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棉镂空打孔设计提升了缓震行程,增强了脚感的软弹,但可能影响高配速跑步的反馈速度。飞电2.0elite在中足和后跟区域大量打孔,前掌区域保持完整以维持速度。跖枕科技为后跟或中足落地跑者提供支撑和助推力,对前掌落地跑者减少下压幅度,加快跑步节奏。全掌铲形碳板分区铺设,不同区域刚性不同,前掌和中足前段高刚度结构降低能量损耗,中足后段和足跟碳板模拟足弓缓震,足跟碳板防止过度外翻。效果测试显示,新设计提高了能量回归率和反馈能量,减少触地时间,提升蹬伸效率,同时减少肌肉疲劳,保持运动状态。泡棉镂空打孔和跖枕科技的结合,为飞电2.0elite提供了出色的缓震和支撑。碳板的分区铺设,不仅提升了蹬地冲量,还模拟足弓结构,增强了缓震和稳定性。测试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新设计在提升跑步效率和减少肌肉疲劳方面的优势。
一、泡棉的镂空打孔
首先谈一谈中底的泡棉打孔设计,这项设计比较常见。打孔镂空可以增加泡棉的形变空间,从而增加缓震行程,提高中底的缓震能力,让脚感更“软弹”一些;但相对的,打孔镂空区域的反馈速度和缓震极限会降低。对高配速快节奏的跑步而言会显得有些“泄力”,过度开孔甚至会造成“一脚踩穿”。
这次飞电2.0在泡棉内部做了大量的打孔,打孔位置选在较厚的中足和后跟这些需要缓震的区域,而在需要反馈速度的前掌区域则保持泡棉造型完整。
二、跖枕科技
跖枕科技指是对在前掌中底下方凸起硬块的称呼。一般位于鞋底从前向后长度的15%-35%的区域(也就是跖趾关节前部正下方),凸起高度1mm-5mm。
对于后跟或中足落地跑者而言,该凸起部分作为支点,类似于杠杆的支点,在跑动过程中起到快速过渡的撬动作用,从而为运动过程提供支撑及助推力,提供更好的蹬伸效能。对于前掌落地跑者而言,可以减少落地后足跟下压的幅度,更快进入蹬伸状态。总体而言都会减少蹬伸状态的时间,加快跑步节奏,提升步频。
当然,跖枕科技理论上也增加了蹬伸力矩,提高蹬地冲量,不过效果没有太明显。(具体见之前的微博http://t.cn/A64KNnbj)
三、分区铺设的铲(勺)形异构碳板
如图3,这次的碳板为全掌铲形碳板,分了两个节点,四个区域来铺设。从足尖到足跟分别是前掌(区域一),向下的凸起,中足前段(区域二),向上的凸起,中足后段(区域三),足跟(区域四)。
从足尖到足跟,碳板越来越厚。前掌碳板(区域一)由4层碳纤和2层玻纤铺设成,刚性适中。中足前段碳板(区域二)由6层碳纤和2层玻纤铺设成,刚性较高。中足后段碳板(区域三)由4层碳纤和4层玻纤铺设成,刚性最低。足跟碳板(区域四)由10层碳纤铺设成,刚性最高。
前掌和中足前段碳板的前掌高刚度勺状结构可以降低能量损耗,提升蹬地冲量,确保过渡的稳定性和效率。同时向下的凸起可以对跖枕可以形成硬支撑,让跖枕科技在跑动中最大程度保持形状。(原理见之前的微博http://t.cn/A6UDDmhq)
而中足部分的两段碳板和凸起软硬搭配模拟人的足弓,组成了类似蹦床的结构缓震——当落地时,中足碳板向上的凸起被踩平,储蓄弹性势能;而当蹬离时,碳板恢复原来形状,弹性势能释放推动前进。不仅极大程度回收了落地能量,同时弥补了中足泡棉挖孔降低的反馈速度和缓震极限。
而刚性最高的足跟碳板则能够有效防止足部在落地后的过度外翻现象,增加鞋子的稳定性(类似设计可见adiospro)
四、效果测试
中足区压缩应力-应变测试:图5和图6分别为实施例和对比例的中足区域的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图。加载能量为施加到中底中足部分的能量,卸载能量为其反馈出的能量。
在同样的力度下,带有新设计的飞电2.0elite能量回归率更高、反馈能量更高(因为可以吸收的能量更多)、缓震行程也更长。
蹬地时间测试:如图7,可以看到带有新设计的飞电2.0相对而言拥有可以减少4-6%的触地时间。其中蹬地时间减少,这就进一步说明可以有效提升蹬伸效率。而缓冲时间反而相比延长了,说明力的加载率降低,缓震效果提升,可以减少膝关节损伤
肌肉力量测试:经过20公里跑动后,测试穿着者测试前后大拇趾屈肌最大力量变化情况。
如图8所示,被试者穿着带有新设计的鞋子完成长距离跑步后,足趾屈肌力量仅下降4%,而对比例则下降16%。因此可见这鞋设计能有效减缓肌肉疲劳,更好保持跑者运动状态。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622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