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座舱和传统座舱的区别是什么?智能座舱与传统座舱的真正区别

智能座舱和传统座舱的区别是什么?智能座舱与传统座舱的真正区别_58汽车

智能座舱与传统座舱的主要区别在于交互方式和用户体验。传统座舱依赖于用户的明确指令来执行任务,而智能座舱则通过学习用户的习惯和偏好,主动提供服务。智能座舱能够自动调节环境,如温度和音量,而不需要用户每次发出指令。此外,智能座舱还能通过传感器和网络连接,提供对外部环境的感知,但关键在于如何平衡信息的显示和驾驶的干扰。智能座舱的目标是提供更加个性化和贴心的服务,而不仅仅是执行命令。这种差异体现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服务的转变,旨在提升驾驶体验和安全性。

冷门问题就直舒观点,区别有两层:

传统座舱与智能座舱的差距不在于硬件上,而在于思想上。

传统座舱实现的是“指令与响应”。它也能依靠语音、手势甚至是生物特征与人交互。交互的目的是获知人给予的明确指令,而后让各硬件去完成指令。评价传统座舱的好坏只有两个指标。

智能座舱实现的是“识别与服务”。智能意味着不需要你去给予命令才去执行动作。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无论在夏天还是冬天,永远能自动把空调温度调到最适宜。而不是你去喊:小明小明,把温度调到26,小明小明把音乐音量调大。它应该能记录你的喜好,熟悉你的习惯,成为你的私人秘书。

这二者的差距就如同职场里的“小笨”和“大明”。作为一名在职场摸爬滚打八九年的小白人,经常会发现身边同事做事的差距。

小笨在领导交代任务时,反复与领导确认是不是这样,是不是那样,然后按照确认好的指令去完成工作。

但其实在安排任务时,领导也没想好这个事情该怎么做,这个报告该怎么写,这个措辞该怎么用。这需要你去思考,如何做好事情,写好报告,最后再署上领导名字,让领导满意。越是级别高的领导,任务指令越模糊,往往只是提出个想法。

大明就是那种领导一说就知道事情该怎么干的人,把领导伺候的服帖,所以大明也当了领导去伺候更高级的领导。实在摸不透意图和喜好时,大明会提出多个相对成熟的方案让领导选择。

传统座舱与智能座舱的差距就是职场里的小笨和大明。

钱钟书说“婚姻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汽车座舱也是一座围城,人在车外,总想着进去坐着。人在车内,又总想着能感知到外部环境。智能座舱与传统座舱的另一个区别就是能否让舱内的人如同身处舱外一般清楚的感知到周边场景。

要做到这点真正难点不在于识别外部环境,而在于干扰尺度的把握。

识别以及信息显示通过Tbox或者域控制器连同传感器以及云网络,未来都可以实现,我个人认为并不是难点。

但是这些信息有了之后,该怎么显示给人,以怎样的强度显示这很难。尤其是你同时还处于驾驶中,或者中控屏上有其他任务在的时候,该怎么不干扰的情况下去出现这些信息。当有危险的时候,又该如何提醒?用语音还是机械反馈?

提醒过强,你会抱怨它干预你驾驶。

提醒过弱,你会抱怨它不称职。

人其实是很难伺候的。尤其是驾驶中的人,会觉得自己是个领导,凌驾于众生之上,大街上的司机除了自己都是傻X。

传统与智能的区别不在于使用QNX还是Android系统,不在于应用多少,流畅与否。当然这是好的车机的前提。人在车上大部分人时间是导航和音乐,想定外卖时我更习惯掏出手机,而不是喊一声“小明小明”。我不会想在车里看两小时电影,无论它的屏幕多么优秀。

真正的区别在于,它是在机械的执行命令,还是在贴心的提供服务。它是简单的信息罗列,还是温馨的信息提示。

我是车厂秀才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18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