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Tesla Model Y的感受如何?它真的如传闻中那么出色吗?

拥有Tesla Model Y的感受如何?它真的如传闻中那么出色吗?_58汽车

Tesla Model Y体验:1. 加速感强烈,操控舒适,充电方便,车载系统优秀,提供了出色的驾驶体验。2. 硬件配置和研发技术行业领先,自动辅助驾驶有辅助作用,但也需谨慎使用。3. 续航表现准确,省油、环保、实用性强。4. 存在一些如减震、音响系统、刹车异响等小问题,但总体来说,仍是同级车中的佼佼者。5. 车内空间大,装载能力强,适合家庭使用。综上所述,Tesla Model Y在驾驶体验、技术配置和实用性方面表现出色,但也有一些小问题需要注意。总体来说,它是一款值得考虑的电动车。

2021年6月买的长续版,曾经感觉网上很多说法有夸张成分,现在也深刻感受到了:

好的方面:

1、加速确实很爽,超车信心很足,感觉更有安全感。个人以为设置“舒适”模式足矣,不用“标准”。如果用“标准”的话,可能对于很多油车切换过来的司机,会觉得油门太灵活。

2、modelY确实很能装,特别是前备箱和下沉的那个后备箱好评!现在我带家里2个娃出去玩或者参加培训班,所有东西都可以放前备箱、下沉后备箱、以及两侧的两个洞,然后整个后备箱只放床垫。累的时候,可以在车上睡午觉,没有尾气,没有噪音,即使是在地下停车场,虽然外面空气不好,但tesla自己的空气过滤做得很好,车上睡觉很舒服。

3、自动辅助驾驶确实好用。送了半年的EAP,从一开始战战兢兢到后面放心使用,这是一个使用过程中信心建立的过程。总的来说,我的看法是,自动辅助驾驶虽然不是100%可以依靠,但是确实可以极大降低精力和体力消耗。个人以为,良好的表现,还是在于强大的芯片算力,以及背后海量驾驶大数据。前者是硬件配置问题,其他厂家还可以超越,但后者目前确实有点无解。

4、电量管理确实准确。正常驾驶情况下,表显里程与实际里程之间差距很小。方便对充电地点进行估算。

5、使用成本很低。购车只在车价之外给了280的办证费用。如果这样算下来,车价实际上基本相当于买一台30万出头一点的油车。再加上电费确实便宜,保养确实没啥花销,每年至少还可以节约个2万样子。确实如很多人讲的,电车是开得越多,越划算。

6、出行确实没油费、积碳这些压力。电机不需要热车,不会出现油车因为各种问题导致的怠速不稳这些问题。电机一直就那样,不需要更换机油,不需要更换变速箱油,不需要更换正时皮带……感觉确实少了很多需要关注的东西。现在出个门,即使路途很短,我也开车。因为不需要考虑冷车高油耗,也不需要考虑发动机积碳这些。冷冻液也不需要我再关注了。我现在平时用车只管一件事:玻璃水。然后就是每年去tesla售后检查一下。

7、车机系统确实优秀。这部分还是得比较一下其他厂商。我个人的感觉,虽然tesla的车机,特别是导航还是有这样那样的不满意的地方,但确实是最好用的了。其他厂家基于ARM通用平台开的车机,在系统优化上总是差那么一点。tesla基于intel平台的自研的系统,车机贴合度确实感受要好很多。小朋友是超级喜欢这块屏幕的,他们感觉跟Ipad一样,可以很容易学会操作。还有能接手柄打游戏………………

8、椅子第一坐感不舒服。相比很多车,tesla的座椅很不舒服,偏硬,座垫偏短。但是很有趣的一个结果是,开同样几百公里的路,我开那种“舒适”座椅的车,下车时觉得累得很。但开tesla却没这感觉……有时候我在想,是不是硬一点有助于血液循环,所以身体没处于一种“睡眠”状态,所以下车没那种“疲劳”感????

9、确实如很多人所讲,在90%的使用场景下,电车确实比油车强,特别是在充电站发达的城市或者周边。

10、开了电车之后,确实回不到油车了……家里的油车现在没人想开。即使是跑长途,家里人第一选择还是去研究充电站,实在觉得没法,才会选择开油车出去。

11、客服是惊喜。电话秒通,只有2级选择菜单,每一级只有2-3个选项,人工秒接,感觉很好。有问题,能马上给解释就给解释,不能给解释的,可以要求他们了解清楚后答复,也确实很快答复了。可能我的问题都不是太复杂吧,不涉及太多灵魂拷问之类的,总体感觉还是ok。

12、城区低速确实很安静,高速路上确实风噪和胎噪明显,但少了发动机的嘶吼,总体还是能接受。有时候在高速上有一种莫名喜感。人家油车的发动机都是很man地“轰轰轰”地冲,tesla的电机是矫情地“嘤嘤嘤”地冲……

13、tesla确实省电。按照我的驾驶习惯,跑得最多的一段单边11公里的短途(上下班),空调21度,驾驶设置为“缓行”,能耗140-170样子。如果不开空调,驾驶设置为“保持”(就是单踏板模式),能耗大概90-110的样子。高速要费电些,但也没有超过过170。

14、(0928补)之前忘了说一点,当时选modelY还有一个吸引我的点,就是在我试驾的所有车里,modelY是唯一一个在售的,我张开两腿,不碰膝盖的车。其他车我坐在驾驶位,分开膝盖,一定会碰到车门或者中间挡位台那个地方。我自己对这个是很在意的,因为这个姿势极大影响了我在驾驶位的舒适度。

15、(1014补)忘了提tesla的厂家直销模式。我个人是很喜欢这种模式,感觉大幅降低了买卖双方的成本。以前买油车与4S店销售打交道,完全就是一个博弈的过程。价格、赠品似乎都有各种空间,都得不断博弈和谈判。真心觉得累。可能有人喜欢这个过程,但就我而言,觉得纯属是浪费精力和时间。我愿意把讨论的时间放在对车辆技术和应用场景的讨论上,实在不喜欢讨价还价。这也是能够快速下订,快速提车的重要原因。

不好的方面:

1、减震确实不好。特别是在类似小炮弹坑那种路面时,车感觉是蹦蹦跳跳的,像个几万块钱的车。仔细研究了一下,感觉主要问题可能是胎压(不太确定)问题。tesla把胎压设置在2.9,整个减震都会偏硬。曾经在网上看到别人讲,降到2.5会有很明显的改观,但是没试过,所以不确定。

(1008补:确认了,在低胎压的情况下,减震会大幅度改观。最近天气变冷,也跑了寒冷的地方旅游。胎压曾经最低到过2.4。就我个人感觉,胎压到2.6之后,减震就明显改观了,特别是在过坑的时候。在我使用的场景下,电耗并没有显著的增加。)

2、单踏板模式我持保留意见,感觉有点反油车司机的直觉。之前开了差不多接近20年的油车(无事故),开了tesla之后就用那个“单踏板模式”(其实就是“保持”模式)。才两天,在某个紧急情况处理时,我居然第一反应不是换脚踩刹车,而是踩油门……(而且确实踩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去踩刹车)。

当时那一瞬间我背上汗毛一下全竖起来了,被惊吓得厉害。后来仔细思考了一下整个反应过程,个人判断是长期油车养成的习惯与开tesla单踏板模式之间身体直觉矛盾造成的。从此之后,我只用“缓行”了。虽然电耗会高些,但是我仍然强烈建议最好都设置为“缓行”,虽然可能失去了所谓“单踏板模式”,但是个人觉得这样更符合油车司机常年的身体直觉习惯,也有一个比较平顺的能量回收制动。tesla交付时的新车主培训的时候,我记得当时讲解员也讲了,建议新车主都用“缓行”,估计是还是刹车门事件的问题。

3、电脑对于静止车辆判断失败几率很高,很多路障无法判断,而且自动驾驶非常依赖地面划线。所以我对于自动辅助驾驶,是真的只当成“辅助”,不敢真的让它“自动”。当发现道路设置不是规范的,或者路上出现施工这些电脑无法判断的设置时,我一定不会用自动辅助驾驶。

4、跑长途的时候,充电是个麻烦事。即使路上有充电的地方,但是确实会增加路上消耗的时间。

5、城区外,县城乡镇、高速、国道这些地方的三方充电桩,总是薛定谔的猫的状态。你不到跟前,是永远不知道它们能不能用。即使是tesla自己的超充,在偏远点的位置(三四线城市),偶尔也会遇到意外不能用的情况。虽然遇到的问题次数不多,但确实会带来心理上因为不确定造成的恐慌感。

6、(0914补)轮毂太容易擦伤了。看了一下,一切都是那个扁胎的锅。轮毂外凸,同时扁胎的轮毂太矮了点。别的车侧方位停车是擦轮胎,tesla是擦轮毂……很无语。

7、(0914补)还是有10%的场景是不好用的。比如……我想去西北大环线,我想去四川西部旅游。那一路的补电实在堪忧。目前的充电设施建设,只能叫做能用,距离方便还很遥远。

8、语音识别是垃圾(0922补)。看得出tesla非要走自研这条路,在语音识别功能的投入明显少得可怜,最后做出来的语音识别,实在垃圾,完全被自主品牌友商按在地上摩擦,摩擦。而且,整个语音识别除了处理的关键字单调,要求发音比较严格外,在没网的时候,语音识别等于0。也就是说整个语音识别都是基于云端的,带来的问题是识别反馈速度慢,对网络依赖性很大。

9、(0926补)跟联通的合作。三大运营商,tesla选了最拉跨的联通……叹气。

10、(0926补)车门太重了,或者叫做太紧了?需要用比较大的力气才能开关门。我不知道是我的个例,还是普遍现象。最近看着家里小朋友每次费力开门,然后小心地上下车怕被夹着,心里就觉得很不开心。

11、(0928补)部分工业设计确实偏激进。比如我感受颇深的就是后车门取消机械开门。前车门虽然是有机械开门的按钮,但是后车门没有。

(0505补)用了这么久,必须如实承认一个问题,我不赞同modelY的工业设计理念。感觉tesla完全是在拿性能车的思路在做量产家用车,这是与modelY本身应该的定位不一致的。modelY应该是好用、安全的家用车,能够带着一家人舒适地出门玩耍。想吐槽的小问题很多,比如:1)第二排的舒适度作为家用车来说,真心不及格;2)本来车辆减震就不好,第二排靠窗位还砍掉了顶部拉手,导致第二批乘员在颠簸的路途中不舒适;3)杯架没有限位器,颠簸中杯子在里面晃晃荡荡;4)缺乏必要的实体按键,对于驾驶过程中的操作准确性提出了很高的挑战。诸如这些等等。

12、(1008补)雨刮不好用。自动模式经常犯傻,与我的期望摆动速度始终有差距。当然这也没啥,毕竟市面上我还没看到过足够聪明的自动雨刮。但是当我需要手动介入,控制速度的时候,非要在屏幕上操作,就有问题了。我必须移开视线,去操作大屏幕的左下方。我觉得这是很不合理的设置。这个时候我就无比怀念机械控制的雨刮。当然也可以解决,就是先开AP,然后移开视线,再去屏幕上操作……但这很不方便。

(20220221补)经过2021年圣诞升级之后一连串大大小小OTA升级,最近忽然意识到一个现象:雨刮变聪明了。这很有趣,最近雨刮的存在感很低,我几乎都没怎么手动操作过,也都没意识到这个事。比如,前几天下雨开车的时候,我看着前挡上的雨滴刚在想是不是该刮一下玻璃了,雨刮就刮了……节奏的控制明显不再是标准的挡位,似乎确实是在根据前挡的雨滴数量在做判断。目前这个雨刮智能判断程度,我个人觉得是我见过最聪明的雨刮了。小小开心一下。

·13、(1008补)转弯灯提示音太小了。小到我需要很费力才能分辨出转弯灯的声音,如果有音乐、路噪这些时,经常还听不到。可能在tesla的工程师们的感觉上,响亮的转弯灯提示音不够优雅。但问题是,现在我经常需要去看屏幕确认转弯灯是否在持续闪烁。完全不明白tesla工程师们的做法,他们都是顺风耳吗?

14、(1101补)对于成人来说,第二排的座椅舒适度太差了。小朋友,个子矮的人可能感觉还好,但稍微高点的人都会觉得第二排补舒适。

15、(1116补)讲句实话,modelY的那块顶部的天窗玻璃,个人以为是有点理想化了。帅气是帅气,很吸引眼球,但实用性也就那样,新鲜感一过,抛开帅气好看这些感性的东西,这么大面积的天窗玻璃,剩下的全是缺点。

16、(1209补)经过一段时间确认和研究,我基本可以肯定tesla所使用的intelATOM媒体控制芯片以及配置4G内存,绝对是一个用户体验的大短板。音乐、导航、车辆控制这些功能还没啥问题,但是娱乐功能里的游戏和视频,明显是不足的。长时间使用娱乐功能后,卡顿、死机、黑屏、闪退这些问题就会大概率出现,基本上都是因为这个芯片和内存控制两个方面造成的。听说新款modelY性能版已经开始使用AMD芯片,只能羡慕一下了,期望厂家能够提供老款车辆的芯片升级服务。

17、(20220104补)最近才发现到tesla的行车记录仪不是自动记录……这感觉很吊诡。市面上绝大部分行车记录仪的逻辑都是自动记录存档,然后存满了循环删除老的视频片段。但tesla是不会自动保存的,需要人工操作进行保存。如果没保存,就没了……这带来一个问题:真发生事故的时候,由于慌乱,忘记保存视频,会导致没有行车记录仪存档。猜测tesla没做这个功能的原因是所谓国内数据安全的问题,怕被人指责服务器不在国内,又随时在录像,会泄密。

个人的建议:

1、建议对于大部分司机而言,驾驶选项中的设置,全部设置为最左边的选择。我个人认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是最符合大部分实际使用的选择。所谓“单踏板模式”,虽然很多人说自己习惯了,但是根据我自己的感受,大脑以为的习惯,并不代表说身体反应真的习惯……所以我持保留意见。

2、自动辅助驾驶,不要真的当成“自动”,它确实是“辅助”。即使是未来FSD新版本上线了,也别依赖它。道路上的物体、车辆千奇百怪的,我是不信它能够100%全部判断出来,即使是有大数据做深度学习,也不可能做到100%。

不好不坏的方面(个人觉得的):

1、售后中心确实没有豪华感,精致,也很简单。整个等待区,零食(全是旺旺雪饼?)都是在角落里,然后放了几瓶矿泉水,也没有美女站那服务,种类非常单一。如果是有其他需求,饮料和零食,都在一个自助付费冰柜里,自己扫码花钱买。咖啡机的豆子不错,咖啡味道挺好。不过我估计正常情况下,一年才会去一次,也无所谓了。

2、车内的内饰确实简单……不过各有所爱吧。比如我老婆就很喜欢这种简约风格(极端的是她在油车里,同时喜欢奔驰的内饰)。不过我后来也想明白了,按照我装修房子的经验,我喜欢的装修还是最简单的那种,硬装不需要太多元素。如果有什么喜欢的,可以通过软装来补充。而且简单的装修,元素更少,感觉更耐看些。

3、客服基本到位。我其实更喜欢tesla这种略有距离的服务。我个人喜欢与车商之间,大家划清楚彼此沟通界面,你能帮我解决什么,做好就行了。需要我做什么,也一开始讲清楚,别让我发懵就成。别一天到晚像个闹钟一样在我面前刷存在。我只是买车,然后用车,也有自己的社交圈,不想扯太复杂的东西进去。总体来说,我觉得tesla基本还是在我接受范围之类,该做的,他们都做了,我不期望他们做的,他们也不会做。

4、电脑屏幕会出现“幽灵物体”,比如莫名其妙在旁边识别一个公共汽车,甚至识别出车旁边有人……一切还是识别算法的问题。所以我一直强调,别100%相信所谓的自动辅助驾驶,吹上天了我也不敢信。

5、(0928补)前挡风玻璃的上半部分,完全可以做一截太阳膜,用于遮蔽阳光直射。市面上有很多车都做到了,前挡的上半截会有一层深色太阳膜。modelY那个前挡的幅度,上面一截很容易受到阳光直射,影响前排。估计没这么做的原因是为了外观看起来更清爽??有时候总觉得tesla为了它的审美,牺牲的东西有点多。

6、(1009补)住的小区里tesla有点多。有次恰好遇到3台tesla和我的停一块,屁股对屁股那种。我拔下我的充电枪,周围一圈tesla的充电口全部一起打开……场面很喜感。

7、(1116补)最近还意识到一个问题:洗一次车的价格居然比加满电还贵。虽然明知道这很正常,但心里难免会潜意识产生对洗车店的不满情绪(虽然明知道这种想法不合理)。还有就是,有次在外面补电,花了20多块钱,而我直觉认为只有14元左右,还站在充电桩旁边为这几块钱按了好一会计算器,还反复查验行驶里程,进行验算……这在当初开油车时是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做这种事……每次想想都觉得是一种很有趣的心理转变。

8、(12月21日补)犹豫了半天,还是把这个问题放在“不好不坏”吧。就是modelY的传感器相互干扰问题。有时候在堵车跟另外一辆modelY的时候(不是所有的modelY),明明距离前车有1米多,但前传感器已经开始不停报警,提示距离过近,提示停止。我打了400电话,并按照他们要求提交了视频。后两天,客服又跟我沟通了两次,第3天告知我已经在tesla中心复现了这个情况,并提交研发部门处理,预计后续会通过软件升级方式解决。截至到目前,我没有再遇到这种情况,但我不确定是否得到了解决。毕竟之前遇到的,也不是跟每一台modelY都会出现这种干扰。而且这个问题也不算大问题,只是遇到了有点烦。后续再看看吧。不知道有车友遇到过不?

9、(20220104补)没有FM收音机。虽然有网络数字在线电台,相比传统FM收音机,也有很多好处。比如音质更好,更稳定,能收听的电台更多。但是有两个问题无法规避:一是延迟问题,目测节目会比FM收音机有约1分钟的延迟,有时候总会想起汶川地震时,当年我第一步官方消息就是从汽车收音机来的;二是没手机网络的时候,收音机就不能用了(这时候继续吐槽拉跨的联通网络)。

其他网上看别人遇到的,但我还暂时没遇到的问题:

1、共振:暂时没出现。我曾经在汽车之家看过一个解决方案,就是把后备箱两侧的洞都填满东西。我确实也填满了各种睡袋,盒子,矿泉水之类的东西……

2、死机:暂时没遇到,也不希望遇到。

(1014补)关于死机,看到一个说法。据说根源是intel的媒体控制芯片的一个什么问题。结合我的使用,平时很少使用娱乐功能中的视频、网页、游戏,用的最多的就是导航和听歌。我偶尔用用娱乐功能,OTA升级的时候又会重启清理缓存了。我不清楚我到现在没遇到死机的原因是不是在于此。希望有经验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一起讨论一下。

(1101补)前两天打飞机游戏(就是那个什么傲气雄鹰),连续打了差不多接近2个小时,游戏直接打崩掉。然后整个车机都卡得要死,音乐隔几秒卡2秒那种,倒车的时候也读不出摄像头,图像一直转圈。所有窗口的拖动都是一顿一顿的。一看就是系统内存不足的问题。主动重启解决。看来那块媒体芯片或者媒体用的内存确实存在问题。

3、玻璃上下时与胶条摩擦的吱吱声:暂时没遇到。

4、低速刹车的吱吱声:冷车偶尔出现,似乎属于偶发性事件,再观察观察。

modelY不显性化的部分优点:(0922更新)

有些优点是不显性化的,但是我个人觉得很重要:

1、行业领先的智能化和集成化的电控系统。线束长度从modelS的3km,到model3的1.5km,下降到现在modely的100m(号称?),说明tesla的技术路线是明确并且坚定的,而且确有成效。

2、行业领先的动力系统的集成化。好像tesla用的动力控制系统的体积是最小的?就算不是,至少,大概也是行业前列的吧。能够用并不大的车身整出一个前备箱,动力还没有减弱,电耗没有增加,至少说明整个动力系统的集成化确实做得很好。

3、算力芯片强大。配置了两块自研的HW3.0,单块72TOPS,互为备份(未来可能潜在有并行计算的可能?)我不知道现在哪个车的芯片算力超过HW3.0了。记得2021年初看芯片比较的时候,好几个我很关注的新能源车的芯片算力还在个位数。

4、公司的AI技术能力确实行业最强。这部分不用多说了,tesla本质上是一个AI技术公司,大量资源都投入到了AI算法的研究上。我个人觉得目前这部分是没有哪家公司是能超越的。

5、行业领先的热泵技术。网上一大堆吹的了,和能耗息息相关,确实是行业领先的研发能力体现。

(1008补)跑了回高原,气温5-18度。路途中全程空调自动,吹的热风,海拔在3200-3600样子,能耗120-150。这个热泵看来比想象中还好。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039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