼。但是呢,一汽领导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什么呢,就是把488发动机装进奥迪100里,要不488发动机的生产线就荒废了。这个要求在当时说实话有点过分,但是哈恩微微一笑:“这都不是事儿!”
仅仅四周之后,德国打来一个电话,告诉一汽领导:“过来试试车吧!”
一汽领导一到奥迪总部,当时就被震惊了,一辆安装着2.2L克莱斯勒488发动机的奥迪100就停在眼前,而且前脸贴的还是一汽的标志,可见奥迪方面的诚意。上了高速一试车,时速高达205公里,一汽领导坐车里直拍手,坐着得劲儿跑的还快。就这样,奥迪正式登陆中国市场。
一开始奥迪以CKD的形式生产奥迪100,随后奥迪逐渐向中国输入技术人员,帮助一汽打造国产化汽车,十年间,一汽生产奥迪100轿车10万辆,“小红旗”2.3万辆,中方做到利润超过投资额十倍以上,称得上一段佳话。
在当时,奥迪100是唯一国产高端车,而中国正急于摆脱公车全靠进口的境地,自然而然,奥迪100在各地机关普及,后来奥迪A6成为奥迪100的继任者,这也是奥迪A6L成为主流公车的原因。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207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