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新能源汽车的数据伦理困境时,我们不得不面对两个核心问题:数据隐私和AI决策。特斯拉维权事件凸显了个人隐私权与企业数据使用之间的冲突。隐私权的侵犯不仅涉及行车数据,还包括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数据记录。在享受数字便利的同时,我们往往忽视了对个人隐私的保护。然而,当隐私被侵犯,我们才意识到其重要性。企业在提供便利服务的同时,也应加强对用户隐私的保护。引入第三方监管,如区块链技术,可以增加透明度和信任度。此外,智能系统应作为辅助工具,而非决策者,以避免法律责任的模糊。最终,智能汽车的发展应以增强用户体验和保护用户权益为目标,而非单纯的技术进步。
对不起,没有很好的思路
关于这个“数据伦理困境”,目前看来,偏向两个方向。一是数据隐私问题。二是AI(或者说车端智能系统)的决定问题。
以最近很火的特斯拉维权事件为案例,上海维权女车主丈夫称「特斯拉擅自公布行车数据,已侵犯个人隐私权」?行车数据属于个人隐私吗?
是隐私吗?——答案毋庸置疑。是的!
我们每天在使用手机,电脑上网,打开app的时候,这些所记录的所有数据,都是我们的隐私。包括并不仅限于,上网浏览记录,消费记录,打车记录,导航记录,聊天记录,通话记录,就医记录,甚至健康app的一些心率记录,步数记录,这些都算是隐私
简单的说,因为个人行为而产生的所有的数据,理论上来说,都是属于“隐私”
但是,这样的隐私,这些隐私,到底哪些是我们值得关注的呢?
很简单——对我们产生利益相关的时候!
没错,中国人普遍喜欢用隐私换区便利。
随便一个注册账号,用了你的手机,换来一张优惠券。
用自己的定位,换区软件获取你的位置。同意!
要给你P图,需要获得你手机照片的权限。同意!
当我们在享受着一切的便利的同时,我们也是大数据的一员
当有一天
你的行车记录被导航软件公布了——“哦,凯迪拉克最喜欢去洗脚城”
你的网页浏览记录被公布了——“哦,30岁的人最喜欢在半夜查询养生”
甚至你的照片被人偷拍发到网上了——“咦,我要出名了?”
这个时候,你开始知道,你的利益受损了,我应该维权!我应该告商家,这是我的隐私,你无权公布!但是,请注意啊,注意啊,你在注册的时候,人家让你默认选“同意”了啊!
要不然,你无法使用这个软件啊!
你想维权?
“我要维权!你侵犯我的隐私!”
“对不起啊,你授权了啊!”
“我TM哪里会一条一条阅读你的协议啊!”
“那我不管,我的协议就是这样的,要不然你别用我的软件啊……”
“我TM……”
没错,中国人普遍喜欢用隐私换区便利。这就是我们在数据隐私方面伦理的一个根本原因。
用过境外银行账户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例如汇丰银行的网银登录及转账操作,都是需要至少三道密码才可以完成的。但是很多国内的银行或者支付系统通常只有一道密码。
所以,这本质上应该算是人本身自我矛盾的一个地方。享受了便利的同时,又不想被利用自己的隐私,好处全让某一方占据了。这样也是有失偏颇的。
企业其实有时候,简单的提高一些让用户获取便利的难度,相当于用户的隐私就会多一层防护。但是很多企业并不愿意这么做,因为会有用户的流失。
(不愿意投入精力去学习的用户,最喜欢一键式的傻瓜操作,以达到最便捷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或者目的——密码支付之后,有指纹支付,还有扫脸支付……甚至很多平台直接就有免密支付——而企业往往也愿意提供这样一键式的傻瓜式服务)
当然了,企业如果利用这些数据作恶(或者助恶),那就是另一说了。
那么,第三方的监管,就非常重要了。——这也是区块链能真正火起来的原因之一——一旦网络上的所有用户都可以作为你们交易的监管者,那么,一些傻瓜式的服务也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因为用户和消费者可以随时在网络上找到为自己佐证的人。
回到新能源汽车,上面那个案例。痛点就在于,汽车用户无法找到为自己作证的人(我确实踩刹车了啊,有没有人给我作证啊?喂!),数据却掌握在车企手里。——那么此时,车企的态度就成了决定性因素——那么,引入第三方的监管,就非常重要了。
是的,这就是,新能源汽车的第一部分的数据伦理困境的解决方法,技术方向的解决思路!
补充:
关于数据和人之间的关系,商家如何利用数据,大家可以参考这个问题:
部分摘抄如下:
陈龙在送外卖的过程中意识到,平台在不停地收集数据。通过智能手机、商家的Wi-Fi网络等,平台不断地追踪骑手的轨迹,包括骑手的运动状态,到达商家的时间、停留的时长,消费者住址楼层等等。所有的数据、每个人的习惯都可以让系统去学习和吸收。平台掌握了大量的数据,再用数据去给你规划怎么取餐、送餐,怎么给每个订单定价。这样庞大复杂的劳动秩序之所以成为可能,是有这样一套数据支撑的系统,把全部东西都纳入到了可以计算的程度,是一种高度的控制和精准的预测。
他还发现平台在想尽办法压缩配送时间,不断试探人的极限,陈龙说,之前去人大知行公寓楼送外卖,骑手只能从校园北门进去,所以系统计算送餐时间的时候,会以北门为测算依据,大概要花4分钟时间。但后面有人发现,知行公寓旁边有一个侧门,电动车开不进去,但人下来走两步就进去了,时间不超过半分钟。所以很多骑手就会改变路径,提前完成送餐任务,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跑其他订单。可是很多人都这么做了以后,平台也发现了,它就会给你压缩时间,堵上这个“漏洞”。
在这个过程中,骑手也会反抗。陈龙说,“我后来研究,他们是不是真的具有自主性,是不是真的很自由?”但做完调查后,他发现这种反抗,其实力量很微弱。数据会对你的自主性造成挤压。平台推着骑手去找捷径,找到了之后,会按新捷径来设计标准。
“你会发现技术的进步好像并没有让人生活得更好,科技的便捷是永远赶不上甲方的需求的,当你完成了现在的任务量,永远会有不断涌现的新需求。它不断地把人陷入内卷的道路当中,”陈龙说道。
有答主提到,类似的“电车难题“是一个经典案例。确实是一个经典案例,但是还不够典型,或者无法说明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最终决策看法。
在我看来,在我以前的一些回答里,其实有提到过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这里再提一下。
以我司产品小P为例:
小P:“早上好,先生,今天是周一,你要去公司吗?”
我:“当然,顺便帮我导航一下,顺便去趟麦当劳买个早餐”
小P“没问题。顺便告诉您,先生,周末下雨了,附近的大盒子洗车不用排队,您要去洗车吗?”
我:“不用了,下班回来再说吧”
小P:“好的,那么,开始导航。咱们走五环?”
我:“好,走起~”
麦当劳出来…
小P:“先生,由于您没有选择便捷通道买早餐,非要下车去吃,现在五环堵车了”
我:“那怎么办,还有别的路线么?”
小P:“当然有,线路A,走五环辅路,到您公司要36分钟,线路B,走福园路,到您公司32分钟,线路C,还是走五环,到您公司48分钟。”
我:“干嘛还给我推荐五环?”
小P:“你在追的企划部的丽丽小姐的小P传来消息,她刚要上五环…您现在出发,我帮你追上去,5分钟后,你们可以一起堵着…”
我:“我去,这么懂我,那还等啥,五环堵起……丽丽我来了!”
7分钟后,五环上…
小P:“再过两个车,就能帮你追上丽丽了,要开启自动驾驶模式嘛?”
我:“不用,我自己开,我不信你!”
小P:“您都开我3年了,您的驾驶习惯我都记录下来了……人和车之间的基本信任呢?”
我:“啊,行了行了……追上了,给我打开车窗”
小P:“好的,打开车窗……”
我:“丽丽,这么巧,你也堵着啊?”
丽丽:“巧么……”
我:“我的车电不多了,要不然到公司了,用你的车帮我充充电啊?”
丽丽:“你怎么知道我车满电的?滚!老娘要卖电给国家电网!”
3年后…
小P:“先生,今天是您开车开始太太开车?”
丽丽:“当然是我来开!”
小P:“好的,切换成女司机模式…动力减弱50%,油门放缓30%,刹车系统增强30%,安全带系数增强30%……”
丽丽:“……”
小P:“太太,不要疑惑,相信我的切换,昨天您闯了2次红灯,超速驾驶被拍1次,您的驾照分数只剩两分了…”
开车路上…
小P:“先生,太太,请不重要在车内亲热了,前方有检查站…”
我:“你就不能开慢点吗?”
小P:“先生如果有需要,我把车开到服务区吧?”
我:“干嘛去那里?”
小P:“昨天OTA升级以后,小P增加了车震模式,可以给您体验一下…”
丽丽:“死鬼!什么时候下载了车震模式?打算跟谁车震?”
我:“当然是你!嘿嘿嘿……”
小P:“那我过去了,大约3分钟后到达…”(默默的把车玻璃调整为防偷窥模式…)
YY完毕
抛开“嘿嘿嘿”的部分不谈,总结一下,什么才是我心目中的“智能汽车”呢?
可以看到我上面设定的几种场景,涉及到了V2V,V2L,V2G,V2P,这些都是基本功能,在这些基础上,有一个最重要的设定:
另一个例子,就像《钢铁侠》中的“贾维斯”系统:
“先生你的能量不足10%,还要继续飞出大气层吗?”
“不管,给我飞!”
最终就是这样,智能系统给出合理的计算后的方案,给出思路建议。但是最终做决定的,仍然是人。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智能系统做出的决定如何来承担法律责任”一类的问题。
所有的人工智能系统,永远都应该只是工具。
如果人类把做最终决策的权利都交给人工智能,那么,人工智能将会取代人类,这才是人类应该警醒,注意的地方!
————————
还是以“电车难题”为例,车辆往左是压死5个人。车辆往右是压死1个人。这个时候,怎么选择?
我觉得真正符合本题要求的回答应该是:
“你好先生,如果持续保持当前车速,你会在2分钟后的下一个路口遇上一个难题,往左会有撞到5个人的风险,往右会有撞到1个人的风险。我已经将车速降低,你有大约30s时间思考如何抉择,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停下车辆……”
如果做不到类似的提示,那我认为智能技术还不够强大。
在智能系统不够强大到可以早早的提醒驾驶员,给驾驶员做出抉择风险的提醒的时候,所有的后果,都应当由驾驶员来承担,这是毋庸置疑的。
以上,是我关于“伦理困境”的技术的思考……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216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