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30日,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在北京召开,本届论坛以“夯实电动化 推进智能化 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汇聚政产学研界的专家代表,围绕全球及中国汽车电动化发展形势、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趋势、动力电池新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大算力、大模型、大数据等多个话题展开讨论,推动智能出行和新能源领域的深度变革与协同发展。
长城汽车CTO吴会肖也在论坛期间接受媒体采访,并详细阐述了长城汽车在智能和领域的战略布局。吴会肖指出,过去十几年里,无论是智驾还是智能座舱都经历了很多起起伏伏,也经历了很多甚至是商业生态运转的转型,作为以品类创新为优势的车企,长城汽车始终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多维度构建核心竞争力将成为长城汽车在人工智能(AI)时代打造新质生产力的敲门砖。
吴会肖透露,在智驾技术层面,长城汽车正在努力从“场景覆盖”到“全链路打通”跨越,并希望通过统一行车与泊车技术栈,构建端到端智驾系统。2025年2月重庆高山场景的直播中,蓝山智驾版展示了从地下停车场到闹市区的全链路能力,实现了车位到车位技术的突破。吴会肖认为,真正的智能车需实现“无缝集成所有场景”,这需要将智驾、座舱、动力等系统深度融合,形成类似人类大脑的多层决策架构——底层以安全为底线,中层结合环境感知,高层实现个性化服务。
在研发投入上,长城2024年投入近百亿元,九州超算中心支撑了智驾算法的快速迭代,而Coffee OS 3系统通过AI赋能,实现了“五好座舱”(好看、好用、好玩、好听、好聪明)的升级。吴会肖透露,长城正探索具身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结合,与宇树科技合作探索工厂和与车关联的应用场景。
作为一名女性管理者,吴会肖还以独特视角,强调了用户共情在智能化设计中的重要性。她提到,早期测试中曾因六岔口场景的路线不可视导致用户信任危机,这促使团队优先优化感知系统的透明化呈现,例如通过AR-HUD实时展示智驾决策逻辑。在座舱设计中,她关注家庭成员的差异化需求,如老人/儿童的个性化适配,并推动Coffee OS 3支持多屏交互与情感化语音服务。
对于“全民智驾”趋势,吴会肖认为技术普惠需与安全底线平衡。长城通过哈弗枭龙Max等产品将高阶智驾功能下探至主流市场,以低成本方案降低体验门槛,同时强调“安全、高效、流畅”的核心诉求。她指出,L3级自动驾驶的落地需与法规和商业环境协同,长城已布局冗余架构,“计划基于商业环境推进L3的计划”。
作为中国车企首位女性CTO,吴会肖坦言接手技术中心后面临双重挑战:既要推动技术自研,又需重构组织文化。她提出“用户思维+经营思维”双轨制,调整研发流程以兼顾短期用户需求与长期效益,并通过每月100公里真实路测、用户共创直播等活动强化工程师与用户的连接。在团队管理上,她倡导技术民主化,打破部门壁垒,不断加速技术落地进程的推进。
此外,长城的全球化战略同样聚焦智能化。2024年,长城汽车海外销量达45万辆,2025年目标一定会进一步提升。吴会肖表示,技术出海以“全球标准开发+本地化适配”为核心,并将通过生态合作(如与华为在HiCar、海外花瓣地图等领域的协同)提升品牌溢价。
吴会肖认为,AI将重构汽车行业的竞争逻辑。长城正从“软件定义汽车”向“AI定义汽车”转型,其核心是通过数据、算法、算力的协同,实现从感知到决策的全链路优化。在吴会肖的构想中,智能化的终极目标是“让智驾成为安全带般的标配”。她强调,长城将坚持技术普惠与生态开放,通过“过度研发”策略保持领先,同时以用户为中心,重新定义智能汽车的价值坐标。
从传统车企到AI科技公司,长城的转型折射出中国汽车产业的深层变革。吴会肖以女性特有的共情力与工程师的务实精神,推动着长城在智能化浪潮中走出一条独特路径——技术向内扎根,体验向外生长。正如她所言,智能化的本质是回归人性。
原创文章,作者:阎明炜,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8802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