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岛城交通车票发展,老车票串起青岛印记吗?

回顾岛城交通车票发展,老车票串起青岛印记吗?_58汽车

交通票据不仅是历史的缩影,更是城市发展的见证。青岛的交通票证,从1948年的马车票到五十年代的预售票,再到八十年代的月票,每一张都记录着岛城交通的变迁。从手撕车票到IC卡的普及,这些票据见证了青岛公共交通的演进。早期的马车、老式汽车,到后来的公交车、出租车,每一种交通工具的更迭都映射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五十年代的预售票,不仅简化了购票流程,也反映了当时公交系统的创新。而人力车的消失,三轮车的兴起,再到出租汽车的普及,每一次变革都是城市交通发展的一个缩影。这些车票,不仅是收藏品,更是青岛人共同的记忆,它们承载着城市的历史,也预示着未来的发展。如今,青岛的交通网络更加完善,人们的出行选择更加多样,而这些旧车票,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是青岛人心中永远的珍贵记忆。

交通票据是历史的浓缩与见证,透过一张张极具年代感的泛黄车票,回顾了青岛交通票制迭代更新的过程,也浓缩了岛城城市交通的发展变迁。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这一组青岛市交通车票回顾,由岛城文史与收藏研究者张冠英老师收藏并提供。自1999年青岛市大规模推行公交IC卡,手撕车票已经越来越少见,因此这些车票就是岛城交通的历史见证。

1948年,美国记者卡尔·迈当斯拍摄的青岛街头马车。

马车票

老式汽车

青岛早期公交车票,汽车运输业客车运输券(室内—四方)

老式汽车

青岛早期公交车票,汽车运输业客车运输券(室内—四方)

青岛早期公交车票,青岛市交通公司(三路)全程票。

老式2路电车

五十年代青岛市交通公司预售票首页

珍贵的五十年代预售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为便利乘客简化购票手续,在当时发行了这种预售乘车券,预售票上车交乘务员撕毁,留下的相当少。预售票是青岛市公交历史上的首次使用。

老式汽车

青岛市交通公司预售票

五十年代预售票,背面使用说明。

青岛市五十年代预售票本票(买10张送一张,合计一本十一张),报销凭证。

五十年代青岛市公交公司工作证

青岛纺管局交通车乘车证(5路)

山东省运输公司青岛分公司短途客票(即墨—城阳)

青岛市交通公司市区线路图

青岛市交通公司郊区线路图

五十年代,一辆驶过堂邑路邮电局的老式汽车。

青岛市交通公司承租客车计费办法

1956年青岛市交通公司路线图

五十年代青岛市交通公司乘客须知

五十年代,一辆行驶在中山路的老式汽车。

青岛市旧币值时使用的车票,这些竖版的票据是青岛公共交通发行的的第一套车票。

至1957年底,青岛市客运线路有13条,途径市北区的有一线(大窑沟—公园—浮山所)、二线(延安路—西镇)、环行线、青沧线、东李线、延山线、青王线、东浴线、青北线等。1958年,又开辟延沙线、东镇—造纸厂、沧口—城阳、青岛—夏庄等4条客运线路。

1948年,太平路上的人力车。

19世纪末,德占青岛不久,拉客人力车即传布到青岛。半个多世纪里,人力车在青岛的城市交通以及城市发展史上留下了浓重的印迹。

1956年,青岛火车站组人力车乘车票。

青岛解放后,人力车因被认为是一种受压迫的交通工具而逐渐受到冷遇,车的数量也在逐年减少。1953年,政府鼓励人力车工人从拉客转为拉货。1956年1月,青岛市人民政府正式宣布取消人力车。不久之后,这种曾在青岛的大街小巷,街头路尾穿行了半个多世纪的交通工具就此消失不见了

八十年代初,火车站泰安路上停放的三轮车和出租车(逄淑才收藏老照片)

青岛市第一客运三轮车合作社

1956年,市政府投资12万元,制造一批人力三轮车。1958年,青岛市对民间运输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全市成立3家三轮车客运合作社。1963年,在市区的港口、车站、医院等处设立15家客运点,采取高峰集中、低峰分散流动接客办法。一直到1979年4月,成立青岛市解放后第一家出租汽车公司—青岛市客车出租公司。此时,大客车、面包车、轿车逐渐替代机动三轮车。

青岛市市南区运输合作社乘车票(三角、四角、五角、一元)

1961年正值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使用的乘车票纸质粗糙。票上写“拉地瓜牙”,不知道是拉回来糊口,还是种地瓜。

早期中山路上行驶的6路公交车

1966年,外地来青革命师生临时乘车证。

文革时期来青岛串连使用临时乘车证,这个票证并非有钱就可买到,而是要凭《革命串联介绍信》才能领取到的特殊物品,也是中国一个特殊时期中出现的历史见证物。

1980年青岛公交25路车票价表

青岛市公交公司内部使用的木制乘车证

青岛公交公司内部使用的木制乘车证

80年代末的湖北路公交车站,停靠的大、小公共汽车(陈昌礼摄)

八十年代使用的月票

1987年青岛月票

1989年学生月票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月票,最初要单位统一办理。学生月票半价。对乘客来说既方便,又省钱,对公交公司来说,省去了售票员找补零钱和收取零钱的麻烦。直至2000年7月1日,青岛市所有公交月票才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九十年代初期,青岛个体小公共开始参与城市客运,公交车小公共同时运行。

1996年,青岛市公交公司本式月票

1997年,青岛市公交公司本式月票

1998年,青岛市公交公司本式月票

1995年7月,青岛取消了卡式月票,换成了本式月票。

本票作为一种有价票据,将50张票订成一本,作为乘车购票的凭证和无人售票的投币方式,乘一次车撕一张票,免除了上车卖票找零钱的麻烦。

1995年至1998年使用的本票预售票,使用这种车票,在乘车站上,产生了以卖这种本票为生的倒票幕利者。以后陆续产生了假票,1998年7月1日被终止使用。

2000年学生用本式月票

1995年以前,所有的公交车都是有人售票,1995年,无人售票实施,公交月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本票”和“月票”一样,成为了岛城人一段难忘的记忆。

小公共汽车票

青岛市城市客运汽车票

小公共的出现,暂时解决了“乘车难”的状况,这是当时的1路小公共。

从1984年新辟运行的三条小公共线路的开始,到九十年代初,这种快捷方便的交通工具已遍布岛城,很受市民欢迎。

1997年10月,市政府决定在3年时间内将小公共汽车转营为出租车。1997年11月28日,青岛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在市内四区逐步减少和取消城市小公共汽车营运方式的通告》,小公共渐渐退出历史舞台。至1999年底,全市小公共汽车全部转营为标准型出租汽车。

九十年代初,行驶中的拉达出租车,(逄淑才收藏老照片)

1979年4月,青岛市组建了第一家出租汽车公司,即“客运出租专业公司”。到1987年,政府统一给出租车安装计价器,不过车票仍然是手撕票据。1993年,俄罗斯拉达出租车因为车价便宜杀入青岛,占据了出租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老青岛至今仍记忆犹新。

那一张张不起眼的车票,同样承载着青岛这座城市的变迁史。

相比邮票,公交车票的收藏比较冷门,通过张冠英老师收藏的这些旧车票,我们可以看到,车票的不断变革,不仅仅是外观和价格的调整,还紧随着社会发展、行政区划的变化,这也从侧面展现了青岛社会经济和公共交通的发展,是时代滚滚向前的一个见证。

如今岛城公路网四通八达,各路公交汽车已深入到乡村各处,青岛人出行有了更多的选择,这一张一张旧车票,也将成为老青岛人永远的珍贵记忆。

本组照片由青岛文史收藏研究者张冠英老师提供。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重新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19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