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的电助力自行车e-bike火了,而且很多都是国产出口的,但为什么在国内市场却鲜有人问津?为什么在国内市场鲜有人问津?

欧美的电助力自行车e-bike火了,而且很多都是国产出口的,但为什么在国内市场却鲜有人问津?为什么在国内市场鲜有人问津?_58汽车

欧美自行车运动近年在国内市场并未大规模增长,Ebike火热的背后其实是一直延续的生活观念和户外运动的火热。Ebike并非国人概念里的电动车,而是运动自行车的加配版本。与国内的电助力电动车完全不是一回事。国内电动车产业早期起步,目的是交通解决方式,与户外运动和生活观念无关,造成了与Ebike不同的发展方向。欧美运动自行车价格较高,注重技术和体验,Ebike则是大玩具的延伸,带来了乐趣和探索的可能性,因此受到欢迎。

做为前从业者,突然发现很多百度58汽车很多回答看着辣眼

故浅答一下

最近一年,特别流行各种火了,飞盘火了,橄榄球火了,瑜伽裤火了(自行车紧身裤变态申请一战),露营火了,自行车火,现在Ebike火了。

可以发现总有大佬想引导开发新的市场或韭菜。

简单说

1:并非Ebike在国外火了,而是一直在火。

2:Ebike和人们概念电助力电动车,完全不是一个东西

先来看看流行的Ebike是什么

没错,大火的Ebike只是自行车里的一种新分类,与国人概念里的电助力电动车完全不是一种东西。

而Ebike的火不是近期的事,从各大品牌推出电子版本起,Ebike已火多年。本质上不是Ebike火了,而是自行车运动在欧美已经流行了百年。

曾有人调侃说欧美人看到中国人玩车,就如同我们看到老外打兵乓球一样惊讶。

自行车运动是世界主流运动之一,在户外运动发达的国家特别流行,且是奥运项目。

自行车大体分山地车,公路车,场地技巧等各种分类,而和Ebike相关的主要为山地、公路大类。

因自行车是拥有国际竞赛的项目,且是能实现人体功率最大化的唯一器材,其要求极高。为发挥最大效果,高端车款几乎囊括世界材料技术领域各种尖端技术,甚至航天科技

因此即使在竞赛规则、消费力多种限制下。市售版顶配运动自行车都相对昂贵。

Ebike是运动自行车的加配版本,并非新物种。

近年来运动自行车中的山地,公路两大类产品线,几乎每款产品都有增加了Ebike版本。

只因电机电池技术成熟后,人们发现加装电机,可以在荒野里更自由探索,在铺装路面达到更高速度,实现很多的乐趣。

Ebike并没有油门!他并不是国人概念里的能自己跑电动车,Ebike必须用脚踩踏才能前进。

Ebike电机只会在踩踏时同步增加等比例的动力,本质上他还是自行车。当你骑Ebike时和骑普通自行车是一样的,但会发现更快更强了,如同开了物理外挂(且是力量翻倍超级外挂)这才是他有趣的原因。

并且,欧美玩家无法接受不能踩踏的Ebike,逻辑是扭油门就不是自行车了,自行车是运动。而各国新出的法规也对此作出限制

(用限速度25km/h举例完全是蛙蛙行为,Ebike没有限速,他是带外挂的自行车,人强它强。峰值是人体自身功率加电机最大功率,因此很多Ebike能飞天遁地)

Ebike解决的最大痛点,是人弱鸡的功率。人体功率是非常弱的,普通人能持续踩踏输出平均功率仅仅在100w左右,运动爱好者2-300w。顶尖运动员冲刺时的瞬时不过1500w左右,平均功率400w已很强悍。

那么以山地自行车为例,与Ebike关系更紧密林道enduro车款重约11-15kg之间,Ebike同类车款普遍在15-20kg之间,重量差距小。但Ebike电机普遍功率在5-700w。所以在踩踏Ebike时,你并不会觉得他是一个笨重的电动车,更多体会是自己突然成了职业车手,变成超越顶级车手体能神一般的存在。Ebike对于乐趣的提升如此显著(开外挂),因此厂商每一款高端车型都出现Ebike版本。这是Ebike流行的根本原因。

而在电机驱动方面,厂商重点关注于踩踏的同步性,也就是力量输出和人体完全同步的感受。

抛开细节区别,Ebike本质设计是还是自行车。

复合趋势的电子版自行车,大玩具。

(如今运大行其道的自行车电子变速,电子升降坐杆,电子避震同理)

Ebike流行和市场

前面说过,运动自行高端车款普遍价格较高。(欧美有个梗,你的自行车比你汽车更贵,才是正常的自行车玩家)

各品牌高端产品线定价,普遍长期以10000美元上下浮动为基准,以此往下延伸各种价位产品。

简单说抛开汇率定制特殊限量等因素,各品牌高端产品线定价常在6-10万人民币,低端产品线1千元人民币为限(低于此价位因成本原因,为山寨车市场,无法保证品质)

而Ebike恰恰普遍以高端产品线为基准开发。每款高端产品都有对应的Ebike版本。因此Ebike普遍昂贵。

乒乓球自行车

自行车运动流行以久,Ebike的流行其实是自行车运动的继续流行,并非新型行业。

户外运动发达的国家,除了消费中高端车款的发烧友,自行车运动早已融入生活,一家人乐趣是一起骑车的很普遍的。甚至社区会有修建着低难度越野线路自行车公园(没错,国内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而日常生活中骑车代步已经是一种生活观念,而不是生活无奈,因此Ebike延伸出来各种车款,除了能在山地里驰骋,还能日常在城市里休闲代步。而这些为了休闲代步的而生车款,价格普遍也相对昂贵,他并非交通解决方式,而是生活观念的优化方式。

国内的电助力/电动车恰恰就属于生活无奈

普通观念里的电动车,起步比Ebike更早,属于交通解决方式。

因政策法规各种原因,早期的电动车是摩托车的代替品,而后续各种规定,使得国内的电动车变成了不像自行车又不像摩托车的奇怪物种,并且在两种间反复横跳。

国内的电动车电机内置后轮,使用油门控制前进,这种电机设计是我国独有也最早运用的,本质上它和自行车的踩踏没有关系,目的也是降低成本,简略结构,这也造就了电动车门槛极低,山寨杂牌横行。

相反Ebike的电机采用了更原始的中置电机,是最注重踩踏反馈作出的妥协(且重心稳定,不改变自行车变速系统等配件的结构和兼容性)最大程度还原自行车本质。

因为规定的反复横跳,如今国内电动车大体分成了,电动摩托,电助力自行车两大块。

而电助力自行车必须按装脚踏,有着类似单车的魔幻设计。

难免很多人眼中的Ebike变成了我们常见的电助力自行车。然而电助力车和Ebike半毛钱关系没有。

这种融入老百姓奇妙智慧的斗智斗勇的拥有摩托血统的车款,已经和运动没有了关系。这也造就了和Ebike不可逾越的鸿沟,也许电助力自行车才是新物种

因为经济适用的原因,大部分电动车产品处于成本已减再减,材料一降再降的模式中,这和Ebike的路子完全相反的。即使出现某牛、某9之类的高端产品,本质也是交通工具,与大玩具渐行渐远。

也许大佬们不是要改一改标题《火了,电助力火了》是否更符合国内潮流。

Ebike自始至终都是bike,Ebike的火是生活观念,户外运动的火。不能叫火,只是一直延续。

在国内,生活观念并未大规模改变,消费运动自行车的人群并未大规模正增。而消费Ebike的人群也更不会增长。

其他

欧美除常规流行的Ebike,还有一种大玩具叫轻蜂,这是一种介于摩托车和自行车之间的玩具,并非交通工具,这玩意是国内折腾出来的,也代表的一种创新精神。(前段时间传的乌克兰同款也是这玩意的仿品)在国外这个东西但并没有真正纳入Ebike的范畴。

国外的Ebike和电动摩托划分很明确,没有中间物种。近年来有出现有大佬把国内的代步电动车倒腾到国外的现象,很奇幻的出现在地铁站等地方,然后已经出现被查处的魔幻现象。

我国的电助力崛起更早,但都进入了经济适用的圈子内,而户外运动发达的国家,枫叶国,袋鼠国等普遍地广人稀,汽车普及价格低,摩托不限行,没有电助力产生的先天条件,欧洲城市密集地区,自行车文化浓厚,同样没有经济适用的早期动机。

本质上还是经济水平的导致的精神需要存在的差距,无法改变,无法短期复制。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219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