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给中国消费者出道题 大家直呼太难

时间来到3月份,疫情趋势开始持续向好,汽车行业在不久之后又将回到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上来—如何刺激销量增长?当然,这个销量问题必然需要足够长的时间去引导消费者,那么,随着疫情刺激带来对健康问题的关注是否将成为汽车产业新的风口?答案是必然的,各个品牌迅速推出一系列服务政策和空气净化系统就是很好的证明。

丰田给中国消费者出道题 大家直呼太难

从消费者角度来说,选择更健康的汽车是一件难事儿吗?显然不是。企业和经销商为了走量,势必会推出更加诱人的金融政策和服务,尽快回笼资金缓解压力是当务之急。那么,各种原厂空气净化系统的研发成本该由谁来承担?让消费者来承担的概率恐怕很小,主机厂自己承担的话,既能够提升产品性价比,又能积累品牌声誉,在需求端和供给端来说是一种双赢的局面。所以,消费者很容易去选择,谁下了更多血本,就用脚为谁投票。

但是接下来,一汽丰田为中国消费者提了这样一道题,会让大家难以抉择。

31日据海外媒体报道,丰田与一汽集团筹划在天津建造新的电动汽车工厂。另据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机构发布的一份文件来看,此次合作计划投资12.2亿美元,约合85亿人民币。建成后以每年20万的年产量为丰田制造新能源汽车,这其中就将包括纯电动汽车、氢燃料汽车以及混合动力系统系统等多种版本。

丰田给中国消费者出道题 大家直呼太难

也就是说,丰田与比亚迪在20197月签订的签订的合作协议,共同研发纯电动轿车和SUV车型的计划,将在这座新工厂付诸实施。倘若新产品真如早前预计一样采用丰田Logo,那么市场定位和推广策略就很值得大家琢磨一番。丰田给中国消费者出道题 大家直呼太难

未来,新产品的市场定位如何确立,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为什么丰田转而开始纯电动汽车的研发?

首先,中国无论作为燃油汽车市场亦或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基本盘和潜力对全球汽车企业来说无疑都是最大的,但丰田长期以来都对纯电动汽车并不感兴趣,仍然坚持研发混合动力汽车和氢燃料汽车。

对消费者来讲,丰田的混合动力技术“真香”,可是随着全国限购城市越来越多,而政策又不尽相同,所以政策引导所致,一部分消费者无奈地投入了纯电动汽车的怀抱。而且2020年正是新能源补贴政策退坡力度最大的一年,在这个时间节点,丰田选择与本土品牌携手开发纯电动汽车,势必要在市场定位层面下一番功夫。

其次,从丰田去年的销量表现来看,中国汽车市场整体下滑8.2%这个背景之下,丰田及旗下豪华品牌雷克萨斯在中国累计销售162万辆,销量较2018年度上升了9%。可以说,低迷的市场行情突显了丰田系产品的优势,进一步带动了品牌口碑和旗下豪华品牌的销量。其他企业业绩的下滑,对丰田来说就是继续增长的空间,此时不出手等于把蛋糕拱手送人。丰田给中国消费者出道题 大家直呼太难

第三,特斯拉转战中国建厂投产,今年1月份实现了交付,逆转了交付量困难的局面,回顾2019年中国地区的注册用户更是从1.6万飙升到4.2万,就是说中国消费者对高端电动汽车具备了较高的包容度,对丰田涉足电动汽车领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就目前情势而言,丰田在燃油车市场地位较为稳固,并且持续上升势头,而电动汽车品牌随着政策红利消失,日子愈发不好过,市场空白显然比燃油车市场更大一些,加之消费者对高端电动汽车的接受程度逐渐提高,没有理由不来分一杯羹。丰田给中国消费者出道题 大家直呼太难

为什么携手比亚迪?

众所周知,比亚迪既是国内电动汽车领域的先行者,同时又在三电领域不断获得技术突破,3+3”平台、各类电控系统零部件的研发令全球品牌纷纷伸出橄榄枝,技术优势已经在国内首屈一指。

而丰田与比亚迪比较起来,在电动汽车领域存在着“空白期”。丰田依靠TNGA架构为制造燃油车带来了技术上的大幅度提升,而比亚迪的e平台也是如此,它打破了基于燃油车打造电动汽车的局限性,实现了零部件的高度集成化、标准化,并且极大降低了研发生产成本,提升了单车收益。比亚迪的技术优势正是丰田独自研发所要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所以选择携手合作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

理想的产品定位是什么?

虽然目前我们尚不清楚丰田与比亚的技术合作能够有多深入,但从市场格局来看,也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首先,根据丰田官方表态,新建工厂未来投产的车型将不限于丰田TNGA架构的产品,还将将投产丰田自家e-TNGA平台车型。同时有消息称,未来很可能投产和比亚迪联合开发,基于e平台的电动汽车,并且使用丰田Logo。基于丰田想要从2020年到2025年持续投放10款电动汽车,逐步实现5550万辆的全球销量目标来看,该工厂投产e平台产品并非捕风捉影。丰田给中国消费者出道题 大家直呼太难

其次,使用丰田Logo的新车型定位不能和比亚迪高度重叠。比亚迪主流产品覆盖了中低端市场,仅有秦Pro新能源和唐新能源价格覆盖了20-35万元区间。那么,由丰田背书的新产品最理想的定位应该在30万以上的高端市场,既能保持自身合资品牌调性,又避免误伤自己人比亚迪。最重要的,捆绑特斯拉形成竞争格局,奠定自身高端电动汽车形象,有助于丰田尽早稳固市场格局。

第三,如果比亚迪的三电技术能高度集成在新产品上,对丰田而言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率,降低研发成本之外,可靠耐用的电池,应对低温环境,长续航和快速充电的问题一次性得到解决,同时为比亚迪车主提供一种更高端的选择。

消费者如何接招?

前文说过,消费者用脚投票是存在合理性的,对丰田的电动车汽车将有多大包容性?这将取决于产品定位和定价。如果和比亚迪抢市场,绝对是不明智的策略。但随着政策补贴退坡,产品竞争力势必要受到一些影响,以丰田品质为根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消费意向,但过分强调比亚迪技术是否会让消费者产生“挂丰田Logo的高价比亚迪”的认知呢?恐怕要因人而异了。

另一方面,如果能够捆绑特斯拉,势必要在续航和性能上有足够的竞争实力,这就意味着比亚迪技术将成为丰田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支撑。尽管我们说过分强调比亚迪技术或许会带来一些风险,但从终端定价而言,最行之有效的竞争手段就是降价优惠。那么,显然丰田和比亚迪技术结合之下,单车成本将低于特斯拉,在价格战中更有优势。

对消费者而言,比亚迪是电动汽车的领军者,丰田是技术和品质的代表,二者的结晶将为消费者提供一种全新的体验,而这必将拿来和特斯拉做比较。

作为消费者,比亚迪、丰田、特斯拉的电动汽车,你将如何抉择?

原创文章,作者:李大同,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222595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