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时代下 豪华品牌电动汽车诚意何在?

纯电时代下 豪华品牌电动汽车诚意何在?_58汽车

纯电时代下,豪华品牌电动汽车的诚意体现在对感官体验的极致追求上。它们不仅注重配置丰富,更在NVH、音响听感、声音交互等细节上精雕细琢,以提供超越普通品牌的享受。豪华品牌通过大量铺设隔音材料、选用高品质音响、优化关门声等,打造静谧舒适的驾乘环境。同时,它们还注重仪式感与科技感的融合,通过声音美学提升车内交互体验。这种以感受为本的造车理念,让豪华品牌电动汽车成为越开越喜欢的陪伴型产品。

汽车圈有个哲学问题,就是所谓的“诚意”。一方面多数人在讨论时因为缺少实际体验,只能将诚意落实到随手可得的配置表;另一方面,我认为这个现象的根源在于,普通品牌与豪华品牌的产品思路本质上就有区别。

普通品牌打造产品,往往追求孤立的多点突围,以配置导向为目标做到“人无我有”。豪华品牌打造产品,则是系统的体验导向。两者并无对错之分,随着电动化拉升产品节奏,两种思路也形成了不同的造车理念:

普通品牌能给的都给你,好不好用另说;豪华品牌则坚持只要给到你的,就是享受。豪华品牌的体验导向往往是从感官入手,视觉、声音、触感,以它们为最终目标打磨产品的方方面面。注意这里很多东西是没法呈现在配置表上的,甭管媒体还是车主,在感官得到充分满足后,也只能以“高级感”笼统概括,可惜。

就拿声音来说,豪华品牌要同时做好NVH、音响听感、声音交互,才能在耳朵上给车主足够的声音美学,其面对的客户人群才能感受到诚意。而这些都是需要N多个细节不断打磨,才支撑得起来。

有人说,没了燃油车那套动力传动系统,电动车一定会同质化。我不同意,没了发动机运转的底噪,豪华品牌在触及造车底蕴的NVH方面优势反而会更加明显。

这里引入一个概念——Auditoryattention“听觉注意力”。耳朵与眼睛不一样,没法主动关闭,没法主动选择,开车时耳朵永远被动接受各方传来的信息。但人耳听觉注意力的特性,又会让我们本能地给外界声音分类,无意义声音在听觉感官中停留大约3~6秒后,会被认为是背景音而降低对其注意力,这是一种自我保护。当发动机的底噪消失后,在听觉注意力的影响下,人们反而会对其他声音更加敏感。

因此不是说没了发动机,普通电动车就能轻易做到豪华电动车的NVH水平;相反,风噪、路噪甚至是喇叭功放与内饰的声共振会更加“作妖”,这方面我试驾过20多款电动车,深有体会。豪华品牌这种优势甚至不需要拿旗舰说事,做得好的,像我之前参与拆解的奥迪Q4e-tron,在其30~40万价位就很有代表性。

让自己的车控噪水平提升一个档次,硬件上最直接的就是大量铺设隔音止振材料,后市场往往就是这么做的,豪华品牌则是原厂研发阶段就决定——直接给你。咱们从下往上,从外往里挑几处来说。

以轮胎为例,目前市面上有一种自修复轮胎,内壁附上一层粘性很强的高分子复合材料,细钉子扎穿轮胎后,钉子拔出时这部分材料会随着异物填补穿孔,来个“我补我自己”。其实这种轮胎不但能大幅降低日常用车负担,也能降低轮胎滚动时产生的胎噪,比传统防爆胎舒适性也有所提升。原厂采用自修复轮胎的像保时捷Panamera、奥迪Q4e-tron,自主品牌高端车型如蔚来ES8、红旗L5。

要想进一步降低路面噪音,就得从传递路径下手。以轮拱内衬材质为例,这方面车企主要有两个选择,一种是树脂轮拱,成型容易,工艺成熟,大家都在用。另一种是豪华品牌重点考虑的玻纤轮拱,隔音性能就比树脂轮拱强。除了奥迪,像燃油车凯迪拉克XT4也是以玻纤轮拱为亮点。

车厢的隔音止震手法就更多了。开发初期,工程师就会针对车身做声振的有限元分析,降低行驶中产生的振动并抑制噪音。比如遍布白车身底板、门板的止振垫,奥迪Q4e-tron会采用水性可喷涂阻尼材料LASD,相比传统沥青阻尼垫,重量更低,隔音止振效果更好,属于行业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果。门板止振垫则是可以音响低音发声单元带来的共振,需要开发阶段印象与车身团队合作,豪华品牌不允许出现大音量下门板共振杂音的现象。

奥迪Q4e-tron座椅下方是面积巨大的隔音毯,从前排一直覆盖到后排,这块厚达1厘米的隔音毯是整车静谧性表现最关键的地方之一。另外,奥迪Q4e-tron在后备箱下方还填入一块海绵,抑制声波反射。这个道理就像弹吉他,弦音会在琴箱中交叠变得优美。可放到汽车上,噪音也同样会在车内空隙中增益,不管隔音毯还是海绵块,目的都是为了填充车内空隙。

车辆行驶中,一部分风噪其实是通过前挡撞风传递到车内的,奥迪Q4e-tron则是通过在前档夹层玻璃中加入特殊材料,提升高速前档撞风时对中高频空气扰动的隔绝能力。以上这些都属于豪华品牌为了打造NVH性能做出的被动抑噪措施,是声音美学的大前提。NVH的评价中也包含人的主观感受,以我试驾过20多款纯电车型和大量燃油车型的经历来看,Q4e-tron的NVH表现在同价位车型中的表现非常优秀。

其实音响更是玄学中的玄学,这么说吧,普通品牌更希望搭载名牌音响来提升性价比,对于音响听得不多的人,受品牌影响很容易“脑补”。很多用了名牌音响的车,实际听音感受值不回票价,原因就在于普通品牌更注重“贴牌”带来的纸面优势,以促成订单,产品节奏和研发方向不允许花大精力提升1%的听音体验;而豪华品牌拥有多年的音响调校积累,与品牌音响商的合作反而更容易获得良好效果。

豪华品牌更追求实际听感体验,音响团队会在产品开发阶段介入,需要大量的开发、适配、调校工作。以奔驰S级搭载的大柏林为例,音响开发团队甚至可以决定内饰的用料选择,就是因为不同材质对声音的反射效果不同。

豪华品牌甚至会针对车型定位选择音响品牌,打造音响听感,满足对应人群的喜好。个人认为奥迪在Q4e-tron上面选择SONOS,就是出于这个原因。不同于很多品牌一味追求重低音动次打次,Q4e-tron的SONOS突出特点是结像清晰,人声比较饱满,定位也非常精准,适合流行风格的曲目。如果非要和顶级车载音响系统比较的话,Q4e-tron的SONOS听感更符合年轻人的口味。

好音响除了能提供优秀的声学享受,更能帮助车辆进一步降低车内噪音,靠的是主动降噪。原理就和我们熟悉的主动降噪耳机一样了,利用麦克风拾取环境声,通过反向声波抵消外界传递至车内的低频噪音。

仪式感总会被误解成“没有意义的步骤”,不过在我看来,人们常说的仪式感、高级感,很多时候是通过有意义的操作,通过听觉潜移默化体现出来的。

虽然部分网友总瞧不上眼,但关门声很大程度上影响用车体验,是用户感知中最直接、最高频的一环,是线下买车很多人在意的细节,这是事实。没有任何一家豪华品牌会放任松松垮垮的关门声传进车主耳朵。

好的关门声应该是低沉不拖沓,无松动感,无空旷感,“嘭”一声结束。一个影响关门质感的重要因素,就是车门与门框间的密封性,对于全框车门来讲尤为重要,也对隔音防尘放水有利。奥迪Q4e-tron的车门头道密封条采用机器人高精度装配,与车门嵌合紧密,实际用手撕也不会产生间隙,密闭性非常好。这么做的目的是在保障良好关门声的同时,长期使用也不松脱。保证了车主常年用车下的体验一致性。

一直以来,奥迪的科技感体现不光是MMI虚拟座舱、科技风的设计,声音美学更延伸至车内交互带来的“机械仪式感”,从而提升科技属性。包括Q4e-tron在内,奥迪的旋钮和空调出风口,不但有阻尼清晰的力学反馈,调整到每一档限位,伴随而来的清脆“咔哒”声更能让驾驶者明确得到信息回馈。而非豪华品牌一般不会太在意如此细节的打磨,他们更追求“能用就行”,当然现在的潮流更倾向于“最好没有”,似乎这样才够科技?我个人持保留意见。

豪华品牌的客户以高净值人群为主,因此豪华品牌不追求“多就是好、能用就行”的思路,而是花更多精力,以人的感官为核心,将某个场景下的体验优化到极致,功能性和仪式感的双重追求与普通品牌不具备可比性。

一句话,在造车的诚意上,非豪华品牌本质上是“以竞争对手为本”,去对标,去超越。一线豪华品牌则更看重“以感受为本”,听上去挺务虚的,但真要做好了难度极高。像奥迪Q4e-tron这类豪华品牌纯电车型,参数不炸裂,是没法成为“网红车”,但只要剥离“云认知”,就越开越喜欢的陪伴型产品。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219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