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消息特斯拉发函向车主追讨补贴,因两年行驶不到两万公里,其中都有哪些值得关注信息?

6月21日消息特斯拉发函向车主追讨补贴,因两年行驶不到两万公里,其中都有哪些值得关注信息?_58汽车

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自2009年启动,经过试点和全国推广,2013年后政策逐渐成熟。补贴方式从直接补企业到部分补贴后达标全额拨付,补贴金额与续航里程挂钩,最高补贴从6万元降至1.26万元。2013年成为政策转折点,政府鼓励新能源车普及,政策激活了车企生产动力,中国车企迅速发展,与国际巨头竞争。个人消费者在补贴中受益,但2万公里补贴与个人无关。政府对运营里程不达标车辆有处罚办法,特斯拉追讨补贴非新闻,而是企业行为。政府监管力度加强,推动产业市场化发展。特斯拉要求未达标车辆补交款项,其他车企态度不明。随着补贴退坡,车企需靠实力竞争,特斯拉追讨行为可能是短期现象。特斯拉追讨补贴事件,反映了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执行和监管问题,也显示了车企在政策变化下的应对策略。政府的监管和补贴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也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补贴政策的逐步退坡,车企需要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以适应市场化的竞争环境。

又见特斯拉,眼睛已瞎。

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从2009年即启动,从试点到全国推广,2013年后逐渐成型。

9年以后……

从表中可以看车,中央财政补贴的方式,从直接补到企业(2013-2017),到先部分补贴,达标后全额拨付。补贴金额与续航里程有关,越长的里程补贴越高,各年度最高里程补贴从6万元降至1.26万元。

2013年是一个风水岭。

2013年前,政府很谨慎,以试点+基础设施奖励等方式,鼓励新能源车普及。

2012年10月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领导集体确定之后,新能源车步入了快车道。2013年以后,全面掀开新能源汽车的生产、销售和生态打造。政策的作用显而易见。

政策补贴的作用,最大程度激活了车企的生产动力。

通过近十年的强刺激,我国车企特别是新能源车企发展迅猛。国内以新能源汽车为主要产品的企业不仅有比亚迪、上汽、长城等传统车企,还有纯生产新能源车的未来、小鹏等新势力车企。中国车企一跃成为世界汽车巨头,可以和宝马、戴姆勒等曾经的巨头“掰腕子”,不得不说,政策无形的大手发挥了重要作用。

个人消费者在这场补贴中是最大受益人。政策明确规定,个人购置的,不做里程要求。

所以

2万公里拨付补贴与个人消费者无关!

政府对存在运营里程要求的车辆,在2019年就明确了处罚办法。

所以,现在发布这条新闻,其实不能算作“新”闻,是典型的旧闻。只是因为企业开始追讨补贴,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当然,特斯拉自带光环……

对新能源车的发展,政府当亲儿子养,既要养大,还要养好。这个过程中,修枝剪叶是必要的。

还有一些没说的,比如应对能源危机,像这次俄乌冲突造成的油价飙涨;比如引领资源多元化,让国内企业走出国门,到其他国家发掘锂、镍的矿藏……

其实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中,政府的监管力度一直在加强。

2013年《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财建〔2013〕551号)以奖励为主,明确:

建立常态化信息发布机制,对抽检产品参数与推荐车型目录内参数值不一致的,根据情节轻重程度,暂停推荐车型目录、按型号扣减或缓拨补贴资金,并按有关规定对相关企业和检测机构给予处罚。

设立并公开举报电话或网上举报平台,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加大对骗补企业的处罚力度,除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予以没收违法所得和罚款外,还将视情节轻重采取暂停或取消推荐车型目录、取消补贴资格并纳入“黑名单”等限制性措施。

对由于产品质量引起安全事故的车型,视事故性质、严重程度等给予暂停车型推荐目录、暂停企业补贴资格等处罚,并扣减该车型补贴资金。

推动建立跨部门信息共享和监管机制,强化对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运营、报废等全流程监管,对于起火、重大安全事故等情况,开展跨部门联合调查。

进一步加强购置补贴审核,提高重点关注企业现场审核比例。

落实和完善新能源乘用车积分交易政策,加快研究新能源商用车积分交易制度,承接购置补贴有序退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化发展。

从政策的脉络看,趋严逐步明显,算总账正在到来。2022年底前,一定会部署清算收尾工作。鉴于当前的政治和经济形势,大概率这项工作在今年四季度展开,届时,将有相当比例违反补贴政策的企业要被处理。

特斯拉算是鼻子比较灵的,嗅出了带点火药味的味道,再加上自己名声不好,抓紧时间擦干净屁股,不然后面再出一个补丁措施,更麻烦了。

特斯拉已经向有关单位发函,要求对未满足政府政策中2年2万公里的行驶里程,补交款项。

2年内2万公里,平均到每天需要行驶27.4公里。这个距离对中国绝大多数单位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为除了以车辆行驶产生利润的企业外,大家不会每天出去开30多公里车,这个距离太长了……而作为追讨款项,其实对新能源企业来说,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网传,蔚来、小鹏、比亚迪不会追讨款项。只是网传……

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退坡,各大车企真正需要靠本事吃饭了。至于会不会追讨款项,我估计,短期内可能只有特斯拉一家这么干。后期就会出现几种情况:

第一种:特斯拉起诉客户,并成功追讨补贴款项。其他车企纷纷效仿追讨。

第二种:特斯拉起诉客户,并成功追讨补贴款项。国内车企声明不追讨,与特斯拉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种:特斯拉起诉客户,并成功追讨补贴款项。国内车企不出声,私下与客户沟通,各自负担一部分。

三种情况下,特斯拉的态度基本是确定的,那就是要钱。而国内车企的态度很难捉摸,一方面,大家都要争取市场,亏点也要把客户关系维持好;另一方面,有很多种办法可以弥补补贴,所以不用因为这件事去得罪国人,毕竟,大家的文化背景都差不多,中国人吗,都要面子的嘛……

结论:别炒作了,就一个正常的商业行为,没啥。

完。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2185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