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电行业在经历了福岛核泄漏后的多年停滞之后,随着技术发展和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的需求,2019年起开始逐步复苏,并有望在“十四五”期间迎来规模化建设和跨越式发展。核电以其清洁、高效、稳定、经济的特性,在能源结构中不可替代,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目前,中国核电行业双寡头格局明显,其中中国广核和中国核电作为领军企业,将受益于行业复苏和扩张。投资者可关注这些企业,把握核电行业发展的投资机会。
自从全球最大的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事件后,我国自2015年核准8台新建核电机组后,中国核电行业经历了3年多的“零审批”状态。政府担心放射性物质泄漏对人民健康与环境造成严重伤害。
但随着核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2019年初,这一“冷冻”状态开始悄然改变。我国核能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徐玉明透露,年内至少将有10台机组获批,并有望开建。
2020年9月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核准了已列入国家规划、具备建设条件、采用“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的海南昌江核电二期工程和民营资本首次参股投资的浙江三澳核电一期工程。两个项目有效总投资超过700亿元,标志着我国核电行业正式解冻,开启扩张战略。
核电在我国与全球绿色低碳能源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根据国家原子能机构统计,中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4位居全球第三;在建核电机规模居世界第一位。
核电重启背后是广阔的市场。预计2035年前后中国核电装机规模可达1.5亿千瓦左右,核电在中国清洁低碳能源构成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但安全始终是高悬于核电发展之上的关键前提和绝对底线。
被压抑多年的核电板块个股,在最近的发生的“全国各地电力告急,拉闸限电”的事情驱动下,整体爆发。作为未来新能源三大终极形态之一的核电未来市场空间广阔,在做好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其发展潜力不可阻挡。在目前A股市场中,如此被低估的板块已经很难挖掘出来。目前是一个投资的好时机。
核能、光伏、风能三者被称为未来新能源的最终形态。地位同等重要。
发展核电的必要性
中国核电发展始于1980年代,目前,是世界上核电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已开工建设,中国成为美法俄之后,又一个具有独立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预计到2030年,“一带一路”上核电机组将会达到近100台,“华龙一号”估计能占到20%-30%的市场份额。
我国煤炭资源储量全球第一,但环境、生产、运输能力却严重制约了火力发电的过多发展。水资源比较丰富,但开发程度已经很高,发展空间不大。太阳、风电、潮汐等新能源,规模化要替代火电规模的周期非常长,成本等经济性问题还未妥善解决。
此时,作为公认的低碳能源品种,核电将成为替代煤电机组承担电力负荷的主力机型,在能源结构调整和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上半年,我国核能发电量占比约5%,该比例远低于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甚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碳中和目标,我们更加坚定认为,未来15年将是我国核电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规模化建设、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期。
核电在能源结构中不可替代,核电核能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从用电需求来看,中长期中国、全球电力需求将持续提升。2035,初步估计中国的耗电量在14万亿千瓦时,国内总装机容量为35亿到40亿千瓦。基于碳中和的国家战略要求,清洁能源在总容量中的发电占比将会在50%以上,其中核电、核能供热的容量发展空间将在3亿到5亿千瓦,这相较目前的4500万千瓦现状而言有近十倍的市场空间。还不包括中国一带一路走出战略,为其他国家建造的核电站。
1.清洁:与火电厂燃烧化石能源相比,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反应释放能量来发电。核能发电不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2.环保:核能发电不会像化石能源发电那样产生二氧化碳。发展核电有助于减轻温室效应,改善气候环境。
3.低耗:核电站所消耗的核燃料比同样功率的火电厂所消耗的化石燃料要少得多。例如,一座百万千万级的火电厂每年要消耗约300万吨原煤,相当于每天要有一列40节车厢的火车为它拉煤;而一座同样功率的核电站每年仅需补充约30吨核燃料,一辆重型卡车即可拉走,后者仅为前者的十万分之一。
4.占地面积小:相对于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来说,核能发电在占地规模及能源供应安全性方面有着显著优势。例如,太阳能发电占地约为同等规模核能发电的20倍,风力约为80倍。另外,风能、太阳能受天气的影响较大,两者年满功率运行时数不到1500~2500小时,可运行率低于30%,远远低于核能发电的运行指标。
弊端:核废料污染。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找到安全、永久处理高放射性核废料的办法。但核废料无法处理仅仅意味着无法在短时间内消灭,其本身在储存过程中的安全性还是有保障的。我们目前一直在积极克服此类问题。如上市公司中的通裕重工核废料处理设备产品主要系核废料的智能处理设备已经逐步发展的比较成为,相信未来的科技发展可以解决此类问题。
中国广核:核电业务规模占全国一半以上,公司是我国在运装机规模最大的核电开发商与运营商。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本公司管理24台在运核电机组和5台在建核电机组,装机容量分别为27,142兆瓦和5,800兆瓦,占全国在运及在建核电总装机容量的55.69%以及44.08%,占全国核电总装机容量的53.22%。
近年来,公司在运核电机组进入世界前1/4(先进水平)和前1/10(卓越水平)的指标比例均保持在较高水平。公司管理的在运机组有76.39%的指标处于世界前1/4(先进水平),有72.22%的指标处于世界前1/10(卓越水平)。作为WANO指数的一项主要指标,能力因子是衡量机组电力产能和可靠性的主要指标,反映核电机组的运行表现和维修的质量。公司管理的24台在运机组平均能力因子连续第二年超过90%,持续处于WANO业绩指标先进水平。
公司受益于核电审批重启未来稳步推进,双寡头垄断格局受益:
兼具清洁、高效、稳定、经济性的核电具备了替代煤电作为基荷电源的潜力。经过多年对国外第三代核电技术的消化吸收后,我国研发出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站“华龙一号”,核电审批也在2019年重启,我们预计未来核电项目的审批也将稳步有序推进。目前我国核电行业基本形成双寡头垄断格局,且中国广核更为强势。
在建机组稳步推进,2022年全部投产后装机容量将提高17%:
公司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因素是装机容量的增长。2019年公司新增2台核电机组投产,2020年将继续释放。公司共4台在建机组,装机规模4598兆瓦,预计2022年全部投产完毕,届时公司装机容量将提高16.9%。公司目前储备项目12台机组,公司控股股东中广核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惠州核电太平岭1、2号机组已于2019年获得核准,中广核集团计划将两个核电项目在正式开工后不超过5年的时间内注入上市公司。
中国核电:核电行业领军者,蓄势乘风振翅飞
公司拥有国内最丰富的核电在建和运行机组堆型,其中压水堆包括CP300、CP600、CP1000、WWER-1000、AP1000、华龙一号等,重水堆包括CANDU-6。
核电装机占全国半壁江山,公司共21台机组投运,控股装机1909万千瓦,全国占比39%。
未来业绩亮点突出:
1)短期来看,三门2号复工+折旧调整驱动2020年归母净利边际增长约12亿,其中三门2号复工有望驱动2020年归母净利增长9.2亿,折旧政策调整进一步驱动2020年归母净利润增长约3.4亿元;
2)长期来看,公司在建装机容量可观,2020-21年将是核电投运小高峰(每年有2台机组投运),2020-25年控股装机容量有望增长764万千瓦,驱动公司控股装机在目前基础上增长40.0%。
核电综合优势突出,伴随三代核电重启,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期核电优势突出:
1)自主:我国核电体系完善,技术自主可控;
2)经济:根据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测算,18年核电平准化度电成本0.33元/度,仅高于水电;
3)环保:SO2等污染物零排放;
4)稳定:主要为基荷运行,18年利用小时达7184。
我国核电利用水平低于世界均值,根据Wind数据,2018年全球核电装机/总装机、核电发电量/总发电量分别为7%/10%,我国仅为2%/4%。目前我国三代核电成型,考虑到相关审批曾一度停滞,在能源安全+能源结构转型双约束之下,未来核电推进力度有望加码。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694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