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迪拉克锐歌LYRIQ,一款颠覆传统豪华品牌电动车印象的电动轿跑SUV,它以先进技术、卓越的驾驶体验、鲜明的个性化卖点和品牌力为消费者提供了全新的选择。锐歌采用了奥特能纯电平台,搭载了尖端技术如无线连接电池管理系统和热管理系统,确保了车辆的先进性和可靠性。在驾驶体验上,锐歌结合了凯迪拉克传统的后驱轿车和SUV的特点,提供了舒适与运动的双重体验。此外,锐歌的9K分辨率环绕曲面屏和高通骁龙8155芯片提供了出色的交互体验,尽管软件方面还有待提升。品牌方面,凯迪拉克在纯电车时代面临着重新定义“豪华”的挑战,需要在个性化和优质服务上做出更多努力。锐歌LYRIQ以其全面的表现,展现了凯迪拉克在电动化转型中的坚定步伐和创新精神。
如果你见识过豪华品牌,无论国别,为“应付”电动化转型仓促推出的第一代纯电车型,那一定会对“形式主义”这四个字建立全新认知。虽然都是汽车行业的元老,也都面临过、解决过危机,可这些初代“油改电”车型确实有些拿不上台面。它们开起来并不糟糕,相反扎实稳妥,有浓浓的燃油车遗风,但在座舱体验的“古早”和驾驶辅助上的“迂腐”,多少让它们显得和这个火热的时代有点格格不入。
但凯迪拉克锐歌彻底颠覆了“豪华品牌不懂造纯电车”的刻板印象,一句话省流概括就是“开起来是传统车,用起来是新势力”。下面,我们从纯电豪华车市场用户最关心的四个维度:先进技术的搭载、驾驶体验的塑造、个性化鲜明的卖点和有撑力的品牌对凯迪拉克锐歌进行分析。
首先是先进技术。
身为凯迪拉克,甚至是整个通用集团面向新世代的第一台电动车,锐歌放弃了利用现有油车平台改造成电车平台的捷径做法,当然也一定程度上错过了时间先发带来的窗口优势。转而从头,从零开始打造一个纯电车专属平台——奥特能纯电平台。
这样的做法有两大好处:第一,赢取消费者好感度,尤其是在中国消费者被一大波“油改电”给恶心过之后,“纯电平台”四个字在传统汽车的语境里变得稀缺与珍贵;第二,运用更多尖端技术,比如减少大量连接器和接插件,大大降低传统线束老化风险的无线连接电池管理系统(wBMS);根据电池实际温度、环境温度以及乘员舱空调需求等因素,对电池和乘员舱进行能量分配的热管理系统等。
造车平台并不像激光雷达或超大屏幕那样直白地展现在用户面前,但却是一台车足够先进的隐形先决条件,也是用户可在全使用周期中享受技术更新成果的核心基石。如果2022年下线的纯电车仍基于油车平台打造,那笔者只能好心奉劝你“快逃”,无论它给出多么令人心动的“骨折价”。
平台决定功能配置先进性的同时,也一手塑造了驾驶体验,这正是我们要讨论的第二个维度。
过往的凯迪拉克油车开起来是什么感觉?这要从两个方面解答,凯迪拉克后驱轿车开起来很像宝马后驱轿车的翻版,激进、躁动、不甘人后,相对明显的差异是调校细腻度的处理,德国人还是略胜一筹;凯迪拉克SUV开起来则是典型的美式田园风,不紧不慢,悠哉悠哉,适配手旁一杯美式咖啡的闲适旅途。
锐歌的选择是利用电驱的优势,来生动展现它的一体两面。
在“轿车面”,以笔者试驾的这台锐歌后驱长续航版为例,通用的工程师在它的后轴上搭载了一台单永磁同步电机,最大功率255kW,峰值扭矩440N·m,百公里加速时间6.35秒。这样动力在纯电车时代算不上出挑,但对一台车长超过5米,轴距达到3094mm的中大型SUV来说,属实有些性能溢出了。
实际开起来,除起步时会有纯电车因扭矩瞬间释放带来的推背感外,其余大部分时间内锐歌都表现的相当沉稳内敛,当然这是在旅行,即舒适模式下。如果切入运动模式,锐歌的转向力度、制动灵敏度、动力输出和车内模拟音都会随之进入“躁动模式”:转向变得紧绷敏感,加速动作变得干净利落,悬架会刻意“漏掉”一些路面的细碎振动,让驾驶者获取一定的路感,这与凯迪拉克燃油轿车的调校取向如出一辙。
在“SUV面”,锐歌的表现更加游刃有余,毕竟它的本体就是一台SUV,舒适的滤振,绝佳的隔音,仿佛在座舱和地面之间铺上了一层厚厚地毯,只要路面的坑洼颠簸不是过于夸张,锐歌都能将它们尽数辨识、吸纳、排解。如果路够长,够平,开到后期会让驾驶者产生一种坐在悬空魔毯上的错觉,在这样“美式温柔”包裹下的后排乘员早已鼾声四起。
在纯电车都会配备的“单踏板模式”上,锐歌除了设定好的三种动能回收强度外,还额外给出了一个灵活度很高的解决方案:拨片。
在方向盘后侧,锐歌装了一块尺寸精巧的拨片,功能是对动能回收进行“加减挡”,实现强度的无极调节,向驾驶员侧拉动的拨片形成越长,回收强度越高,高到可以让车辆在80公里时速下不制动停车。对初次使用拨片的用户来说,需要花不少时间来找到让动能回收足够线性的拨片行程,且该拨片对驾驶者的“微操”能力要求不低,倘若操作不熟练,很容易让车内乘员产生幅度较大的前后俯仰,具体体验可参照专车司机的风琴脚。
从交互方式上看,锐歌采用拨片控制动能回收,这是一项三年前在奥迪e-Tron原型车上就出现过的配置,奥迪的调节逻辑是让驾驶者通过拨动方向盘拨片来进行三挡动能回收力度调节,锐歌是直接做成无级调节,利用拨片行程控制动能回收力度。在回收力度的顺滑曲线上,凯迪拉克还要再下点功夫,在大部分用户都是第一次接触拨片调节的前提下,如果因为用不好或用不惯而将该功能弃之不用,那工程师们的一片苦心不就白白被辜负了。
对大多数用户,无论是油车切换,还是首次购车,锐歌的旅行模式都足以应付日常通勤和长途驾驶需求,该模式可以让你体会到正经纯粹的“美系豪华”味。
软件,软件,还是软件
在机械质素层面,通过奥特能平台和泛亚调校功力,锐歌交出的答卷让笔者很“放心”。在个性化鲜明的卖点上,锐歌呈现出的面貌也同样“鲜明”。
简单总结,就是硬件走的太快,现阶段的软件已经跟不上了。
具体来看,锐歌的座舱内配备了一块33英寸、显示精度271PPI的9K分辨率环绕曲面屏,内置高通骁龙8155芯片。这块屏幕效果细腻,UI简洁,字体细巧,可显示的信息种类也很丰富,为了便于驾驶者阅读,被分为了三大“信息域”:最左边的功能区(仪表、电量、地图、简洁),中间的仪表盘,最右边的车机系统。从功能切换效率来看,8155芯片为整套车机带来了相当灵敏的反应,即便来回从导航地图这种耗费大量资源的程序中切入切出,车机也不会出现迟滞卡顿,丝滑程度令人舒适。
整套车机也有两个较为明显,被软件拖后的瑕疵:第一,9K曲面屏显示效果惊人,但在播放视频时,右侧会出现无法适配屏幕,观感明显的黑色三角区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观看体验,这个锅该片源提供方背。但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苹果灵动岛利用软件交互掩盖硬件瑕疵的思路就很巧妙。
第二,语音识别准确率和深度AI学习能力有待提高,对细颗粒度命令的执行能力,对长句的识别有提升空间,背后的语音识别供应商百度大概率要为目前不够好的体验负主要责任。这些软件问题未来通过OTA解决并不困难,但考虑到合资企业的反馈链路,耗时也不会短。
最后来看看有撑力的品牌。
燃油车时代,以销量为尺,凯迪拉克身处二线,并持续向德系三强发起冲击。但纯电车时代,座次被打乱,德系三强失去号召力,燃油车时代积累的名气可以进行部分转移,但能继承的部分不多。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豪华”的定义变了,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标准由“知名度”等外象型因素,逐渐转向“体验”、“技术”等体验型因素,消费者不认牌子认体验;第二,个性化是新生代纯电车用户极为关注的因素,足够个性化的车型可以更好的适配用户需求,驾驶体验+先进配置+个性化理念+优质服务是当下的通用卖车公式。
让我们用这个公式来套锐歌。驾驶体验:舒适为主线,兼具运动,是传统大厂该有的样子;先进配置:除激光雷达和英伟达OrinX芯片外,都没缺位,9K屏是最大亮点,能抓住不少尝鲜者的眼球;个性化理念:风格鲜明的代言人和在社交媒体上足够活跃的高层领导还没有,这两门课要补,车型SKU朴实,可选的个性化配置数量有限;优质服务:要等到大批量交付后才能有所体现。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219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