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Horizon Robotics)估值约60亿美元,是中国独角兽企业之一。自2015年成立以来,专注于边缘人工智能芯片的研发,并拓展至智能驾驶和AIoT领域。公司已完成13轮融资,融资金额超过30亿美元。地平线由余凯创立,他在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领域有着深厚的背景。公司已发布多款芯片,包括面向智能驾驶的“征程”系列和面向AIoT的“旭日”系列。地平线的产品已被多家知名车企采用,如长安汽车和比亚迪,且在自动驾驶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公司对外投资也围绕其业务主线,专注于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
地平线现在的估值在60亿美元左右。根据IT桔子数据,当前中国独角兽企业有337家,超过60亿美元估值的有40家,包括千亿级别的字节跳动、蚂蚁集团;百亿级别的京东科技、大疆、极兔速递、小红书、sheIn、元气森林等。
2015年,地平线成立,聚焦边缘人工智能芯片,此后数年地平线沿着这个大方向又选中智能驾驶和AIoT两个领域。
据IT桔子统计,截至2022年7月,地平线已完成13轮融资,平均每年融资两轮,仅公开的融资金额已超30亿美元。
就在刚过去的6月,地平线再传融资消息,投资方为一汽集团。
IT桔子梳理了这家能在资本圈连续当「香饽饽」7年的创业公司融资发展之路。
地平线创始人余凯。在百科关于余凯的介绍里有这样一句话:中国深度学习技术主要推动者。而余凯也确实担得起这一称号。余凯和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连接最早可追溯到其大学时期。据悉他在南京大学读本科期间,就对人工智能和神经网络非常痴迷,到硕士阶段,他已经在尝试用神经网络来研究语音系统的处理。
之后余凯担任过美国NEC研究院部门主管、西门子数据挖掘部门资深研究员。创办地平线之前,余凯任职百度,期间负责百度在语音、图像、音频等领域面向互联网和移动应用的技术研发。另外余凯还组建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IDL)。IDL是百度历史上首次成立的研究院,由李彦宏亲自任院长,余凯为常务副院长。
种种经历,让余凯足以在人工智能领域有一定的话语权。我们不知道余凯自身的背景背书究竟起了多大作用,总之最终地平线拿到了创立之初的第一笔钱—数百万美元,由五源资本、高瓴投资、红杉中国、金沙江创投、线性资本、真格基金、创新工场共同出资;9个月后,地平线又获DST创始人YuriMilner青睐,并顺利拿到数千万美元天使轮投资。后者是俄罗斯投资大鳄,曾投资多家全球知名互联网和高科技公司,如Facebook、京东、阿里等。
时间再往后推3个月,地平线又获双湖投资、青云创投和祥峰投资的重量级投资,高瓴、金沙江、线性资本和真格基金等种子轮投资机构继续跟投。时间再往后推3个月,地平线又获双湖投资、青云创投和祥峰投资的重量级投资,高瓴、金沙江、线性资本和真格基金等种子轮投资机构继续跟投。
由此,地平线在成立1年之内完成3轮融资,背后站台资本已经星光熠熠。此时距离地平线首款芯片正式发布还有将近1年半的时间。
在2015年蓬勃的资本市场大背景下,即便前路看上去漫漫而艰险,余凯团队本身确实可以撬动这些资本。
成立不到4年,成估值30亿美元独角兽
就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地平线又拿下英特尔的投资。2017年10月,地平线宣布完成由英特尔领投,嘉实投资、线性资本、双湖资本、五源资本、高瓴投资、建投华科跟投的近亿美元A+轮融资。
英特尔的入局,让地平线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战略投资者——这只是开始,几年后地平线的投资方中,战略投资者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反而是纯金融资本再想入局,很难。当然,这是后话。
此轮融资两个月后,即2017年12月,地平线发布中国首款边缘AI芯片——面向智能驾驶的「征程」和面向AIoT的「旭日」。
时间来到2018年,这也是地平线自成立至今,唯一没有公布融资的年份。这一年地平线成为「首个赋能海外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商业落地」的AI芯片公司;同年年底地平线推出「中国首个自动驾驶感知计算平台」并斩获美国CES创新奖。
「芯片发布+商业落地+官方认证」,2019年初地平线再获资本关注,获SK电讯创投、泛海投资、中信证券、海松资本、五源资本、高瓴投资、云晖资本、线性资本、民银资本6亿美元B轮融资,投后估值30亿美元,地平线成名副其实的独角兽公司。
「征程2」出货量超10万,大C轮投资方阵容豪华
2019年8月,地平线正式宣布量产中国首款车规级人工智能芯片——征程二代。2020年3月,长安汽车全球直播发布主力新品车型UNI-T。该款车型即内置中国首款车规级AI芯片——地平线征程二代;6月UNI-T正式量产上市,地平线开启车规级AI芯片的前装量产元年。
自此,在车规级「芯荒」的环境下,地平线成VC/PE及车企之间疯抢的「香饽饽」。
先是2020年9月获广汽集团战略投资,同年年底地平线开启长达7轮的大C轮融资,该轮总融资金额超25亿美元,投后估值超50亿美元。这一系列的C轮投资方阵容豪华,除今日资本、中金资本等新VC/PE入局外,产业资本宁德时代、比亚迪、长城汽车、长江汽车、东风资产、京东方也赫然在列。
2020年12月22日,地平线透露:「已经启动总额预计超过7亿美元的C轮融资」。最后7个C过去,挤进来的资本总金额已是原定目标的3-4倍。
如果要探讨其背后原因——2020年12月,地平线完成1.5亿美元C1轮融资,同月地平线宣布征程2累计出货量突破16万片;2021年1-4月,地平线按部就班完成C2轮到C5轮融资。
到5月,理想ONE搭载两颗征程3芯片上市,征程3实现量产首发,另外这两颗征程3芯片给理想带来NOA(导航时自动驶入/驶出高速公路匝道)功能。同月地平线完成黄浦江资本、君联资本3亿美元C6轮融资,自此地平线大C轮合计融资金额已超10亿美元。
除此,该月还有一件事不得不提,那就是地平线面向L4高等级自动驾驶的大算力征程5系列芯片,一次性流片成功并顺利点亮,由此地平线完成从「智能驾驶」到「自动驾驶」的升级。
次月,地平线即完成韦豪创芯、京东方15亿美元C7轮融资——大C轮融资结束,投后估值50亿美元。同年底,地平线宣布征程系列芯片累计出货量突破100万片。
时间来到2022年,4月比亚迪(地平线C3轮投资方)与地平线正式宣布达成定点合作,比亚迪将在其部分车型上搭载征程5,实现高等级自动驾驶功能。
按照计划,搭载地平线征程5的比亚迪车型最早将于2023年中上市。据悉比亚迪是首家官宣搭载地平线征程5芯片的车企。可以想象等到比亚迪上市,高性能、大算力的征程5芯片即实现量产,对于地平线来说,将是新的发展纪元,到那时地平线在一级市场的估值可能还会飙升。
因此,资方想再次入局,如今或许是较好的时间窗口——在比亚迪与地平线官宣2个月后,地平线再完成新一轮战略融资,投资方为中国一汽。可能此刻对地平线来说,挑选合适的投资方也成为战略发展的一部分。
到此时,地平线作为一家创业公司,与资本之间的故事,几乎达成了「你扶我上马,我带你走远」。再往后,它会进入与自己的「甲方」们合作的新阶段。
瞄准一件事,对外投资亦是如此
地平线的7年,车规级芯片出货量超百万、Alot边缘芯片被广泛应用、从吸引资本关注到资本挤破头想进来……而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地平线对外投资的步伐也从未停止,但可以看到的是,地平线的对外投资全围绕自己的业务主线,专心做一件事。
2016年刚完成A轮融资的地平线就参与人脸识别技术公司中科视拓数千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众所周知人脸识别技术是人工智能的基础;2017年地平线又参投人工智能应用软硬件研发商OPENAILAB,而地平线之后发展路线也是软硬结合的AI芯片公司。
2018年,此时地平线已经发布中国首款边缘AI芯片,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实现量产,在这一年地平线合计参投3家公司,分别为线下空间数字化与智能化Aibee爱笔智能、车联网服务及产品提供商车道君安、AI视觉终端产品云服务商百目科技。
2019到2021年是地平线征程2和征程3实现量产,L4高等级自动驾驶大算力征程5芯片研发的时期,简单来说就是实现智能驾驶芯片量产,向自动驾驶领域迈进。2021年地平线对外投资也正好契合这一发展路线——
2021年地平线有4笔对外投资,除6月参投一家智能驾驶高性能软件平台映驰科技外,其他3笔均集中在自动驾驶领域:2次参投自动驾驶传感器研发商鉴智机器人,1次参投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商领骏科技。
余凯说,他相信到2025年,地平线可成为数百亿美金价值的世界级企业。
更多公司信息,尽在IT桔子公司库: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209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