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势力造车交付最大挑战是什么?

新势力造车交付最大挑战是什么?_58汽车

新势力造车在交付过程中面临多重挑战,包括供应链不流畅导致的批量生产受阻,尤其是动力电池等核心部件的短缺;大批量生产时遇到的零部件和品质一致性难题;以及高端车型制造难度、代工模式沟通成本高、信息软件BUG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时间和耐心,确保产品品质过硬,才能赢得市场。

1、供应链端尚不流畅,无法支持批量生产。尤其是动力电池这类核心部件的短缺一辆汽车涉及上万个零部件,需要向上百个供应商(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策)进行采购。由于供应商与新企业的磨合时间较短,无论在熟悉程度上还是配合度方面都不能做到十分顺畅,甚至供应商对新势力造车企业的重视程度与传统车企相比都有不同。对于传统车企来讲,供应商不仅非常熟悉车企的管理方式、采购流程以及生产节奏,甚至还能对车企的很多方面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但对新势力企业而言,供应商需要通过与新企业反复进行磨合,才能逐渐掌握其生产节奏。而如果供应链不流畅,任何一个零部件缺货都会导致整条生产线陷入停工状态。特别是核心部件—动力电池。由于国家政策导向,国内动力电池市场形成了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几大电池巨头垄断的局面。对于“宁德时代”们来说,需要动力电池的可不仅仅只是新势力企业,传统车企也同样有着对高性能动力电池的巨大需求。在有限的电池产能下,新势力企业只能排队等待供货,甚至停产,导致交付延迟。2、遭遇“零部件一致性”和”品质一致性”陷阱。造车这件事,如果只是生产几辆样车,或者是进行小批量生产,其实都不是什么问题。但是一旦要进入到大批量生产,那么就要面临”零部件一致性”和“品质一致性”的挑战。因为在制造领域中,即使是最普通、最简单的零部件,批量生产之初,都无法避免设计与生产不一致和生产线装配不一致等问题,这需要反复调整。而将一万多个零部件组装在一起,这些误差就有可能会形成叠加,最终形成量产车个体间差异的”品质不一致”,导致返修、调整。在样本车阶段,由于数量低,调整量有限。这个现象容易被忽略。但进入到大批量生产时,问题就会大规模暴露出来。而只有程序代码复制经验的新势力们显然低估了这个大规模工业生产现象。3、投放高端车型、采用代工模式、信息软件BUG等多重因素也许是为了对标特斯拉,很多新势力的入局依始就选择了高端车型。但我们知道,车型越高端,功能越复杂,其制造的难度也就越大,出现问题的概率也就越大。另外,为了缩短产品投放周期,规避生产资质等问题,新势力造车采用了代工生产的模式,这进一步导致了交付延迟的问题。因为批量初期,设计部门需要和生产部门进行反复沟通和协调。代工厂模式受限于两个独立主体,双方沟通协调的成本必然高。而对于高端车型来说,复杂内容带来的沟通协调的时间成本就更大。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作为互联网造车的智能化标志,高级的车载OS系统必不可少,但从互联网产品研发角度看,1.0版本出现大量BUG,这简直是”常识”,在互联网界,这需要在产品上线的使用中不断迭代。而软件与硬件之间也是需要大量的反复调试。这些测试工作往往占去开发的1/3时间。如果忽略测试阶段,急于交付,也就必然的带来了”死机”!”开门功能不工作”等等的程序问题。写在最后:对于新势力造车而言,要实现稳定的大批量交付,是需要填好很多坑的,这还真是急不来。相比于通过“PPT”阐明如何为消费者提供更好更先进的汽车产品的理想、情怀,现实过程却是那么的骨感。而对有些新势力而言,要解决的还不止是上述难题,恐怕还需要解决如:“缺钱”、“全铝车身制造能力”等问题……新势力确实为沉闷的传统造车注入了一股新风,加速了行业进步。不过,我们更希望资本们不要浮躁,不要太急于求成,多给些时间,让新势力创业者们能够沉得住气、有耐心的去逐步解决一个个问题。毕竟汽车是一件涉及公共安全的特殊消费品,最终能够赢得市场的,一定是那些品质过硬,能够带给消费者良好使用感受的产品。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228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