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A6Avant作为一款旅行车,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实用性吸引了年轻消费者。它不仅继承了轿车的操控性和舒适性,还具备了SUV的实用性,这使得它在欧洲市场非常受欢迎。在中国,旅行车市场也在逐渐升温,尤其是随着90后消费者成为市场主流,他们追求个性和实用性,使得旅行车成为了一个新兴的选择。奥迪A6Avant的外观设计犀利,线条流畅,给人一种动感十足的视觉效果。内饰方面,新款A6Avant采用了简约而高档的设计,配备了先进的MMI系统和12.3英寸的仪表映射功能,提供了良好的科技感和便利性。空间方面,A6Avant的后备箱空间巨大,提供了出色的储物能力。驾驶体验上,新款A6Avant在城市驾驶中表现出色,自动启停系统智能,转向精准,底盘反馈干脆,提供了舒适的驾驶感受。总的来说,奥迪A6Avant是一款结合了轿车和SUV优点的旅行车,它的设计、舒适性、实用性和驾驶体验都使其成为了年轻消费者的理想选择。
我相信大多数老德粉第一次接触到旅行车都是从“桑旅”(桑塔纳旅行)开始,其与三厢桑塔纳完全不同的大屁股车尾,让人明白了车原来还能这么有味道。不过随着近些年来,一些欧洲品牌的旅行车不断尝试投放中国市场,再加上追求个性的90后消费者逐渐成为汽车市场的主流群体,似乎属于旅行车的春天正在悄悄的来临。
而小编我作为一个忠实瓦罐粉,今天让大伙来看看旅行车在日常使用究竟有着哪些优点和缺点,同时也邀约了一位老A6Avant(C7)车主来聊聊作为旅行车车主有什么看法。
国内瓦罐粉的种草史
目前大部分旅行车大都是基于三厢轿车平台进行开发,与同系列的三厢轿车车身长度相同,造型介于三厢轿车与掀背车之间的车型,由于将后备箱加高至于车顶齐平,从而形成巨大的尾部储物空间。
正是因为旅行车兼顾了轿车的操控性和舒适性,同时又有了SUV的实用性,所以其在欧洲市场常年霸占销量前几名。
对于国内用户来说,旅行车则同样不陌生,从1986年开始,广州标致就率先引入了标致505SW8,这也是我们在国内能见到最早的国产“瓦罐”,在当年其三排8座的布局可谓刷新了消费者对车的认知,但改开后不久薄弱的工业基础导致不堪的质量以及不符国人审美的设计语言,终究导致505SW8草草谢幕。
随后在1992年,上海大众似乎找到了旅行车的新方向,便推出了我们最常见也最熟悉的瓦罐-桑塔纳旅行版(简称:桑旅)。
桑旅一经推出,在当年可谓红遍大江南北,接近20年的生产周期,总销量更是达到几十万辆之多,其中大部分被公安系统采购,作为警务用车;还有一部分则流入了私人市场,即可满足载人又可满足载货,在车普及度不高的当年简直出行神器。不过桑旅的出现并没有打开国内消费者对开车旅行概念的认知大门,而仅仅是当做一个客货两用车。
当然国内旅行车的故事还不止于此,2000年以后,伴随着进口车市场的井喷和合资企业的兴办,有不少车企又开始试探国内的旅行车市场,其中就包括:2001年上汽通用发布了别克赛欧SRV;2006年上汽通用发布别克凯越旅行版、一汽马自达发布马自达6旅行版;在2009年华晨汽车则发布了首款自主品牌“瓦罐”-骏捷旅行版。
外观静态体验:
静态体验环节,如果只是单纯的图解,想必大家都已经看腻了。
那么这一次为了让大家更好的来了解这台新一代奥迪A6Avant(C8),笔者特意邀请来了一位老奥迪A6Avant(C7)车主,让他来为大家聊聊作为旅行车车主对这台C8的看法。
不用看开车的人,仅仅只看车就能展现出“静能端庄地应对商务场面,动能驰骋在远方的路上”的态度。
内饰静态体验:
到内饰体验,两辆车则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时代之作。
阳总认为:虽然在这个设计灵感匮乏的时代,动不动就双联屏的设计会让人特别反感,但全新A6Avant的这套内饰却能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并且在营造科技氛围与豪华质感的同时,也能将操作的便利性很好地体现出来,新一代MMI系统的逻辑非常清晰,搭配12.3英寸的仪表映射功能,能在行驶中很好地获取到导航信息。
此外,阳总对于全新A6Avant上这套氛围灯系统颇有兴趣,老款A6Avant虽然定位于中型轿车,但没有氛围灯的加持就显得略有单调;而A6Avant则弥补了这个不足,氛围灯不仅环绕整个车厢,而且还支持30种不同的配色,每天换种颜色也可以保证一个月不重样了。
空间体验:
舒适性对于定位于中型轿车的A6Avant来说一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卖点,虽然不及国产版的A6L,但没对手的后备箱才是最大杀手锏。
城市驾驶体验:
为了进一步让阳总体验到全新A6Avant进化之处,我还特意让其体验了一天的用车生活。
●早上7点30分
而再等红灯的过程中,阳总突然发现全新A6Avant这套自动启停系统另有玄机,其可通过前雷达检测前车起步是否有位移,从而车辆会自动启动发动机,让驾驶员无需任何操作,踩油门即走;而老款则是必须要先点一脚油门等他启动,然后再走。
●下午1点
由于阳总今天工作不多,我就约上阳总来了一趟说走就走的短途自(mo)驾(yu)旅(hua)行(shui)
就像阳总现在行驶在快速路上,转向力度有所加重的情况下,还是能用一根手指轻松地拨动方向盘。不过在开启运动模式后,车辆瞬间的响应速度会变快许多,动力的调用也会更加积极,而转向手感也会进行加重,指向性也非常精准。
而再过一些坑洼路段时,底盘的反馈也是干脆利索,几乎没有多余的晃动。同时相较于老款会明显感受到车尾循迹性要高出一个等级,以至于让阳总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开一台A4。
阳总说:如果要买全新A6Avant,一定要换一对静音胎。
总结:
●阳总说(老车主有话说):
外观方面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新款比老款更加的犀利,更加的具有线条的锋利感。那当然,走在路上的实际感受就是更加的吸睛了。毕竟这台锐利的a6和其他的a6不一样。新增的Sline包围也为这台车增添了几分动感。整车的溜背感更加强烈为这辆车增添了许多曲线美感。
空间方面,新款感觉略有提升,主要是在座椅支撑方面,无论是前后排对腿部的支撑都更好,但整体提升不大。后备箱则与上一代几乎相同,就算有差异也就是几公分的样子。而驾驶舱内,这个是两台车差异最大的,也是c7车主感受到新款最震撼的地方,抬头显、三块屏、电子挡都透着奥迪突破科技的slogan追求,内饰的搭配虽然简约,但档次感满满,很好的诠释了那种“欧式简约感”。
而驾驶舱储物空间比上一代多一些,毕竟上一代是那种会让人体会到“无处安放的手机”尴尬的驾驶舱空间设计。
驾驶感受这个应该是重头戏了,C7停好车之后直接开新款,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貌似很拉风,路上好多人看俺”,这也算是驾驶感受之一吧.,开起来最明显的差异应该是围绕“运动化”三个字,运动化带来了更直接的路感,运动的悬挂支撑当然也有更为直接的路面环境信息反馈,不过代价就是胎噪比上一代大一些,不过也不能怪新款,比较上一代c7的用料,驾驶舱双层夹胶玻璃,堪称c级车中的标杆,新款逊色一点也不要紧,毕竟不运动一些怎么能称得上旅行车呢!
此外,智能辅助这一块升级很大,驾驶信息显示更为多样,总之就是给人更多的驾驶起来的轻松感和愉悦感。
●笔者说(编辑点评):
总有人认为,一辆奥迪如果没有四驱和大马力,它的灵魂便是不完整的,但全新A6Avant则打破了这句坊间传言,或许没有四驱对于旅行车而言算是一种遗憾,并且与Allroad车型相比,加速还慢了2s,但更低的售价或许能让那些拥有梦想的年轻人努努力就能够到。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222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