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苏军坦克发动机功率低于西方的原因何在?

战后苏军坦克发动机功率低于西方的原因何在?_58汽车

苏军坦克发动机功率低于西方,主因在于其技术落后与工业基础薄弱。苏联坦克柴油机长期存在性能不佳问题,如6TD对置活塞发动机虽独特但效率低下,且设计限制了技术升级。此外,苏联车用发动机整体落后,不仅坦克,其他军用车辆也常因缺乏先进发动机而性能受限。直至70年代末,随着卡马兹等项目的引进,情况才有所改善,但整体而言,苏联发动机技术与西方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很多人已经写了苏联坦克发动机和西方坦克发动机的对比,单纯的V2系列的东西也都没啥好说了。

不过两条还得说一点

1,很多人提到的大功率二冲程6TD柴油机,觉得是因为失去了生产6TD的乌克兰,所以现在俄罗斯坦克柴油机不行了。

其实这根本毫无关系,因为虽然V2系列已经老掉牙很烂了,但是6TD也是一样烂得出类拔萃,根本不是什么救星。苏联坦克柴油机是一直都相当烂,无论丢没丢乌克兰。

6TD看着特征是对置活塞的双曲轴发动机,就是气缸是没盖的,把两个活塞放到里面面对面摆好,等里面气体爆燃产生压力后两个活塞相对着后退运动,然后各自驱动一根曲轴,最后再把两根曲轴的输出并车到一起,传输给变速箱,本质上其实是两台发动机公用一个气缸,再进行并车而已。

这个设计,可以把发动机做得很低矮,毕竟是扁平的嘛。不过做扁平了,发动机气缸本身的行程还是没法削减,实际上6TD是低矮但是面积极大的发动机。长度1米6,宽度0.95米,占地面积比T72系列用的B46/B92还大

看图片就知道,实际上用同样的双侧行星变速箱,6TD占用的发动机舱体积,跟B46是一样一样的。

但是……更大的问题是,6TD是两侧直接挂在变速箱上,空间利用率确实很好,不像B-46还要加上一系列复杂的传动支路才能连接变速箱,然而这就是问题之一所在了,B-46这样的设计,其实变速箱传动部分体积并不小,拆掉双侧行星,变速箱的空间还足以塞下LSG3000/ESM500这样的综合变速箱,欧美为T-72升级提供的方案里面就有不少使用了综合变速箱。

也就是,这两者体积一样,但是传统方案还能继续发展,用6TD方案等于堵死了一切进步可能,只能一辈子使用操作困难,加速慢,转弯呆板,维护更换困难的双侧行星变速箱了。

换用ESM500的T-72正在吊装

更要命的是,哪怕是6TD所谓的本体小,其实也是天魔解体大法,因为,6TD是没有散热风扇的。

6TD采用的是引射冷却方式,废气引射冷却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形成的压差,将外部的冷空气吸入,对水散热器、机油散热器等进行冷却,尔后热空气随发动机废气一起排出车外。这样就不用消耗发动机的轴功率来制冷,直接利用废气能量就行。奈何的是,这样的设计,第一是废气没法用来驱动涡轮增压器了,所以只能用机械增压,结果等于省掉的冷却功率变成驱动增压器功率,然后废气引射的热负荷是相当的高,比起水冷-风扇散热麻烦多了。

面积大,高度小的6TD

对置活塞设计,是德国容克斯发明的,最早也是英国坦克先使用,为什么到现在大家都放弃了?是有眼不识金镶玉?把能跟西方发动机比的神器当垃圾扔了?

奇伏坦也是对置活塞发动机

奇伏坦的对置活塞发动机,可以看到两个活塞在一个气缸里面

注意,斯巴鲁之类的水平对置只是两排气缸摆到一个水平面上,并不是一个气缸两个活塞的设计曲轴也只有一套。

而6TD这种对置活塞发动机还有个很大的问题,他实际是有两套曲轴,相当于两台发动机,实际是是要用并车齿轮并到一起的,并车本身就会造成相当损耗,而且复杂度更高。

2,苏联又不是只有坦克发动机烂,实际是坦克发动机还算是里面相对不太烂的,是苏联所有车用发动机都烂。

毛子现在的主力重卡,ZIL-135,看到驾驶舱后面巨大的发动机舱了么,什么给力发动机,这么巨大?

很简单,两台发动机……

毛子当时造不出来合格的柴油机,也没有大功率汽油机可用,只能拿两台汽油机放里面。搞并车齿轮又有点搞不定,所以干脆一台发动机管一边四个轮子,各管一摊。

我们都知道。两台同一型号的发动机,功率转速总是有点区别的,而且随着使用时间增长还会更加明显。这样一台管一边,那等于永远两侧功率不平衡,司机随时都用来扳动方向盘来纠正因为这个不平衡带来的跑偏……

而且别的双发动机车,都是坏掉一台还能凑合跑,这玩意坏掉一台就得彻底趴窝……

苏联冷战时期的绝对主力APC,BTR-60,也是因为找不到发动机,只能用两台ZIS卡车汽油发动机拼起来,也就是嘎斯卡车的发动机两台,二战前引进美国发动机的改版,结果搞出来一个超大动力舱,还极复杂传动系统,性能还差到没法看。

苏联军用轮式车辆,在70年代引进卡马兹厂的工程以前,除了用坦克发动机改的,其他大部分都只能用汽油机凑合,而且往往还是二战前引进和二战中美国给的发动机,一直用到70年代末都还是独一无二选择,到80年代也还占了现役数量的主流。

看起来威猛的乌拉尔375卡车,实际上用的是一台ZIL-135的发动机,还是汽油机,动力肉得很。

苏联轮式车辆的柴油机化,实际上是70年代末随着卡马兹厂以及配套项目的投产,才实现的,之前都是用的油耗高,扭矩小的汽油机混日子。

以欧美列强标准,苏联的坦克柴油机在80年代以前,还是符合可用标准的,只是MB873带来的进步浪潮太强了而已,至于苏联的其他车用发动机,除了卡马兹工程及其衍生品这样的70年代引进发动机,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始终都是垃圾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20887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