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本田CR-V底盘在保留与思域相似技术平台的基础上,针对SUV特性进行了针对性优化。前麦弗逊悬架结构稳定,下控制臂强化处理提升强度和刚度。后悬架采用铝合金下控制臂,减轻重量同时保持优异性能。电控多片离合器式中央差速器实现灵活扭矩分配,但越野性能受限。底盘部分虽未完全封闭,但设计合理考虑空气动力学及传动轴保护。总体而言,新CR-V在底盘设计上展现了本田对SUV车型需求的深刻理解与精准优化。
就在一年前,全新的本田思域(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策)上市,当时我只关心一件事:它的底盘怎么了?新旧车型有什么区别?发现(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策)其后悬架其实取消了L型下控制臂,改为E型多连杆等“标准”结构。作为同技术平台的全新本田CR-V(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策),是“加高放大版”思域吗?我不这么认为。
○型号描述
看来本田是认真的。新时代不仅要有直喷+涡轮,还要有本田技术研究院在坦诚和坦诚中最终听取了市场建议并改进了NVH和底盘设计。暂且不谈今天的主角。以全新思域为例。从车主的真实反馈来看,E字型多连杆带来的效果在操控角度和舒适性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步,近乎封闭的底盘和静音轮圈的加持也让它看起来“良心”了不少,时至今日依然火爆。
○底盘全景显示
前悬架结构
和上一代一样,全新CR-V采用了前麦弗逊悬架结构,这在这类SUV中非常常见,但新老两代“麦弗逊+多连杆”并没有交集,而全新CR-V在技术上更接近全新思域。与同技术平台的思域相比,由于其SUV的身份,新CR-V对强度和刚度的要求更高,因此新CR-V在下控制臂上进行了一些强化处理。
○前悬架细节
这种设计并不是新CR-V独有的,而是存在于许多横向发动机模型中的优化设计。这种万向节可以更好地优化两个半轴的几何角度。阻尼块更多的是为了优化NVH,减少半轴带来的异响。
从前悬架来看,这款车在结构、选材等方面都属于同级别的平均水平,各方面都显得中庸普通,普通正统,除了全框副车架,似乎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但与全新思域相比,它在下控制臂方面实现了一定强度的优化设计。
后悬架结构
与前悬架相比,后悬架似乎有一些“材料”。一个巨大的铝合金下控制臂可以表明,新的CR-V仍然有一些优化设计,尽管它是同源的。与传统钢材相比,铝合金具有更好的轻量化特性,当然其成本也更高。
后悬架细节
电控多片离合器式中央差速器,顾名思义,通过一套离合器实现前后轴之间的扭矩分配。至于有多少扭矩分配到前后轴,取决于四个车轮的状态,由ECU反馈的处理信息决定。这种四驱系统虽然简单便宜,但由于多片离合器容易过热的问题,注定难以应对高强度越野,而且其扭矩调节范围有限。
与前轮相比,由于后轮更靠近客厢后排座椅,为了让乘客得到更好的舒适性,为后轮拱衬选择更好的隔音材料是一种合理的设计方案。
其他细节
虽然新CR-V底盘中间部分没有完全封闭,但这种设计是由于传动轴等因素的存在,使得新CR-V的底部护板无法完全封闭。然而,在这样的覆盖范围内,仍有改进的余地。此外,左右局部护底板前端也有大斜角设计,可以优化空空气动力学。
这种“截止”处理并不是全新CR-V设计所独有的,很多SUV车型的传动轴都会在中间进行处理,以保证传动轴能够更靠近底盘,从而增加车辆的纵向通过角度,降低碰撞损坏传动轴的风险。
○两个更高级的亮点
编辑摘要:
看完新CR-V的底盘,相信你会对本田和技术平台车型的区别有更深的理解:虽然技术和思域一样,但在很多细节上还是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对于CR-V来说,是一款需要更高强度和刚性的SUV,所以会在同样结构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下控制臂。要做大,本田似乎并没有因为“平台”的概念而局限于产品。同样的结构,不同的优化,可以达到完全不同的效果,这也是他们想要的。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084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