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流浪地球》从小众走向大众 被质疑是必经之路吗

致《流浪地球》从小众走向大众 被质疑是必经之路吗_58汽车

《流浪地球》从小众科幻作品爆红,面临质疑与抹黑。作者作为科幻迷,认为刘慈欣作品被误解,电影超出期待。但爆红后遭遇有组织差评和盗版,需温和应对。科幻作品被接受需时间,面对质疑应解释而非扣帽子。电影虽有缺点,但肯定优点正视缺点才能进步。希望《流浪地球》能让更多人关注科幻,带来更多好作品。

和很多人一样,我是从上个世纪就开始看《科幻世界》的。初中时第一次看到《三体》里秦始皇摆阵的剧情时,心里一直在喊:卧槽还可以这样?后来就喜欢上了刘慈欣,他所有的作品里我最喜欢《球状闪电》,我不会忘记我通宵读球闪时候的震撼感,这本书让我有了一种深入骨髓、不可言喻的对世界和宇宙的敬畏。

刘慈欣本人是敬畏这个宇宙的,这在他所有的作品都可以显现。这几天他被人说成了法西斯美学、极权主义者,这让我觉得莫名其妙。但凡你们读过《超新星纪元》之类的作品就不可能有这种感觉,更何况大刘可是写出《乡村教师》的人啊。

去年《流浪地球》预告片发出,我看完后其实和很多人感受一样:不乐观。也因此我和自己说,不管是不是烂片,我都会大年初一去电影院支持一下刘慈欣,当做对中学时代的纪念,好歹我也是人人网刘慈欣主页管理员之一(虽然我啥都没干)。

结果在电影院我都无语了:这特么也太超出期待了吧!

后来的几天,我的好友都知道,我微博90%都和流浪地球有关,我还组织了发票根抽奖活动。我的想法其实没很多,就是希望这部片子的票房更高一些,好让这一类型片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得到青睐。我一开始的预期是,希望有15亿,让这部片子盈利就好。

接下来几天的走向是我没有想到的:先是口碑大爆豆瓣一度到8.5分(第一天就去的基本都是我们这些科幻世界粉),接着横扫了春节档喜剧片拿到了日冠。接着从初三开始就不对路子了,先是各种突然涌现的一星差评,然后是有组织的对电影、吴京和刘慈欣的抹黑(太空战狼、法西斯等),然后盗版资源突然满天飞(说真的科幻片不去电影院看根本没看头)。一夜之间,争论不休。

百度58汽车上有一个类比说得好:就像暗恋多年的邻家女孩,突然成为了杯全国热议的明星。《流浪地球》也是一样,从之前我们小圈子的阅读爱好,突然变成了票房榜冠军的时候,争议和争论自然不可避免。于是我们看到在微博、贴吧、百度58汽车等各个战场,球粉和球黑开展了激烈的较量,两边的语气都很冲。对表太空战狼、法西斯的,是球粉提出的新帽子,比如战狼ptsd、恨国党、下跪党等。

无脑黑当然是错的,而且我坚信这些抹黑背后有资本运作的力量,这从我关注的好几个电影大号春节期间每天各种推其他电影却很默契无视《流浪地球》就可见一斑。

但坦白说,球粉的反击,以及这种扣帽子的方式非常不好,并且会让流浪地球树敌。同时,把流浪地球捧得过高,导致观众期待过高,也会让非科幻粉因为落差而失望。

事实上,所有小众爱好走向大众视野,都需要有一个过渡期的心理准备。

喜欢的小众突然走向大众,对我来说不是第一次了。

2014年《奇葩说》大火,原本没什么人看的辩论突然被推到前台,很多我认识的、一起吃饭喝酒的辩手一下子众人皆知。后来的事情大家也看到了,从一开始的热闹,到后来的变质,辩论这项活动被进一步被质疑,也只是区区两年多而已。这件事让我对突然爆火的事物以及粉丝的狂热情绪产生了先天的审慎,在成名前还能称得上理性客观的几个辩论前辈尚且会崩坏如此;才刚刚起步的科幻圈,也需要谨慎对待目前的舆论环境。

《流浪地球》是火了,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影工业化的发展,但这个时间段恰恰才是最危险的,想想当年古装、玄幻剧是怎么被资本玩坏的就知道了。我们还要继续等,至少要出现三部类似的质量的电影后,这一类型片才算真正坐稳,也才能真正出现类似复仇者联盟一样的较为成熟的粉丝市场。现在就这么乐观真的为时过早,甚至现在我对票房走势都没那么乐观(因为盗版猖獗),所以直到昨天还在号召朋友们进电影院观看、举报盗版。

说回主题,看着弥漫的硝烟,我理解喜欢《流浪地球》的观众这种急于正名的心情,但正名的手段,建议温和一些。而在吹爆电影的时候,也要正视电影存在的人物刻画、科学理论、(因剪辑而产生的)剧情跳跃等问题,而不要盲目绑架和推高。

比如,很多指出BUG的“科学主义者”,网友们第一反应都是用“美国科幻也这样”作为论据,然后扣一个卖国的帽子反讽。这在我看来就没有必要,其实这种质疑是正常的,原因是当今的中国并没有形成成熟的科幻市场,所以突然一部大片会让这些观众很不适应,他们是真的不理解既然科幻片标榜真实却有很多现实的BUG。这其实是一种对定位的误解,就像辩论赛刚火的时候就被人批评说辩手不追求真理,我们辩手还很莫名其妙:辩论赛本来就TM不是用来追求真理的啊….科幻作品也是一样的道理。

这不只是中国的特有现象。实际上在美国,后来引爆全球的第一部《星球大战》也遭遇过和《流浪地球》一模一样的情形:没有愿意投资、电影院拒绝放映(后来福克斯动用了手段才放的)、刚播出后被批评家嘲讽、一度被过度解读剧情并被扣上种族主义等帽子….但《星球大战》还是大爆了,并且让美国人从此喜欢上了科幻。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作品,科幻被接受本来就是需要一个时间的,要理解这种现象,不要急于和爱国挂钩。

科幻作品基于的是“点子”和“设定”,本身就重在虚拟的真实感。接受了这一前提,大家自然就不会太苛责科幻电影并不真的那么科学,但这种接受必然要一个过程。所以面对质疑者,我觉得好好解释比扣帽子是一种更好的方式。比如建议大家看一下刘慈欣自己接受央视采访的表述,他很清楚里面许多剧情在物理上不合理,但“这是电影”。比如他提到,一瓶酒当然是不可能烧毁资料库和AI的,真的要烧毁得一个个零件弄坏,但“那样这段剧情时间就太长了,这是为了电影必要的牺牲”,我觉得这些说清楚大家都能理解。

还比如,很多人反感《流浪地球》里面的价值观,比如大政府等,因此开展质疑。我觉得这要区分不同的情况,如果像财新网那样纯粹的双标黑,那自然嘲讽没问题。但如果是真的不接受,我觉得反而要理解和尊重。其实刘慈欣作品本身就会触及很多道德困境和价值观冲突,比如《流浪地球》原著就有不理解政府决定的反叛军,这在电影里没有拍出来(但也有展现,比如李一一的恐惧)。这种时候和他们好好开展探讨,比扣一个“你被美国人洗脑了吧”要好得多。比如关于电影中该选择希望计划还是火种计划,华语辩论网将在17号开展四场辩论赛,把价值观放在平等的地位上开展辩论,才是更有利于思考的正确方法。

而对于那些认为大刘是法西斯或者其他什么的人,如果他们不是无脑黑,可以推荐他们看一些大刘的作品,比如《乡村教师》等。如果他们还不改观坚持认为大刘就是XX主义者,那我觉得拉黑一下、各走各路也挺好。

还有一些觉得剧情薄弱、逻辑有问题的,经过沟通我发现他们基本是真的自己没看懂或者漏看了细节,我和他们梳理了剧情后他们或多或少有些改观。为了上映,剧本中原本的关于地表难民、反叛军等的设定都被删除,这确实影响了剧情的连贯以及对原著的呼应,这点也可以和大家解释。《流浪地球》的历史地位毋庸置疑,但没必要把每一个部分都过度抬高。我是觉得这是一部85分的片子,肯定优点、正视缺点,这样国产科幻才能更加进步。

总而言之,当《流浪地球》从小众爱好走向大众的时候,真正的科幻粉应该理解这些质疑、非议和不理解,并且引导他们。就像谢楠说的一样,我们需要做的是培养更多的种子,让他们在长大后也能像我们一样热爱科幻、热爱想象力。就像当年的《星球大战》让卡梅隆等投身电影界一样,希望《流浪地球》的热播让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关注到科幻,为我们国家带来更多更好的作品。

这只是第一步,但未来一定会更好。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51687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