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电混动与插电混动有什么区别,如何评价当今市面上的混动技术?

油电混动与插电混动有什么区别,如何评价当今市面上的混动技术?_58汽车

日系混动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市场表现,以及它们与油电混动和插电混动技术的区别。日系混动技术以其独特的特点和清晰的市场定位,取得了显著的市场成功。在纯电动车和插电混动技术的发展中,混动技术被视为现实可行的过渡方案。油电混动技术主要特点是电池容量小,发动机始终参与工作,而插电混动技术则电池容量大,纯电行驶里程长,可以通过外接电源充电。这两种技术提供了不同的使用体验,油电混动更像是油耗较低的燃油车,而插电混动则更接近电动车的使用体验。本田的i-MMD系统是性能导向的混动技术,其在插电混动车型上的应用,提供了更长的纯电续航里程和接近电动车的驾驶体验。最终,油电混动和插电混动各有优势,适合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而日系品牌在混动领域的深耕使其成为值得信赖的选择。

提及当今市面的混动技术不得不提及日系混动。

日系在混动上的神话,从上世纪就开始流传。在丰田推出混动技术之后,本田和日产不甘落后,纷纷迅速的推出了自己的混动技术:本田i-MMD,日产e-Power。

并且,这三家的技术各有特点,定位清晰,都取得了很好的市场表现。

我们都知道,我国在大力推行纯电动车,而欧洲在大力发展涡轮增压和PHEV插电混动技术。经过这么多年在纯电动路线上的尝试和积累,各大车企逐渐意识到,虽然纯电动车,燃料电池汽车也许是最终的发展方向,但是根据现在的电池技术和基础建设程度可以看出,完全实现电动化将经历一个十分长期的过程。混动技术绝非降低碳排放最直接的那个技术路线,却是当下最现实可行的技术路线。

在我看来,这二者几乎是完全不同的使用体验。

油电混动属于中混,主要特点是动力电池容量比较小(1度左右),发动机始终参与工作,纯电行驶里程极短(甚至没有),不可以通过外接插头充电。例如本田CR-V锐·混动车型,动力电池容量1.4度。

插电混动属于强混,主要特点是动力电池容量较大(10度以上),日常中低速行驶发动机可以不工作,纯电行驶里程长(60km以上),可以直接通过外界插头充电。例如本田CR-V锐·混动e+车型,动力电池容量16.3度,纯电里程85km。

从使用的角度来说,油电混合本质是一台油耗较低的「油车」。它的使用体验跟开燃油车没有任何区别,不需要充电只需要加油。而插电混动本质是一台可以加油的「电车」。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中,如果按时充电,那么其使用体验基本跟一台电动车没有太大区别。嘉名曾有同事因为担心燃油过期或发动机长期不启动,而不得不隔一段时间就使他的插电混动车型强制启动发动机。

混动技术的出现,其实核心目的是为了降低油耗。插电混动车型,可以让日常驾驶完全「纯电化」,从燃油经济性的角度来说,相比于非插电的混动,有巨大的优势。还是以嘉名的同事为例,他每天上下班一共20km路程,基本上都是纯电行驶,发动机对他来说不过是以备不时之需,交通的成本极低。

与此同时,插电混动的纯电行驶状态还能给用户带来一些额外的使用体验。

首先是性能。纯电行驶的时候整车由电机驱动,由于插电混动车型的电池容量更大,也支持更大功率的电机,因此当发动机与电机同时工作的时候,整车可以拥有比燃油车和油电混动车型更强的加速性。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在奔驰下一代的AMGC63等性能车型上,普遍采用的是插电混动技术。

其次是驾乘质量。当整车仅由电机驱动的时候,加速的平顺性和乘坐的静谧感都会相比如油电混动车型大大提高。这两点对于高端车型来说,都是非常核心的指标。

还真不一定。

油电混动的单一指标是油耗低,而插电混动的指标除了油耗低,还有动力性和静谧感。面对不同的需求,自然需要不同的技术。油电混动领域的强者,到了插电混,甚至可能出现水土不服。打个比方就能说得更明白。

以油电混动中的功率分流技术路线为例。功率分流混动技术方案,通过一套行星齿轮组,将发动机、驱动电机和发电机连接在一起。通过复杂的控制策略,使发动机和电机协同工作,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

这套系统最大的特点是在城市中低速的工况下十分省油,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点。

比如在低速工况(<40km/h)系统采用电机直接驱动,发动机或者停机或者带动发电机给电池充电。这种工况下一个重要的指标是能否对大油门作出有力的加速反应。功率分流路线的应对方法是使发电机参与到驱动中,辅助驱动电机。然而由于驱动电机功率仅有88kw,因此无法对大油门作出足够有力的相应。

再比如在中速工况(40km/h-70km/h)下,系统会进入功率分流状态,即发动机的动力一部分与驱动电机一起驱动车轮,另一部分分流到发电机给电池或驱动电机供电。这样做可以提高系统效率,但是由于发动机功率本身不大加之又要分配给发电机动力,所以整体动力表现平平,同样无法对大油门作出积极反馈。

这种动力输出平庸的系统,放在油电混动车型上完全足以应对,但如果放在插电混动车型上,动力表现便会成为一个巨大的问题。毕竟,对于选择插电混动车型的用户,仅仅只靠油耗低是无法真正打动他们的。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本田的i-MMD系统了。本田为自己家的混动车型取名为SportHybrid(运动混动)。从命名上可以看出,这套系统与功率分流技术路线就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果说功率分流强调的是油耗,那么i-MMD强调的就是性能。

以东风本田CR-V为例,搭载i-MMD系统的锐·混动车型,在中低速工作时(<70km/h),车辆都是由电机直驱的。为了保证动力性,本田选择了一款功率高达135kw的大功率电机,保证了车辆在需要急加速时候的动力表现。

而在高速行驶的时候,i-MMD系统会断开电机与驱动轴的连接,而转由发动机直接驱动。高速时的发动机处于最佳工作状态,由发动机驱动车轮保证系统整体效率。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意识到了,本田的i-MMD系统从设计理念上,就是以性能为导向。这一点,使其在开发插电混动车型的时候,更像是顺势而为。

本田CR-V锐混动e+车型,搭载基于i-MMD的插电混动系统,拥有更大的电池,带来85km的纯电续航里程。对于用户来说,完全不用担心本田插混车型在纯电驾驶体验上的问题,因为即便是非插电的混动车型,i-MMD的工作状态,也是十分接近于纯电动车的。

与此同时,东风本田CR-V所搭载的这套i-MMD系统,已经是本田第三代i-MMD系统。在油电混动阶段,这套系统充分的经过了市场的验证,进化到第三代。

在做好混动的基础上,本田进一步放大优势,推出了插电混动。本田对这套系统进行了全方位升级。通过全新的高容量、高输出IPU智能动力单元,实现了更长的纯电续航里程。日常驾驭全电动行驶,可以称之为无限接近EV的插电混合动力系统。

其实,油电混动和插电混动,并没有什么孰优孰劣。只不过,它们有着不同的特点,适合不同的受众群体。从购买的角度来说,深耕混合动力领域多年的日系品牌,不失为一个稳定而靠谱的选择。而其中,本田作为一个始终将性能作为追求的品牌,它的混动系统正好与混动市场的发展方向不谋而合——不仅开得省,还能开得爽。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21358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