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了吉利旗下极氪的offer,应该去吗?吉利极氪值得加入吗?

接到了吉利旗下极氪的offer,应该去吗?吉利极氪值得加入吗?_58汽车

极氪作为吉利旗下的品牌,其股权结构和战略布局对吉利的港股上市和极氪自身的独立上市均有积极影响。品牌转型至新能源领域对吉利至关重要,但极氪在团队建设和内部管理上存在一定混乱。工作强度较高,但与互联网硬件大厂相比略低,团队构成多元,包括吉利老员工、合资整车厂人员、互联网和硬件行业人才,这导致内部风格协同需要时间。管理风格偏向互联网,但供应链问题和部门决策线问题显现。薪酬待遇较高,但加班强度大,对于校招生而言,若无更好选择,极氪的新能源和智能研发岗位值得考虑,尽管培训体系和岗位稳定性有待提高。对于软件专业的同学,建议优先考虑互联网企业。社招人员应根据团队情况判断,争取更好的薪资和成长性。吉利极氪的offer是否值得接受,需根据个人职业规划和当前市场情况综合考虑。对于追求新能源和智能汽车领域发展的人才,极氪提供了一定的机遇,但同时也伴随着工作强度大、管理风格调整等挑战。

1、极氪还是吉利旗下的没问题,极氪目前大股东华普其实也是吉利绝对控股的,这只是正常的股权操作,一方面有利于吉利后续的港股上市审核,一方面也有利于极氪自己的独立上市,内部账期、物料、样品和关联交易会慢慢分割。

2、极氪品牌的发展对于吉利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传统燃油车品牌切换成新能源车型,无论是从设计平台的历史包袱,还是客户的品牌认知来说,自主整车厂都跟更倾向于采用新品牌策略。

但是确实极氪在团队组建的过程中,也包括出内部管理比较混乱的问题。

一方面,极氪的工作强度是比吉利要搞的,但是比互联网硬件大厂又要略弱一些,因为内部定的基调,就是面向汽车四化的组织革新,希望打造成类互联网大厂的项目管理和研发风格。所以在团队组建上,有吉利的老人,有合资整车厂的,有互联网行业像阿里云等挖的互联网人才,有互联网硬件行业像华为、大华、海康等挖来的互联网硬件人才,内部风格的协同和调整上,还是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所以就出现了,现在普遍加班强度向互联网看齐,但是有的部门其实又没有那么多事情,特别是非软硬件部门,很多需要跟供应商协同开发,不是部门内部剃头挑子一头热就能解决问题的,也就是互联网硬件团队的管理风格遇到的水土不服。

但是联网管理风格又相对比较强势,用互联网硬件的思维来造车,一味压低成本、账期,弄的供应商良币驱逐劣币,PPT汇报的时候成本控制都很好看,但是后续出了很多问题短时间内也补救不了,所以预售初期的交付问题、减配问题等等,其实是汽车行业经验不足,很多吉利的老人是看到供应链问题的,但是也不愿意去说重话,所以目前里面确实存在一个部门有两条决策线的问题。

其次,就是吉利团队的一贯风格还是希望通过社招快速完成团队的搭建,但是这样也确实影响到了内部人员自身晋升和涨薪的进度。

所以极氪的社招和校招薪酬都是要比吉利传统整车厂那边要高一些的,但是加班强度也要高。

对于校招生而言,我觉得要分情况来看,如果本身双985的硕士,我还是更建议去争取一些成熟、稳定平台的整车厂和新能源整车厂的三电方向和智能大类的岗位。极氪这边校招生的培训体系其实还不够成熟,岗位的稳定性也不够,而且位置也比较偏,后续跳槽就会涉及到城市转换的问题。

但是如果你本身也没有其他太好的offer,而极氪又拿到了比较不错岗位,因为像极氪的一些新能源、软硬件智能类和汽车电子类的研发岗,如果是其他优质整车厂也是比较难拿到的,那还是值得考虑的,加班辛苦一些,多学一些东西,工作两三年后可以考虑跳槽到更好的平台,反正岗位和项目的积累是对口的。

毕竟现在传统燃油车整车厂,如果又是传统岗位,在传统燃油车车市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后续的发展也是比较差的。

但是如果是本身是软件专业的同学,暂时不是很推荐,虽然待遇开的也比较高,但是目前的技术积累确实有些差,还是互联网企业对于出入职场的成长性更好。

社招的话,就建议看团队来判断,里面是有挖到一些行业大佬的,没有大佬或者吉利老人挂晒的团队,其实在内部资源的争取上,是比较吃亏的,而且后续的薪资成长性是比较弱的,所以再谈薪阶段要多争取一些。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222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