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是过渡产品吗?为什么说纯电汽车为主?

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是过渡产品吗?为什么说纯电汽车为主?_58汽车

国外的新能源车定义有很多种。但中国现阶段的乘用车新能源电车定义的车只有两种:插电式混动和纯电。现在的插混主流就是汽油发动机+电机+大容量蓄电池。大容量蓄电池(动力电池)可以通过外界电源进行充电。按照发动机和电动机的结构分布,可以分为串联/并联/混联的方式。如果要说汽车界的发展的未来,肯定是纯电汽车为主。工作原理简单,动力电池输出电流,通过控制器驱动电机正向或者反向运转,带动车辆前进或者后退。纯电车的优点很多,零排放,极低噪音,结构简单易维护,加速快,充电费用低,政府补贴上新能源绿牌。现有的缺点就是充电时间长,续航里程焦虑(热空调、高速上的续航明显下降),价格相对较高,电池热管理不佳,寒冷地区不适应。但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和改善,续航越来越长。热管理的进步,耐热耐冷程度上升,安全性提升,纯电车占据未来的绝大部分市场,这一点在汽车业界已经达成了前所未有的共识。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属于过渡产品,实际也是理所当然的。但我们也要看到这个过渡的时间,并非是一个短时间,实际这个过渡时间和纯电车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纯电车发展快和好,市场渗透率高,那么这个过渡的时间就会变短。反之纯电车如果还需要5-10年才能全面超越传统燃油车(安全/续航/智能),那么插电式混动兼具两者(燃油/纯电)的优点,也就还有存在的空间。因为插电式混动对比燃油车要省油少保养,对比纯电车又有长续航没有充电焦虑,而且还能拿新能源牌照,享受新能源车的免税政策。但是如果纯电车保持着现在高增长的态势,渗透率达到了一个阈值,比如说35%,而插电混动车的渗透率达到了10%,整体达到了45%的渗透率。那么国家对于整体新能源车的政策会不会有所变化?我们在汽车大V群里,为这个争论了半天,得到的差不多的结论是,国家政策肯定就不会这么大力度扶持新能源车了。因为一个潮流如果开始了,就不需要后面有人大力推,市场本身也会开始逐渐迎合这股潮流。那么国家可能会从税费/保险,新能源车电费上,逐步撤销对新能源车的政策倾斜。我们回看下新能源车的相关数据:2020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为5.8%。XXXX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为13.4%。2022年5月新能源乘用车销售42.7万辆,渗透率达26.3%。其中纯电乘用车销量为32.7万辆,渗透率为20.1%。插混乘用车销量为10万辆,渗透率为6.2%。今年的预测,新能源乘用车的单月大概率会破30%的渗透率,在某些城市甚至可能达到40%以上的渗透率。而如果按照这个态势,那么用不了几年,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就会达到国家调控的阈值。那个时候新能源车已经大批量取代燃油车了,成为了市场的主流,国家就没必要继续花钱大力促销了。那么首当其冲的就是插混乘用车的相关优惠政策取消,比如没有了新能源牌照,加收购置税等。如果那个时候的纯电车的安全/续航比现在有了一个很明显的提升,那么大家肯定会优先考虑纯电车,插混乘用车预计就会迎来一个较大的冲击。然后接下来两年,估计就是纯电车的优惠政策逐步取消,专用充电的电费上涨等政策的逐步出台。但终归,纯电车会取代燃油车成为市场的主流,而插电式混动会和传统燃油车抢占剩下的市场,最后双双逐渐萎缩。(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国外的新能源车定义有很多种。

但中国现阶段的乘用车新能源电车定义的车只有两种。

一种是插电式混动,一种是纯电。

现在的插混,主流就是汽油发动机+电机+大容量蓄电池。

大容量蓄电池(动力电池),可以通过外界电源进行充电。按照发动机和电动机的结构分布,可以分为串联/并联/混联的方式。

如果要说汽车界的发展的未来,肯定是纯电汽车为主。

工作原理简单,动力电池输出电流,通过控制器驱动电机正向或者反向运转,带动车辆前进或者后退。

纯电车的优点很多,零排放,极低噪音,结构简单易维护,加速快,充电费用低,政府补贴上新能源绿牌。现有的缺点就是充电时间长,续航里程焦虑(热空调、高速上的续航明显下降),价格相对较高,电池热管理不佳,寒冷地区不适应。

但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和改善,续航越来越长。热管理的进步,耐热耐冷程度上升,安全性提升,纯电车占据未来的绝大部分市场,这一点在汽车业界已经达成了前所未有的共识。

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属于过渡产品,实际也是理所当然的。

但我们也要看到这个过渡的时间,并非是一个短时间,实际这个过渡时间和纯电车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纯电车发展快和好,市场渗透率高,那么这个过渡的时间就会变短。反之纯电车如果还需要5-10年才能全面超越传统燃油车(安全/续航/智能),那么插电式混动兼具两者(燃油/纯电)的优点,也就还有存在的空间。

因为插电式混动对比燃油车要省油少保养,对比纯电车又有长续航没有充电焦虑,而且还能拿新能源牌照,享受新能源车的免税政策。

但是如果纯电车保持着现在高增长的态势,渗透率达到了一个阈值,比如说35%,而插电混动车的渗透率达到了10%,整体达到了45%的渗透率。那么国家对于整体新能源车的政策会不会有所变化?

我们在汽车大V群里,为这个争论了半天,得到的差不多的结论是,国家政策肯定就不会这么大力度扶持新能源车了。因为一个潮流如果开始了,就不需要后面有人大力推,市场本身也会开始逐渐迎合这股潮流。

那么国家可能会从税费/保险,新能源车电费上,逐步撤销对新能源车的政策倾斜。

我们回看下新能源车的相关数据:

2020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为5.8%。

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为13.4%。

2022年5月新能源乘用车销售42.7万辆,渗透率达26.3%。

其中纯电乘用车销量为32.7万辆,渗透率为20.1%。插混乘用车销量为10万辆,渗透率为6.2%。

今年的预测,新能源乘用车的单月大概率会破30%的渗透率,在某些城市甚至可能达到40%以上的渗透率。

而如果按照这个态势,那么用不了几年,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就会达到国家调控的阈值。那个时候新能源车已经大批量取代燃油车了,成为了市场的主流,国家就没必要继续花钱大力促销了。

那么首当其冲的就是插混乘用车的相关优惠政策取消,比如没有了新能源牌照,加收购置税等。如果那个时候的纯电车的安全/续航比现在有了一个很明显的提升,那么大家肯定会优先考虑纯电车,插混乘用车预计就会迎来一个较大的冲击。

然后接下来两年,估计就是纯电车的优惠政策逐步取消,专用充电的电费上涨等政策的逐步出台。但终归,纯电车会取代燃油车成为市场的主流,而插电式混动会和传统燃油车抢占剩下的市场,最后双双逐渐萎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181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