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充电方式多样,包括直流快充和交流慢充。直流快充功率高,适合长途旅行时快速补电,而交流慢充则适合日常使用,功率一般在2-13kW。大多数电动车支持慢充,因为它能灵活适应不同的使用场景。例如,城市中的高功率快充与慢充结合,可以在车主工作或娱乐时为车辆充电。私人车位则更适合使用交流慢充,以满足日常通勤需求。随车充是另一种充电方式,它利用车辆自带的车载充电机,通过三相插口充电,类似于给手机充电。随车充的便携性和灵活性使其成为电动车主的必备工具,尤其是在没有充电桩的情况下,它能够提供应急补电。公牛智联随车充(D2-A16DA)是一款轻巧的随车充,线长5米,重量约3公斤,便于携带和存储。它支持不同长度的线缆选择,以适应不同的停车和充电需求。随车充的设计注重安全性和稳定性,如防尘防水等级IP66的控制盒和IP55的充电枪头,以及双温控过热保护。公牛智联随车充还提供了智能功能,如蓝牙连接手机APP,允许远程监控和设置充电选项。它还配备了一个16A转10A的转换接头,以适应不同的插座规格,同时确保安全充电。这款随车充的智能显示屏和虚拟按键提供了直观的操作体验,适合不同用户的需求。总的来说,随车充虽然功率不如快充桩,但它的便携性和灵活性使其成为电动车主在没有充电桩时的理想选择,能够满足日常通勤和长途旅行的充电需求。
题主说的充电桩有两种,一种是直流快充,另一种是交流慢充。直流快充的峰值功率在20~250kW不等,交流慢充的功率一般在2~13kW。现在绝大部分电动车都支持慢充,因为慢充是拓展电动车使用场景的有效手段。直流和交流搭配,可以满足不同用车场景对充电功率的需求:
跑长途,高速服务区——高功率快充迅速补电,国网第三代快充桩可以做到80kW以上,半个多小时足够应付接下来300公里的路途。
城市核心地带,写字楼/购物中心——高功率快充搭配7kW慢充,车主工作娱乐的同时,车辆快速完成补电。
私人车位——以7kW和13kW为主的交流慢充,每日通勤补电,能保证第二天车辆满电出发。
最后一种恰好满足题主的要求,可能也是很多人忽略的一点:其实随便一个三相插口都能给电动车充电,这种充电方式本质上和我们给手机充电没什么区别——随车充。现在因为电动车成本上升、公共电桩更加普及,原车附赠随车充的品牌越来越少了,但我仍然认为,随车充是电动车主的必备工具。
随车充的特点太明显了:
因此,随车充的使用场景覆盖最广,无论长途远行、家庭使用。更重要的,万一你的车续航即将归零又没有充电桩可去,随车充也是应急补电的有效措施,至少能让你坚持到最近的充电站。
之所以对随车充这么看好,是因为我每个月会用到几次,小区附近公园停车场里就有现成的插座,有时候带孩子来玩,我就跟停车场大爷打声招呼,插一会儿随车充。最近在用的是一款公牛智联款随车充(D2-A16DA),随车充的构造也并不复杂,主体由插头、控制盒、线缆、充电枪构成。
我用的这款线长5米,重量大概3公斤,非常轻巧,放进附赠的收纳包,只比笔记本电脑包厚一点,平时藏在车辆前备箱即可。公牛根据不同需求提供5米、10米、15米、20米版本可选,个人建议尽量选择较长线缆,可以大大降低停车难度。
随车充轻巧的原因也不难理解,因为慢充利用的是车辆自带的车载充电机,将交流电变成直流电输送给电池包,因此随车充的本职工作是将电网中的交流电取出来传输给车辆。需要说明的是,无论任何随车充,都不要“飞线”,就是说如果你家住楼房,从家里搭接超长的插线板伸到地面车位,这会降低充电效率,搭接插线板也会提升安全风险。
因此,随车充作为交流电的传输工具,车主对其要求也就显而易见了:
接下来我就以这款公牛智联随车充为例,聊聊随车充的使用体验和经验。
基于民用220V电网设计,随车充这类产品本身定位并不在充电功率有多高,安全、稳定、可靠才是重点,这也是公牛产品一贯的调性。我在使用期间,也对这款智联随车充做了一些简单测试,首先是车主特别担心的,用随车充时如果控制盒在地上,会不会被车辆碾压损坏?
我的车整备质量为1.91吨,后轮单侧压力接近500公斤,直接骑控制盒上并保持1分钟。测试下来控制盒的主体结构仍然坚固,只是在车轮驶离控制盒时,控制盒与柏油地面摩擦,贴纸掉了一些,控制盒边缘有所磨损。再次使用,各项功能仍然完好,可见公牛智联随车充的结构安全性还是有保障的。
原则上不建议下雨时露天使用随车充,不过我也简单做了一下“淋雨测试”,充电过程中用7.5公斤水缓慢浇淋控制盒,一切正常。充电枪与接口之间密封良好,淋水也没事。正规随车充厂家一定会对产品做防水设计,公牛智联随车充的控制盒防尘防水等级为IP66,枪头耦合状态下防尘防水等级为IP55。按照IP防护等级划分标准,IP55指的是“不可能完全阻止灰尘进入,但进入的数量不会影响设备正常运行,可以防护射水,从任何方向的射水都不引起损害”。
除了结构强度与防水,随车充也会实时监测插头与控制盒内部温度,双温控提供了更精确的过热保护。作为电动车主,使用场景和测试条件有限,经过简单的车轮碾压测试和淋水测试,个人认为公牛智联随车充对恶劣使用工况的考虑还是很到位的。
好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适用范围广不广,另一个是用起来够不够方便、智能。前面我虽然说随车充“有个插座就能用”,但这也是有前提条件的——你的随车充插口规格要对得上插座。
可能很多人不了解,其实家用三相插座也分两种,一种是10A低电流插座,电脑、洗衣机等家用设施都用的是该规格;另一种是16A大电流插座,空调用的就是这种。出于安全考虑,16A插座的插孔间距比10A略大一些,从而防止居民将大电流设备接入小电流插座,产生安全隐患。
为了让用户能随时随地充电,公牛随车充智联款还附赠一个自研的16A转10A的转换接头。接上转换器,随车充就能使用10A“小插座”给车充电了。可问题是,用16A的随车充接到10A插座上,不是违背了前面说的安全用电规范了吗?这个公牛早就想到了,这个转换接头带一个金属触点,与插头触点对接后,可以识别电流信号进行转换,将最大充电电流限制在10A,也就避免了小插座大电流的安全隐患。
目前市面上相当一部分产品也支持转换接头,但只是转换插头的物理规格,而公牛做到了转换接口的同时,还能识别对应接口的安全电流,对安全的考量非常到位。还是那句话,要适应不同地区、不同规格甚至有可能不够规范的建筑接线,随车充设备是保证充电安全的重要一环,因此规范可靠比充电速度重要太多。
接下来我们再看随车充好不好用。公牛智联随车充相比市面上大部分产品,多了一块能够显示丰富数据的屏幕,包括电流电压、实时电流、接口温度、是否接地、充电市场、充电度数等等。控制盒中央则是比较醒目的充电状态指示灯,非常直观。将随车充插在插座后,控制盒就会自动启动,此时可以通过下方的虚拟按键选择8A/10A/13A/16A电流、预约2/4/6/8小时启动充电等功能。
只能在控制盒上查看信息显然还不够,公牛智联随车充还支持蓝牙连接手机,并通过APP远程查看,或者设置相关的充电选项。也就是说,公牛智能随车充提供了本体操作和手机控制两种方式,常刷百度58汽车的各位肯定觉得用手机操作、用车辆APP查看状态更方便,但不可否认的是,仍有大量车主对智能手机操作不熟练,或者爱车并不支持联网,公牛让不同人群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操作方式,我觉得还是很贴心的。
随车充这类设备很容易被人们忽略,就在于它“不起眼”了,220V16A的功率最高不过3.5kW,和动辄几十上百千瓦的明星快充比起来实在是相形见绌,但随车充的意义更在于极大拓展了电动车的补能范围,使其不再受地点、设备限制。相比依赖快充,常用慢充也能延长锂电池的容量寿命。现在市面上也有一种“直流充电宝”,可以快速为车辆补电,但体积大又笨重,个人认为只适用于长途应急。
像题主这种不愿意用充电桩的,大概率家里就能方便地使用随车充,哪怕我们按照220V13A也就是2.8kW的功率计算,日常每天充电12个小时,也能补充33kWh的电量,相当于主流电动车至少50%的有效续航,完全可以应付日常通勤了。
现在随车附赠便携充电枪的品牌越来越少,安装一个私人充电桩动辄几千元,像公牛智联随车充这种安全、可靠、智能的便携设备,家里有接线条件,就能极大满足通勤需求;偶尔长途远游放在车里,也能很大程度缓解车主的补能焦虑,是不错的保底策略。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22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