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很多豪华车都喜欢用后驱,后驱的驾驶乐趣到底是什么?

是不是很多豪华车都喜欢用后驱,后驱的驾驶乐趣到底是什么?_58汽车

后轮驱动(RWD)在豪华车和高性能跑车中备受青睐,其原因在于它提供了独特的驾驶体验。与前置前驱(FF)相比,后驱车辆在加速时重心后移,有助于后轮获得更好的抓地力,减少打滑。这种布局使得车辆在高速过弯时更稳定,转向过度(oversteering)的特性也赋予了驾驶者更多的操控乐趣。此外,后驱车的前后轮分工明确,前轮负责转向,后轮负责驱动,这样的设计有助于轮胎磨损更均匀,延长使用寿命。在实际驾驶中,后驱车在低速时可能转向稍显迟钝,但随着速度的提升,其操控性能逐渐显现,尤其是在弯道中,后驱车能够提供更加直接和精准的转向反馈。然而,这种驾驶乐趣并非人人都能驾驭,需要一定的驾驶技巧和经验。总的来说,后驱车的驾驶乐趣在于其在高速行驶和激烈操控中展现出的稳定性和灵活性,这正是许多豪华车和跑车选择后驱布局的原因。—后轮驱动车辆因其在加速和过弯时的稳定性和操控性而受到豪华车和高性能跑车的青睐。与前驱车辆相比,后驱车在全油门加速时重心后移,有助于后轮获得更好的抓地力,减少打滑。这种布局使得车辆在高速过弯时更稳定,转向过度的特性也赋予了驾驶者更多的操控乐趣。后驱车的前后轮分工明确,前轮负责转向,后轮负责驱动,有助于轮胎磨损更均匀。在实际驾驶中,后驱车在低速时可能转向稍显迟钝,但随着速度的提升,其操控性能逐渐显现,尤其是在弯道中,后驱车能够提供更加直接和精准的转向反馈。然而,这种驾驶乐趣并非人人都能驾驭,需要一定的驾驶技巧和经验。总的来说,后驱车的驾驶乐趣在于其在高速行驶和激烈操控中展现出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的确,跟很多平民车前置前驱(FF)的布局不同,很多豪华轿车和高性能跑车都使用了后轮驱动的驱动型式,如奔驰S级、E级、C级、宝马7系、5系、3系、凯迪拉克CTS、ATS-L,丰田皇冠、GT86、法拉利458、保时捷Carrera等等。

一、前轮驱动和后轮驱动有区别吗?

至于前驱车跟后驱车的区别,我早在童年时期,就从田宫和奥迪的四驱车上体验得到,并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四驱车也曾有过前置马达的年代。如今还清晰地记得堂哥买了一辆田宫的(那时我们一般叫双星)稻草人,而我就买了一辆桃太郎。

田宫四驱车的前置马达平台,目的是为了减轻车子在上坡时产生的翘头现像而设计,以免在坡顶轻易飞出赛道。

但那个时候,四驱车刚兴起没多久,什么六万八的马达国内还没有卖,电池就用最普通用碳性777或555,配合田宫原配的“省电”马达,性能在稍后几年简直不忍直视。四轮驱动加上原装四条摩擦力强大的橡胶轮胎,简直感觉车子转不过弯来。于是乎,很多人都不装传动轴,直接使用两驱模式,然后这就成了典型的FF车了。

后来,从玩遥控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前驱跟后驱车的最大区别。前驱是前轮拉着车身走,后驱是后轮推着车身走。一个很显浅的例子,后轮驱动的遥控车向后跑的时候,动态就跟一辆FF车向前走的时候十分相像(想像一下车尾是前驱车的车头),这时轮胎很容易打滑的。因为一般汽车全油门加速的时候,我们都能明显看到车头会有一个向上仰的趋势;相对的,车尾则有一个向下压的趋势(重心后移)。

一些大马力改装车加速时的表现十分夸张。

而后轮驱动的遥控车正常向前跑的时候,后轮推着车身向前走,重心顺势压向后轮,打滑的现像就改善不少。

由于刹车时的重心转移,重心大幅向前移动,前轮轮胎和刹车系统承受着比后轮重得多的压力,这也是几乎如今所有汽车前轮刹车系统都比后轮强大的原因。一般家用车前轮轮胎同时负责驱动和刹车,损耗比后轮要快得多(经常拉手刹甩尾过弯除外)。

后驱车因为前轮和后轮分别负责了转向刹车和驱动的职能,前后轮各司其职,可以使得轮胎的磨耗更均匀。相信看过头文字D的朋友都会清楚,主角藤原拓海就是凭后驱但马力不大的丰田AE86战胜了庄司慎吾驾驶的本田思域EG6,要知道EG6可是装备着一副升功率轻松破百的B16A机器(当然,庄司慎吾的车品有问题也是关键)。

二、下面我们来看看市面上的车型都有哪种不同驱动布局.

1.前置前驱(FF)出于空间、车重、油耗和成本等方面的考虑,普通家轿普遍采用前置前驱(FF)的布局。FF由于发动机等主要机械部件都位于车头,前后配重比难以达到完美平衡,加上驱动轮又是前轮,一般来说在高速过弯时容易出现转向不足(understeering)的情况。转向不足的也叫推头,意思是车辆转弯时实际的行驶轨迹比预想的轨迹更远离弯心,也就是转不过弯来。另外,前驱车普遍采用了横置发动机布局,不等长的传动轴容易产生扭矩转向现像。

前置前驱的代表车型有思域TYPER,本田飞度等。

2.中置后驱(MR)

在法拉利、兰博基尼、本田NSX等几乎不需要注重空间和实用性的超跑上,就使用了接近完美的中置后驱(MR)布局。中置后驱,指的是发动机重心位于前轴之后和后轴之前(大多超跑都采用了发动机位于后轴之前和座椅之后的布局),后轮驱动。MR布局使车子拥有天生完美的前后配重比例,更容易呈中性的转向表现。

著名的丰田的MR2更是直接采用了MR这种驱动型式来为其命名。

3.前置后驱(FR)发动机位于座椅之后的后中置MR布局几乎不可能应用在轿车上,那么FR(前置后驱)就似乎成了一种理想的解决方案。后轮驱动的车辆在转弯时更容易呈现转向过度(oversteering)的特性,也就是车尾有往外移的趋势。利用后驱车这一特点,车手在弯前重刹后,车辆重心前移,利用强大的马力和后轮抓地力的降低,使车轮空转和车尾横移起来,同时向弯心的反方向打方向盘(反打),缩窄进弯角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漂移”,头文字D一众粉丝绝对深谙此道。

FR代表车型除了上面提到的豪华轿车和高性能跑车外,还有马自达MX5,宝马Z4、日产SILVIA(飞鸡)、本田S2000等。

4.后置后驱(RR)

当然还有经典的保时捷RR布局,如经典的保时捷911车型。出弯阶段近乎“神经质”的过度转向特性,如果没有现代车身稳定系统的加入,绝不是一般善男信女能驾驭得了的。

5.前、中、后置四驱(4WD、AWD)

除以上提到的两轮驱动型式外,还有众多的基于以上驱动布局衍生而来四驱车型,有兴趣的朋友可自行了解。

另外比较有代表性的日系四轮驱动的代表性的车型有三菱LancerEvolution和斯巴鲁ImprezaWRXSTi这对冤家死对头。

虽然各种驱动布局都有着其顽固的天性,但无论是FF还是FR的车型,都可以通过工程师的悉心调教,达到一种近乎中性的转向表现。所以对于不同驱动形式在不同车型上的表现并不能一概而论。如上文提到的本田思域SiRIEG6就是很好的例子。而除了一众FF车型,有着“东瀛战神”称号的日产四驱超跑GT-RR32-R34都饱受推头的困扰。

三、后驱车的操控性能真的很出色吗?之前刚好试过小改款换了8AT的ATSL~~~~我就拿来说一下切身体验吧。

在慢速行车时需用较大力气才能扭动它,跟换了高两级胎宽运动轮胎的改装车差不多感受。可能是跟配套的22540R18POTENZARE050A前轮轮胎有关,慢速的时候,就算快速左右扭动方向盘,车身也不会有太大幅度的摆动,给人的感觉是方向盘的初段响应有点迟钝。不过这也是现在很多厂家的调教策略了,低速有意加重转向手感,避免过分活跃。如果进弯初阶段不做任何动作就杀进弯,转向不足还是会准时到来的,但推头的趋势远不如一些前驱小钢炮般厉害。这是当今的主流调教方式使得ATS-L转向特性头段会偏先一点转向不足,也更安全一点使然。

认真的操控起来,后驱车的本性还是很快会现形的,即使是加长了轴距,在操纵上感觉和一辆A级车一样紧凑。扭动方向盘时无需像前驱车那样,要跟兼顾驱动车辆的前轮作过多角力。前轮胎的摩擦力可以100%为转向服务,指向弯心非常轻松,处理一些复杂弯位都轻描淡写。在经过弯心后适当踩大油门,车尾就开始活泼起来帮你收窄角度,非常有玩味!当然,这些乐趣是给有心人准备的,如果你次次都懒惰地不做任何动作,松开油门就把车高速丢进弯…..那就真的开什么车都一样了!

国内惯例要做的加长轴距在操控上丝毫没有影响。不过挤进一些狭窄的老城区道路上,加长轴距就时刻提醒着你不要作死,因为你不可能每次都用车尾甩过去…..装B失败卡在那里就麻烦了!

初段转向留有一手,进入状态(速度)之后就随心所欲。可以说是现行FR前置后驱性能车的主流调教方案。只是ATS-L做得更极致一些,就算是新手也可以很快可以揣摩到特性。跟着慢慢去试探她的极限所在就更加手到擒来。而来到极限之前,画风也不至于转换得太快,把持得当就可以在极限边缘快乐地游走,这可算是当代后驱车给予车主最有意思的驾驶乐趣。

很多“车神”觉得ATS-L这个大马力后驱还不够刺激,但如果没经过足够训练的普通人立即给他一辆SILVIA(飞鸡)

那种在弯中踩大一点油,打多一点方向就甩得没影的神经质后驱车,恐怕开不了几个月,全市交警里面的事故处理组都会认识你的名字……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24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