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洋纺织株式会社,自1882年成立以来,凭借其尖端纤维技术,不断拓展至服装、高机能树脂、生物化学制品、医疗器材、电子材料和活性炭产品等多个领域。公司在全球多地设有分支机构和研究所,其发展历程见证了从大阪纺的成立到合成纤维事业的进军,再到智能服装布料的创新。东洋纺的技术核心包括聚合物的聚合、改性和加工,以及生物技术,这些技术支撑了其在高功能产品领域的领先地位。公司致力于新产品开发和新业务创造,与全球合作伙伴共同推动技术创新。东洋纺以“Ideas&Chemistry”为口号,致力于在环境、医疗保健和高功能产品领域为社会贡献价值,目标是成为全球范围内有影响力的企业。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正迈向智能文明时代,这将极大减少维持有形存在的劳动需求,释放出更多的精神追求。中国目前正处于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时期,资源消耗型经济活动将逐渐转变为基础设施,而创意和休闲活动将为社会创造更多机会。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加速人类知识的积累和创新,推动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
中国经历40年的改革开放后,累积了大量财富,增强了自信。现在到达了我们有能力谦虚的时候了,向那些伟大的纺织公司致敬。
东洋纺织株式会社于1882年5月成立于日本大阪,距今已有136历史,依靠世界顶尖的纤维技术,开发出众多高科技产品,并不断向周边领域拓展,内容涵盖服装、高机能树脂、生物化学制品、医疗器材、电子材料和活性炭产品等,并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分公司和研究所。
东洋纺技术
1882年
东洋纺的基石企业——大阪纺成立。1883年成为日本第一家大规模的纺纱厂。
1885年三重纺成立。
1914年大阪纺和三重纺合并,东洋纺诞生。
1927年开始生产人造丝,进军化学纤维领域
1931年与大阪合同纺合并,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纺纱厂之一。
1931年在KatataPlant设立研究所
1951年设立东洋纺纽约事务所,进军海外市场
1956年进军合成纤维事业。
1958年开始生产腈纶纤维
1963年
进入薄膜领域。
研发出”ESPA®”氨纶纱、聚丙烯薄膜”PYLEN®”
1966年与呉羽紡合并,成为日本规模最大的纺纱厂。
1966年东洋纺熔融纺丝法理论确立。
1972年开发阻燃PET纤维”HEIM®”
1973年活性炭素纤维”K-FILTER®”的研制
1976年开始生产涤纶无纺布
纺粘技术的发展
1982年「衣服内気候®」服装设计的技术开发
1987年开发出一种具有新触感的涤纶纤维”GEENA®”
1988年高强度聚乙烯纤维”Dyneema®”的研制
1989年聚苯硫醚纤维”PROCON®”的研发
1991年高性能纤维”Dyneema®”生产。
1993年”ToyoboMiracleCare”记忆衬衫的研发。
1995年”[eks]®”聚苯酸酯吸湿发热纤维的研发。
1998年开始售卖用于服装面料的”Echorclub®”再生涤纶纤维。
开始全面生产”ZYLON®”PBO纤维。
2005年在中国成立办事处。
2006年用「心理・生理計測技術」技术开发纺织品”MENTALBALANCE®”
2008年高强度聚乙烯纤维”Tsunooga®”的研制
2012年汽车座椅用人造革“BREATHLEATHER”的研制
2015年开发适用于“智能服装”的新型布料“COCOMI(心美)”。
研发方针
东洋纺的核心技术支持着它的商业活动。(1)聚合物的聚合、改性和加工,这是合成纤维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2)生物技术是通过酵母发酵技术处理植物制浆废水而发展起来的。利用这些技术,东洋纺能够向世界提供高功能产品,包括高透明度聚酯光学薄膜、高性能纤维、用于人工肾脏的中空纤维膜和用于临床试验试剂的酶。这些产品为东洋纺的业务拓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为了进一步发展,东洋纺已经制定了扩大新产品开发和创建新业务的计划。为了提高其核心技术的先进性,东洋纺正与日本其他公司、海外公司、大学以及研究机构加强公开创新,并正在采取主动行动,迅速开发未来技术。东洋纺研发活动的目标是在增长的市场中获得优势地位,并创造新产品。
展望未来,以“Ideas&Chemistry”为口号,东洋纺作为行业领导者将持续创造新的价值,在环境、医疗保健和高功能产品领域为社会做出贡献。东洋纺将继续成长为一家强大的公司,其目标是通过其专业业务在全球范围内做出贡献。
//我们为什么要成为新纺织人?//
1
人类文明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智能文明。
在未来智能文明时代,人类维持有形存在(比如肉体)所需付出的劳动将极大减少,我们都会有一个更大的灵魂。
一百年前美国真正崛起以福特流水线大生产为起点,日本从富变强以丰田精益管理为分水岭,智能生产的成熟和普及将成为中华复兴的里程碑。
3
中国目前供给侧改革。
那些以消耗资源,能源和环境的经济活动将被集中兼并,并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基础设施。而创意,休闲等更大激活身心潜能,提升生命品质的活动会为社会创造出无数的机会。
同样一些程序性的工作,链接性的工作,技能性的工作将会被机器和互联网代替。人工智能最大的贡献是将极大提升人类累积经验和创造知识的速度,更快迭代人类的知识回归生命的本质。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214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