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不仅是获得交通工具,还带来多重附属价值:一是潜在的危险性,需警惕驾驶安全;二是出行思维转变,扩大生活半径;三是提供独立空间,成为精神避风港;四是作为服务载体,享受新兴科技便利;五是彰显个人标签,体现身份与品味。
基础价值就不说了,直奔主题说附属价值。
大杀器
对不起我要先煞煞风景,说点不好听的。当你买了一辆车,首先是买了一个有巨大能量的铁盒子,一个非常好用的自杀工具,一个对社会有危害的大杀器。
一想到危险,你可能会想到枪炮,想到管制刀具,想到穷凶极恶的歹徒……但实际上那都是小概率事件。尤其是在我国治安如此良好的情况下,车是绝大部分普通人日常接触到的最大杀器,马路是大部分人日常所处的最危险的地方。
驾驶汽车不是一种基本人权,而是经过学习、考试后取得的一种马路特权。当你脚踩油门、手握方向盘的时候,心里务必要有一根弦始终悬着:
在我的屁股底下,是一个1.5吨重的大杀器。稍有不慎,就可以对路边的行人、其它的车辆、以及车辆中的自己,带来无法挽回的损伤。
出行思维
这个很多人说过了。
生活半径的变迁,对距离的理解,对参加一些活动、爱好等等事物的决策,旅行方式的变更,甚至对吃饭喝不喝酒的影响,等等……我认为都属于此列。
这是本题下最多答主提到的部分,不多说了。
独立空间
汽车有时候就像我们在玩沙盒游戏时候的「安全屋」,是一个安全、放松、可依靠的独立空间。
单独说可能不那么好理解,但如果你经历过开车回到家时默默听音乐的灵魂时刻,经历过工作累了去车上眯会儿休息一会,经历过风雨雷电交加时一人一车的艰难前行,经历过和爱人吵架被赶出家门后在车里求得一线空间……一定会明白我在说什么。
就好像我经常在跟圈内人争论,对于一辆车来说,比三大件更重要的,是白车身。因为车身形态决定了一辆车的基础类型,车身承载着所有零部件,车身保障着被动安全,车身还提供着最基本的——空间。
服务载体
有些功能是以前的车所不具备,但当下会被主机厂作为主要卖点的。
传统派的比如紧急救援,关键时刻真的是能救人命。你见过最人性化的设计是什么?
比如蔚来的NioHouse,以及鼎鼎大名的一系列服务。我真就认识有人为了使用NioHouse方便而买蔚来的。
再比如我买了小鹏以后,每次OTA更新以及参与内测,都能感受工程师对未来出行的一步步探索,这种参与感也是以前没有的。
个人标签
翻译成中国话也就是面子。
脱离开标签谈商品,是掩耳盗铃。技术是在车吹们喜欢标榜的成熟欧美市场,车依然是有标签的,甚至比中国更加丰富。
我们的标签主要是基于价格,而他们的标签,由于整个社会对车辆整体了解度更高,也就更加细致分化。去看TopGear就能很明显感受到,车如其人是他们评车的基本思路之一。
大部分情况下,你选择了一辆车,也就选择了一种标签贴在身上。虽然这并不能影响和改变什么,但确实存在。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193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