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销量暴跌41.4%,新能源出师不利,保定车王魏建军遇挫?

月销量暴跌41.4%,新能源出师不利,保定车王魏建军遇挫?_58汽车

长城汽车近期遭遇重创,股价暴跌,销量同比下滑41.4%,市场口碑受损。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转型新能源困难,缺乏明星车型,与竞争对手差距拉大;二是产品布局单一,过度依赖SUV市场,新能源车型销量低迷;三是面对问题消极应对,缺乏有效救市措施,与投资者沟通不畅。长城汽车需正视问题,调整战略,加强产品创新和市场沟通,才能扭转颓势,实现可持续发展。长城汽车作为曾经的SUV市场霸主,如今面临销量和口碑的双重下滑。其转型新能源之路困难重重,缺乏竞争力强的新产品,与比亚迪、长安等竞争对手差距明显。同时,长城汽车产品线过于单一,过度依赖SUV市场,新能源车型销量惨淡。此外,长城汽车在面对问题时态度消极,缺乏有效应对措施,与投资者沟通不畅,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其的不信任。长城汽车要想走出困境,必须正视问题,调整战略,加强产品创新和市场沟通,以赢得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任,实现可持续发展。

知嘹汽车/作者:阿伦

最近一段时间对长城汽车而言堪称多事之秋,其股价在25元左右徘徊,较之去年10月69.8元峰值腰斩过半,总市值更是暴跌超4000亿元,让外界一片哗然。自1998年成立之后,一路高歌猛进的长城汽车在今年遭遇滑铁卢,不仅上月53777辆销量出现41.4%同比暴跌,在消费者之间口碑也消耗殆尽。作为这艘巨擘的掌舵者,想必魏建军现在寝食难安,思索着如何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点原因:转型之路困难重重,销量明星后劲不足

油改电是汽车行业大势所趋,未来销量大战必然属于新能源领域。魏建军未雨绸缪,早在2021年就表示将加快长城汽车转型之路,力争在2025年实现全球年销400万辆的目标,同时新能源车型将至少贡献80%份额。

其还与宁德时代展开深度合作,试图在电池技术上寻求突破口。可现实很骨感,近一年以来长城汽车未能拿出明星新车,眼看着比亚迪凭借DM-i技术风光无限,长安深蓝C385蓄势待发,其却束手无策,丧失先机。

在新能源战场出师不利,长城汽车在SUV领域也先后折戟。长期霸占该细分市场月销冠军宝座的哈弗H6走下神坛,最近几个月被宋PLUSDM-i、长安CS75PLUS和本田CR-V先后超越,单月销量呈现明显下滑态势。牵一发而动全身,随着哈弗出现颓势,整个长城汽车也后劲不足,股价下降是必然结果。

第二点原因:产品布局单一薄弱,市场口碑逐步走低

如前文所述,长城汽车此前虽然体量大股价高,但其产品线过于单一的弊端悬而未决。不管是成名已久的哈弗系列亦或是冉冉升起的坦克家族,都主要在SUV领域展现实力,而疲态尽显的魏牌也概莫能外。虽然其希望通过欧拉在全新领域打开销路,但其在4月份仅仅卖出3088辆,这点贡献属实是杯水车薪。

祸不单行,欧拉汽车前三月销量占据着长城汽车新能源总销量的95.34%,但其却在去年11月之后就被爆出“芯片减配”丑闻。在经过数月拉锯战之后,虽然其与客户之间达成和解,但该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却久久难以散去。此外魏牌旗下玛奇朵DHT-PHEV和摩卡DHT-PHEV都未能取得预期销量,不断消耗着长城汽车在消费者之间的口碑,看起来魏建军的转型战略已经走进死胡同。

第三点原因:面对问题消极对待,救市措施迟迟未见。

眼看着新能源之路越走越窄,又在SUV战场节节败退,长城汽车似乎已经自乱阵脚,丧失冷静思考处理问题的能力。

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其在上交所互动平台上最新一次回答消费者是2月15日,在近三个月时间内面对股民质疑避而不谈,对待一些迫切问题选择“冷处理”,这显然在不断挑战外界的底线。当消费者失去耐心之后,当然不会再愿意为长城旗下车型买单。魏建军面对困局迟迟未能拿出救市之措,导致问题积重难返,解决难度不断加大。

说到最后:

综上所述,近一段时间长城汽车举步维艰完全是咎由自取。其放弃SUV传统优势重仓新能源的战略无可厚非,但步子迈得太大导致摔了一个大跟头。在竞争激烈的车市大战之中,其不仅未能拿出实力新车,同时哈弗等明星系列也遭遇瓶颈期。双线溃败之下长城汽车又对问题置若罔闻,拒绝和投资者正面交流。不知魏建军此时意欲何为,难道就等着自己的400万辆目标成为一个笑话吗?

知嘹汽车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平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019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