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机系统表现不佳,非因直接移植手机系统不可行,实则源于车企碎片化及车规级芯片技术瓶颈。当前主流车机多基于Android优化,但车企资源有限,难以深度定制。技术层面,车机芯片性能不及手机,且智能座舱功能需求有限,制约发展。未来若需高性能功能,车机硬件需同步升级。
这是一个好问题,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要从技术和商业两个角度思考。
先说商业角度,汽车的车企及车型呈现出高度碎片化的特征,至今绝大多数车机的车机系统依然是找第三方公司来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解决方案供应商提供的车机系统依赖的基础操作系统主要就是黑莓的QNX、诸多基于Linux的定制操作系统以及基于Android开源项目的操作系统(其本身也基于Linux)。
如果笼统来说,阿里AliOS、百度小度车载OS、比亚迪DiLINK、蔚来NIOOS、小鹏XmartOS等就是拿着Android的基础操作系统在魔改优化。已经将手机系统用在了车机,不是车机系统垃圾,而是优化效果不好。
而不好的原因正是因为汽车的车企及车型呈现出高度碎片化,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源投入和商业回报平衡,所以大家只能“将就着”用吧。
再说技术角度,这又要从车机系统的功能性需求以及硬件配置来理清头绪了。
芯片技术哪家强?苹果、高通、华为,但是他们做的都是手机芯片,华为暂且不说;苹果最近汽车团队又解散了,要是苹果来做车机芯片,那性能必须是刚刚的,并且大概率是从硬件到软件的闭环。
高通一直拿着高通SA8155P平台对付,还没有拿最先进的芯片用到座舱里,也是最近的才宣布大力进军智能座舱芯片,估计最先进的定制化车规级智能座舱芯片上车要2025年左右了。
现在车机智能座舱的芯片主要供应商都是传统的Tier1,相比于手机芯片厂商巨擘还是要差点意思。这不只是车规级芯片的严格要求问题,而是最顶级的芯片设计人才、团队一直都没看上智能座舱这块市场。
再说功能性需求方面,汽车无论是在行车还是驻车场景下对智能座舱的真正需要的功能都是非常有限的,远远没有手机的功能需求丰富。当然这也可以说是因为手机应用生态的丰富与性能的互相促进。
不过以后智能座舱要是有AR增强现实、网络会议、人工智能等等对芯片算力要求非常高的功能诉求,那么车机系统的硬件性能必须要同步提升上来。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20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