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第十八届COTA国际交通科技年会上,滴滴出行联合创始人、CTO张博分享了滴滴在交通变革和智能驾驶方面的进展。滴滴正积极推进快充网络建设和智能驾驶研发,以促进出行领域的科技革新。张博指出,滴滴的旅游业务正在向四五线城市扩展,同时与政府合作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如在北京实现动态自适应红绿灯4.0。滴滴还计划建立快速充电网络,以支持其运营车辆的电气化。此外,滴滴已在中国和美国部署了40多辆自动驾驶测试车,利用大数据优势,探索智能驾驶商业化的最佳途径。滴滴出行正加速建立快充网络,以支持其运营车辆的电气化,并与政府合作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同时在智能驾驶领域进行积极探索。
7月6日,第十八届COTA国际交通科技年会召开。滴滴出行联合创始人、CTO张博分析了滴滴对交通变革和智能驾驶的思考,提到滴滴正全力推进快充网络建设和智能驾驶研发,推动出行领域科技变革。以下是张博讲话的主要内容:
●旅游业务将渗透到四五线城市。
张博说,滴滴成立于2021年,是为了解决出租车系统的效率问题:“滴滴出现之前,有乘客要等20分钟才能打车,他可能会被拒绝。出租车没有乘客的时候,是开车去找乘客,开车去找乘客消耗了30%的油。”滴滴想要解决的是物理世界中人与物的流动。为此,它从出租车延伸到连接快车、专车、游乐设施、司机、公共汽车等。在区域层面,滴滴已经从北京扩张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今年还在向四五线城市渗透。国际化也延伸到了巴西、墨西哥、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
●与政府合作,优化交通基础设施。
张博提到,2021年,滴滴成立了智慧交通团队,与政府合作优化交通基础设施。滴滴在北京的网约车每天可以绘制400张城市交通图片,每辆车都会上传自己的速度和方向。滴滴可以根据这个数据调整红绿灯,实现动态自适应红绿灯4.0。目前,滴滴已与全国20多个城市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优化全国1300个红绿灯。
●建立“10分钟充满”的快速充电网络。
张博表示,滴滴通过经济模型发现(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策),当车辆行驶里程(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策)低于20万公里时,购买汽油车更便宜,当行驶里程超过20万公里时,电动车的成本优势更大。一般私家车一年行驶2万公里,很难开到20万公里,而滴滴的运营车一年行驶9万公里,所以滴滴实现电气化的动力非常强。目前滴滴也在建设快速充电网络,未来10分钟可充电一次。
●有40多辆自动驾驶测试车。
滴滴两年半前开始组建智能驾驶团队。目前在中国和美国拥有40多辆测试车。张博认为,在大数据优势下,未来智能驾驶商(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策)业化的最佳机会是共享出行平台:“乘客下单时,我们知道天气、起点和终点,我们有信心是否用无人车接机”。张博表示,滴滴将在这个方向大举布局,并且已经与多家厂商达成合作。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214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