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汽车行业还能高速发展多久?

中国的汽车行业还能高速发展多久?_58汽车

汽车工业历经百年沧桑,三次重大变革塑造了今日格局。福特流水线的诞生,将汽车从奢侈品变为大众商品,美国因此崛起;战后欧洲多品牌战略巩固了其地位;70年代日本精益生产方式,使其成为新的汽车工业中心。中国虽为全球最大市场,却因缺乏核心技术而未能在变革中占据先机。然而,新能源革命为中国汽车工业带来新机遇。技术进步使得电动汽车核心技术如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绕过传统壁垒,为新玩家提供机会。用户对智能化的需求日益增长,电动车的电动化系统支持整车级别OTA升级,预示着汽车将变成移动智能终端。中国在新能源核心技术上已处于全球领先,加之能源安全考量,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五年全球第一。科技、能源、政策三重驱动,为中国汽车工业在新时代的崛起提供了强大动力。中国汽车行业在新能源革命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技术进步和用户需求的变化推动了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中国在新能源核心技术上已取得全球领先,同时,能源安全和国家政策的扶持也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在这场百年大变局中,中国汽车工业有望实现从“大而不强”到“强而大”的转变,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的新中心。

汽车工业已经走过了百余年的历史,在这“百年未有大变局”之前,整个汽车行业已经历过3次大变化:

第一次是福特流水线的应用,它使汽车从富人的奢侈品走向规模化的工业品,美国在这一轮浪潮中崛起;第二次是,二战后,欧洲通过多品牌、多车型战略,巩固了其世界汽车工业重镇的地位;第三次则是,20世纪70年代,日本通过“精益生产方式”,全力发展物美价廉的经济型轿车,成为继美国、欧洲之后的第三个汽车工业发展中心。

三次变革中全无中国身影。尽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但“大而不强”,不掌握核心技术是中国汽车工业的痛点。

此次新能源大变革,却带给中国更多赢面。

一是这一轮新机会,是可以媲美福特T型车把汽车工业带入工业化大生产阶段的颠覆性革新,其背后有深刻的驱动力。

在供给端,技术进化到了新阶段。

传统燃油汽车行业经过百年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在核心技术发动机、变速器、ECU(电子控制单元)层面,传统车企占据绝对优势。而电动汽车所需要的核心技术——电池、电机、电控系统,则绕过了这种技术壁垒,将所有玩家拉到同一起跑线上,给了创业者进入的机会。

在需求侧,用户对汽车的偏好也在不断进化。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AI、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培养了用户对各种终端智能化的使用习惯,而汽车是人们生活最重要的场景之一,也是智能化的绝佳载体。

在刚刚结束的“百度2020世界大会”上,百度展示的阿波罗未来驾驶舱中,就不见方向盘的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星空顶、大沙发、大液晶电视,乘客可以舒服的坐在沙发上,完全用智能语音遥控看电影、唱KTV等。

这背后,是用户不再满足于汽车单纯的交通功能,以及基本的导航、歌曲播放功能,而是有更多软件层面智能化的需求。

因此电动车替代传统燃油车,不仅仅是油变电的能源革命,而是苹果代替诺基亚、智能机代替功能机的汽车终端的智能化大变革。

电动化为智能化提供了基础。传统燃油车的车载电池很小,并且各个ECU之间相互独立,难以支持整车级别的OTA(Over-the-AirTechnology,空中下载技术)升级。但电动车的电动化系统则可以支持这种升级。

随着电动化技术的降本、智能网联技术的迭代,汽车将逐步变成移动智能终端的“第二空间”。

中国的特殊赢面则在于,此次变革与之前不同的是,此前更多是生产方式、生产管理体制的变革,而这一次更多是科技变革——在这上面,中国有一定的优势。在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三电的技术水平上,我国已处于全球第一阵营。

除了科技层面的赢面,于中国而言,汽车行业的这场变革,也有着能源方面的急迫考虑。

一直以来,中国的汽车产量和拥有量都居世界之首,但石油资源却有限,供给高度依赖进口。在地缘政治越发敏感的今天,这意味着能源安全风险。

发展电动汽车,降低石油消耗,从而降低石油依赖,进一步降低石油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仅仅是汽车产业的变革,也关乎国家命运。

这种急迫性,也驱动中国在这场百年大变局中不断制定扶持政策,确保中国新能源汽车获得成长动力:

政策的推动和引导下,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上升,2015-2019年分别为33.1、50.7、77.7、125.6、120.6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分别为24.8、40.9、65.2、98.4、97.2万辆,连续5年位居全球第一。

除战略性规划之外,中国也早在2009年就开始实施对新能源乘用汽车的补贴政策,至今已经延续多年,累计发放的金额早已超过千亿。

持续性的政策补贴同时,在供给侧,我国也开始推行积分制。

2017年9月,中国发布新能源汽车信用授权体系(即双积分办法),对新能源新车制造商设定了最低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CAFE)和新能源汽车积分(NEV)积分要求。

与消费端的补贴互补,双积分发力于供给端,对节能油耗、新能源汽车积分占比进行了硬性约束,同时也以积分交易、转让的价格信号进行引导,将在后补贴时代继续促进产业发展。

科技层面的机会、能源安全的急迫性、国家政策的激励,种种因素汇聚在一起,聚合起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时代的超级势能,中国车企在这场变革中的赢面,都来源于此。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21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