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享单车领域,安全始终是设计时的首要考虑。摩拜单车没有采用远程锁或自动上锁功能,主要是为了避免骑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例如,享骑电单车采用刹车代替锁来防止非法移动,但这种方式存在误判导致骑行者受伤的风险。摩拜单车的智能锁设计确保了锁舌不会因外界干扰而误锁,需要用户手动操作来确保安全。此外,摩拜单车的设计也鼓励用户养成锁车的习惯,以防止车辆被盗。尽管有用户报告小蓝单车在骑行中可能出现自动锁的情况,但这可能是由于锁的设计差异或弹簧老化等因素造成的,并非普遍现象。总的来说,摩拜单车的设计注重用户安全和操作的可控性,避免了自动锁可能带来的风险。摩拜单车的设计考虑到了骑行安全,避免了自动上锁可能带来的风险。智能锁需要用户手动操作,以确保在骑行过程中不会因为系统误判而发生意外。此外,这种设计也有助于培养用户锁车的习惯,减少车辆被盗的可能性。尽管有个别用户报告其他品牌单车可能存在自动锁的情况,但这并不普遍,且可能是由于设计差异或机械老化等原因。摩拜单车的锁设计旨在提供安全、可靠的骑行体验。
最重要的考虑:安全。
假设做到了能自动上锁,如果系统抽风自动上锁,那么在骑行中,骑行者将面临巨大的安全风险。
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在上海投放的享骑电单车其实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锁”,平常在街上,如果有人没扫码,而是人力移动电单车,电单车就会感应到,然后【刹车】,从而达到“锁住”车的效果。注意享骑是用【刹车】,来代替【锁上】,达到阻止非法移动的效果。
查了一下,专业名词是“智能中控全自动机锁”。这种锁车的方式就给骑行者带来了潜在的危险性。因为车的锁上与否是由后台系统判定的,而并不是由物理状态决定的,如果在骑行过程中系统误判单车处于非骑行状态,那么在正常骑行时被判定非法移动,就会立即启动刹车,骑行者受伤。我推测上面新闻的伤者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受伤。如果有更好的解释欢迎批评指正。
当然这个案例只是个个案,相信发生概率很低。
再看一下摩拜单车的智能锁,同样的道理,系统抽风即受伤,所以不会如此设计。而且这样做可以训练用户养成锁车的习惯,防止被盗骑。
来看一下摩拜的锁设计图:
图上是锁着的状态,此时弹簧是处于最长的状态,力的方向如箭头所示,当锁接收开锁信号时,锁舌向箭头方向移动,弹簧变短。由于不存在逆向的推动力,所以在技术上不可能自锁,必须手动锁:而且在开锁状态下,锁舌会卡在锁槽里,要按下橙色的东东才能拉下锁舌(下图绿色剪头所指部分),这样可以保证锁舌不会因外界干扰(如骑行颠簸)而误锁。
图上是锁着的状态,此时弹簧是处于最长的状态,力的方向如箭头所示,当锁接收开锁信号时,锁舌向箭头方向移动,弹簧变短。
由于不存在逆向的推动力,所以在技术上不可能自锁,必须手动锁:
而且在开锁状态下,锁舌会卡在锁槽里,要按下橙色的东东才能拉下锁舌(下图绿色剪头所指部分),这样可以保证锁舌不会因外界干扰(如骑行颠簸)而误锁。
题主的提问已经解答完毕了。但是在观察中,我发现有人在骑小蓝单车的过程中说锁有时会自动锁(锁舌和辐条接触):小蓝单车智行版骑行过程中会自动落锁,今天早上亲眼看到了一个_小蓝单车吧_百度贴吧奇怪,小蓝单车不也是智能锁么,按道理讲原理应该是一样的,技术上不可能自锁。小蓝的专利没有搜到,所以看不到内部构造,但是在观察中我发现:小蓝单车的锁平面与水平所成面角度要比摩拜的大:
题主的提问已经解答完毕了。但是在观察中,我发现有人在骑小蓝单车的过程中说锁有时会自动锁(锁舌和辐条接触):
奇怪,小蓝单车不也是智能锁么,按道理讲原理应该是一样的,技术上不可能自锁。
小蓝的专利没有搜到,所以看不到内部构造,但是在观察中我发现:小蓝单车的锁平面与水平所成面角度要比摩拜的大:
可以看到红角明显大于绿角。也就是说在相同状态下锁舌更易受重力影响。如果智能锁的弹簧老化,拉力变小,锁舌卡槽未卡住的情况下,更易受重力影响或骑行颠簸而脱出。从而存在误锁风险。当然,这也只是我的猜测和推理,相信发生的概率一定很低很低。如果有专业的人士欢迎批评指正。
可以看到红角明显大于绿角。也就是说在相同状态下锁舌更易受重力影响。如果智能锁的弹簧老化,拉力变小,锁舌卡槽未卡住的情况下,更易受重力影响或骑行颠簸而脱出。从而存在误锁风险。
当然,这也只是我的猜测和推理,相信发生的概率一定很低很低。如果有专业的人士欢迎批评指正。
参考资料:男子骑共享电单车半路突然自锁摔致胸外伤
参考资料:
探访共享电单车“龙头老大”“享骑”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Mobike
SooPAT专利搜索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24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