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在日内瓦车展上奥迪带来了搭载奥迪Quattro的四驱车型,而从那个时候开始,奥迪的四驱就开始征战各个拉力赛场上,当然它的成绩也是非常显赫,为奥迪赢得了非常多的荣誉,随着时间的推移奥迪Quattro的四驱系统也在不断的演进,到了现在奥迪旗下除了旗舰车型之外,很多Quattro都已经采用了多片离合器的结构,当年战功显著的托森差速器只被用在了旗舰级的车型上,比例奥迪Q7,Q8,保时捷卡宴,宾利添越等。

不过我们今天暂时不聊奥迪的Quattro,因为早在1971年,在太平洋西岸的一个小城市里,诞生了一个性能丝毫不比Quattro的四驱系统,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主句——斯巴鲁四驱系统。其实现在大家所看到的斯巴鲁车型的四驱系统,已经是当年巅峰时期的四驱系统的缩减版,或者是因为时代所妥协的产物,这些客观原因主要是跟日本本土的地理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斯巴鲁的四驱系统研发初期,当时的Jeep的四驱系统应该全球市场中最为出色的系统,几乎没有之一,这主要也是基于当年美国军方的需求,由当年的三菱汽车代工威利斯车型,导致接下来三菱汽车直接将威利斯的原型车继续放在日本本土生产,当然车头是三菱的标志。

虽然威利斯的越野能力以及极限脱困能力非常强,但是它的密封性做的很差,在和平年代人们驾驶它其实特别受罪,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斯巴鲁宫城分公司接到了一份来自日本东北电力公司的需求,他们表示威利斯作为战时用车,很大程度上满足不了日常工作的需求,主要还是因为日本冬天的气温为太低,密封差的威利斯暖气也不好用,所以想要让斯巴鲁开发一台拥有较强脱困能力的四驱车型,以满足工作人员的日常使用。

接到订单之后,斯巴鲁宫城分公司的人员当然很开心,但是却因为自己当下没有SUV车型,并且也没有四驱的技术原因,对于这份“大礼”比较为难,而且当时的日本经济快速恢复,国土面积虽然小,但是公路的普及率费高,几乎没有什么烂路,所以这种需求就变成了一台拥有公路脱困能力的四驱车型。

这对于当时的斯巴鲁来说确实特别的困难,但是时任斯巴鲁群马县的技术部长百籁晋六不以为然,他说了一句至今看来都非常鼓舞的话,“不去尝试,你如何知道”,这个当时拥有飞机发动机研发经验的技术部长,给当时的技术人员带来了非常强大的鼓舞。接下来当然就要开始研发了,他们选择的车型是当时斯巴鲁1000,是一台拥有装载,密封以及舒适性的旅行车。

原型车定下来之后,剩下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当时最为棘手的四驱系统,斯巴鲁1000是斯巴鲁旗下的第一台紧凑级轿车,而且是前轮驱动的,斯巴鲁的技术人员开始就在雪地上进行测试,而且后来也将场地移动到了泥地和沙地上,这些初期的研发直接影响了斯巴鲁品牌后来的四驱技术,直到1971年斯巴鲁的四驱技术已经接近量产,而群马技术部又将当时日常的Bluebird 510系列上的后差速器借来使用,让其四驱系统大大超过了预期。


1971年的10月份,斯巴鲁带来了旗下的全新车型,也就是搭载了强大四驱系统的1300G旅行车,大家要知道当时的四驱系统几乎都是机械结构的,轮间也没有电子限滑系统的帮助,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奥迪的Quattro确实要比斯巴鲁的4WD来的更晚,而且斯巴鲁初代四驱系统采用的是分时四驱,大家通过驾驶座左侧的两个档杆就能够清楚的看到,它拥有分动箱。

不过发展至今,斯巴鲁的四驱系统也更加倾向于操稳性能,斯巴鲁的四驱系统为其现在的在全球的销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在美国的市场中,出色的安全性能以及四驱性能,都让它受到了大洋彼岸消费者的喜爱。从90年代的翼豹STI我们就能看出,那个时候斯巴鲁的四驱系统就已经开始向公路操控方面发展,而当年以需求为导向的车型越来越少,毕竟市场的需求也越来越小的,但是恰恰是STI的时代让斯巴鲁的四驱系统几乎成为了日系巅峰,毕竟那个时候还有三菱的SSC。

随着电子辅助系统的成熟推进,现阶段的很多车型在四驱系统上更多的是以来电子限滑装置,斯巴鲁森林人的四驱系统也是通过电子限滑来分配动力,但是其拥有更加成熟的技术储备,所以在四驱系统方面也是要优于很多后来者,而在国内的市场中,大家可能都发现了,斯巴鲁的车型在东北三省的销量一直都还不错,当时在南方城市的销量就比较一般,这也是因为其出色的脱困能力,让东北地区的消费者非常喜爱它。

每个厂家能够生存下来的原因有很多,但是究其根本则是对于核心技术的拥有度,斯巴鲁品牌的核心就是安全驾驶,从Eyesight主动安全系统到强悍的四驱系统,以及全新的SGP全球架构,都让其在安全领域达到了一个非常出色的水平,直至今日这种理念一直都在,虽然大家对于斯巴鲁的车型有着种种偏见,但是当我们真正驾驶它的时候,就会发自内心的感慨这是一台好车。
本文来自转载至趣车坊,不代表58汽车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