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的有道理 XC90 T8 E与X5插电混动对比

    汽车点评·技术解析·2015广州车展

    在已经开幕的2015广州车展上,源自于北欧的豪华品牌沃尔沃XC90 T8 E车型以及来自于中欧的宝马X5 xDeive40e车型正式上市。作为豪华大型SUV车型,两者都搭载了一套插电式混动系统,那么贵的那个是否有充分的理由呢?

同为2.0T的PHEV XC90 T8与X5插混技术谈

    在开始之前我们通过一个表格直观的去了解一下两款车型的不同:

         车型     沃尔沃XC90 T8 E     宝马X5 xDrive40e
车型售价(万元) 109.8 92.8
发动机功率(kW) 235 180
发动机扭矩(N·m) 400 350
电动机功率(kW) 64 83
电动机扭矩(N·m) 240 250
动力电池组容量(kwh) 9.2 9.0
纯电动续航里程(km) 41 31
百公里综合油耗(L) 2.6 3.9
座椅布局形式 7座 5座
四驱形式 全时四驱 全时四驱

同为2.0T的PHEV XC90 T8与X5插混技术谈

    对于沃尔沃的XC 90 T8 E车型来说,其搭载的是沃尔沃Deivr-E系列2.0L双涡轮增压发动机;而宝马X5 xDeive40e搭载的则是源自于直列四缸双涡管单涡轮增压发动机N20B20系列(有关宝马发动机型号识别代码请参见本页下方的注释)的高功率版本。不过由于沃尔沃Drive-E系列发动机的研发以及使用时间相对来说还比较短,所以我们先从宝马这台X5插电式混动版车型的发动机说起。

同为2.0T的PHEV XC90 T8与X5插混技术谈

△ 时间推移到2015年的9月份,时值2015成都车展,宝马X5以及X6车型的2.0L涡轮增压发动机版本车型正式上市,当时上市的X5车型就是X5 xDrive28i,而其搭载的发动机就是宝马N20B20系列中的高功率版本发动机,这台发动机也同样在我们本次讨论的X5 xDrive40e插电式混动版车型上再度出现。

    对于N20B20系列发动机,我们可以理解成它是为了应对欧洲更高的排放要求而汲取了当时N55系列3.0L排量发动机成熟的TwinPower Turbo双涡管单涡轮技术而诞生的一台2.0L排量的衍生系列发动机。

同为2.0T的PHEV XC90 T8与X5插混技术谈

    这台N20B20系列的高功率版发动机的最大输出功率达到了180kW(245Ps)/5000-6500rpm,而峰值扭矩为350N·m/1250-4800rpm,是目前量产涡轮增压发动机中,最大扭矩输出转速设定最低的之一。最大扭矩可以一直持续到4800rpm,拥有3550rpm的宽广扭矩平台,涵盖了日常行车所要用到的转速范围。在1250rpm时就能达到扭矩峰值,涡轮增压发动机中很少见,如梅赛德斯-奔驰的M270/M274系列发动机,在1250rpm时达到200N·m的最大扭矩,并一直持续到4000转,但扭矩平台相比宝马的N20B20稍低。

同为2.0T的PHEV XC90 T8与X5插混技术谈

△ 图为此次2015广州车展上市的宝马X5 xDrive40e插电式混动版车型,其售价为92.8万元。

    由于在X5 xDrive40e插电式混动版车型上使用的高功率版的N20B20发动机,所以其升功率达到了90kW(123Ps)/L,而且不仅仅是从N55系列发动机移植而来的TwinPower Turbo双涡管单涡轮技术,这台发动机还搭载了进排气门可变正时系统(双Vanos)、气门升程调节装置(Valvetronic)、高精度燃油直接喷射技术、双平衡轴、特性曲线调节式机油泵等技术。

同为2.0T的PHEV XC90 T8与X5插混技术谈

    可以说宝马X5 xDrive40e插电式混动版车型所搭载的N20B20A发动机是少了两个缸的N50发动机,集合了单涡轮双涡管增压技术、电子气门技术、高精度燃油直喷技术等,使得其在拥有高的性能下,进一步降低了油耗。N20B20A发动机在1250rpm时就能达到最大扭矩,并能持续到4800rpm,涵盖了日常行车所要用到的转速范围。而说完了宝马,我们再来看看沃尔沃全新XC90 T8 E插电式混动版车型所搭载的Drive-E 2.0T动力。

同为2.0T的PHEV XC90 T8与X5插混技术谈

△ 图为此次在2015广州车展正式上市的沃尔沃XC90 T8 E插电式混动版车型,其T8个性运动版售价为109.8万元,T8智尊版售价为128.8万元,两款车型均搭载了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

    并且此次的沃尔沃XC90 T8 E插电式混动版车型所搭载的也是一台2.0L排量的涡轮增压发动机,但是其与宝马X5插电式混动版车型的N20B20高功率版发动机最大的不同在于,沃尔沃的这台Drive-E发动机采用了双涡轮增压技术,也就是机械增压与涡轮增压的混合增压技术。

同为2.0T的PHEV XC90 T8与X5插混技术谈

△ 双增压系统最大的特点应该在于减小涡轮迟滞提高加速能力,但是沃尔沃显然不是这么理解的。这台Drive-E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达到了235kW(320Ps)/5700rpm,峰值扭矩可达400N·m/2200-5400rpm。显然双增压系统并没有带来理论上的机械增压与涡轮增压相互补充的效果,反而发动机在2200rpm时才能达到最大扭矩值,这相比宝马N20B20以及梅赛德斯M270/M274系列来说显然不见得是太好的消息,但是谁让这次的沃尔沃XC90 T8 E是一款不一样的插电式混动车型呢,对于发动机在2200rpm才可以达到峰值扭矩,沃尔沃的解释看了下文我们就能明白了。

    虽然在表面上沃尔沃这台发动机对于整车的加速性能或许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这只是个表面现象而已。但它的升功率却达到了惊人的118kW(160Ps)/L,这是宝马的N20B20高功率版发动机都望尘莫及的。简单的聊过了发动机后,混动系统的好戏才刚刚开始。


    注:宝马发动机型号代码识别:

    以发动机N20B20A为例,代码共有1-7位,下面是每位代码代表的含义:

    1、代表发动机开发商:M,N=BMW集团;P=BMW Motorsport;S=BMW M GmbH;W=外购发动机
    2、代表发动机类型:1=R4(如N12);2=R4(如N20);4=R4(如N43);5=R6(如N55);6=V8(如N63);7=V12(如N73);8=V10(如S85)。
    3、代表标准型发动机方案更改:0=标准型发动机;1至9=更改(如燃烧方式)
    4、代表工作方式或燃油和安装位置:B=纵向安装汽油发动机;D=纵向安装柴油发动机;H=氢动力
    5、代表排量(升):1=1升+
    6、代表排量(1/10升):8=0.8升
    7、代表型式认证:A=标准;B-Z=根据需要,如RON87

原创文章,作者:李光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13161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5条)

  • GOL868
    GOL868 2015年11月23日 上午9:20

    好车

  • alfa147
    alfa147 2015年11月23日 上午9:22

    还是宝马技术NB

  • 离休暗黑料理师
    离休暗黑料理师 2015年11月23日 上午10:08

    这两台车的混动系统,和丰田比,还是有优点的,那就是送沪牌!

  • ArzueBLFA
    ArzueBLFA 2015年11月23日 上午10:15

    不过看这两个车的技术,我认为沃尔沃确实NB啊

  • ArzueBLFA
    ArzueBLFA 2015年11月23日 上午10:16

    这个有意思啊!雷克萨斯的混动车在上海不能上牌吗?

  • 雪候鸟LIU
    雪候鸟LIU 2015年11月23日 上午10:39

    感受如何啊

  • ArzueBLFA
    ArzueBLFA 2015年11月23日 下午5:11

    看来一体化设计还是很有优势的啊!前期的红利吃完了就得考虑下一轮的研发投入了!

  • jiangche26
    jiangche26 2015年11月23日 下午5:18

    沃尔沃纯电续航多吧

  • jiangche26
    jiangche26 2015年11月23日 下午5:19

    这就意味着一张沪牌啊

  • vvno1023
    vvno1023 2015年11月23日 下午5:33

    双增压可以

  • BloodyFreedom
    BloodyFreedom 2015年11月23日 下午5:34

    价格确实沃尔沃更贵,前期新的动力总成Drive e和SPA平台研发投入确实太高了!要不然怎么会在技术的层面压倒宝马这款x5混动呢

  • BloodyFreedom
    BloodyFreedom 2015年11月23日 下午5:35

    不过感觉文章的逻辑可以进行一下优化!读起来会更加通俗易懂!

  • BloodyFreedom
    BloodyFreedom 2015年11月23日 下午5:35

    技术和参数上的资料很全面,但是读起来容易乱套

  • ArzueBLFA
    ArzueBLFA 2015年11月23日 下午5:37

    也是啊!

  • ArzueBLFA
    ArzueBLFA 2015年11月23日 下午5:38

    不过这个双增压确实偷懒了!没有达到理论上的双增压效果!但是确实对升功率的提升贡献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