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中旬,我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台车——十四代轩逸。一年来,它陪伴我穿梭于城市与长途之间,行驶了八千公里。选择轩逸,是因为它的性价比高,满足了我对便宜、好开的需求。在与天籁的对比中,轩逸的气场毫不逊色;与老款轩逸相比,代际感明显。疫情期间,它为我提供了安全的出行方式。虽然有过违章,但8000公里的行驶中,车辆表现稳定,除了倒车影像偶尔蓝屏外,没有明显问题。车机系统升级后,操作顺滑,自动空调全系标配,提升了驾驶体验。然而,原车风燥较大,外观覆盖件缝隙大,喇叭数量少,发动机噪音明显,后排头枕不舒适,后门内部隔音材料缺失,定速巡航和电子手刹等配置缺失,这些都是轩逸需要改进的地方。尽管如此,轩逸在城市代步的灵活性、空间、油耗和保养方面表现不错,让我的驾驶生活更加便捷舒适。
去年12月中旬拿到了我的第一台车,到现在整整一年,跑了八千公里,市区代步,长途旅行他都不曾缺席,是时候回顾一下了。
提车当天,当销售把车开到我面前,心情无疑是喜悦的。当时买车的要求很简单:便宜,好开。看了各品牌的A级车,最终确定了十四代轩逸。为什么不买别的车型,他们都或多或少有些我无法接受的槽点,比如内饰质感太差、设计老气、价格不香、空间太小等等。
去广州玩的时候,遇到隔壁天籁,也没感觉的轩逸气场有什么不足。
偶尔遇到老款轩逸,代际感还是很强的。
终于等到了验车上牌,之后去贴玻璃膜,终于没有那么晒了。
在疫情期间,这辆车让我出行更加安全。
闲的时候偶尔也会自己动手洗洗车。
和思域相比,并不觉得外形的运动感是思域才有的。
谨慎如我,也被抓拍过违章,变道没有打灯,扣了一分。
8000公里,做了一次首二保,到现在车上没有什么明显的问题,就是倒车影像经常蓝屏,还要找时间去修理一下。
车机系统升级到最新版本,比较顺滑,没有卡顿,平时导航听听收音机,比较方便,就是没有Carplay。
自动空调很方便,21款终于全系配了,不错。
cvt偶尔会有口哨声,但没有什么别的影响,姑且当作是一个特性。
做了四门隔音底盘隔音,有一定的效果,音响还是原车,没有改,我就听听收音机,没有改的必要,以后卖车音响也不会让你的车多卖个几万。
内部更换了led的阅读灯,晚上找个东西能看清了。之前的卤素黄灯阴影太多,边角都照不到。
改了几处翻毛皮,作为点缀。
这个车没有360全景影像,坐姿也比较低,所以加了小镜子,在倒车的时候能看到更多的车身盲区。
手机支架放在了左侧,不影响视野。底部按键补全。
换了翻毛皮方向盘套,手感一流。
中央扶手垫高,有沙发扶手的感觉。
TPE脚垫打孔固定,上面的丝圈脚垫也能用原车的定位钩固定了。说说这辆车的爽点1、城市代步比较灵活,前段油门比较灵敏,点油就走,转向比较轻盈,转弯半径不算大。悬架比较柔软,整体的低速噪音抑制的比较好。2、空间比较ok,座椅可以调的很低,我的身高也不会局促。前排的宽敞感很强,中岛区域比较宽,主副驾驶的空间不会干涉。后排座椅比较柔软,有陷入感,腿部空间足够,后备箱空间还可以,车内储物空间比较合理,水、手机、钥匙、零碎都有地方放置。
3、油耗还可以,每次加油都记录小熊油耗,现在是综合6.77,高速跑得少。4、保养比较方便便宜,送了十次,半年保养一次的话可以五年免费,还是能省不少的。槽点有吗?也有1、原车的风燥略大,初步判断是A柱车窗缝隙的问题,高速仔细听就感觉是漏了一样。2、原车的外观覆盖件缝隙太大,一是容易有风燥,二十容易进灰尘,所以我额外贴了密封条。3、全车喇叭比较少,同价位的国产车动不动就六个喇叭八个喇叭,轩逸只有四个喇叭。A柱的高音头和后门都没有喇叭。4、发动机3000转以后噪音很大,1.6自然吸气在3000转后发出的声音并不悦耳,从发动机仓侵入比较明显,这是厂商在NVH设定上没做好的。5、后排头枕角度不对,高低不可调,又很硬,不怎么舒服。6、后门内部缺失隔音材料,后门门板和前门相比质感差了很多,加上没有喇叭,可以看出轩逸的侧重点还是前排,后排并没有应有的重视。7、定速巡航、电子手刹等配置缺失,厂家有成本考虑,但我们消费者也有对比竞品进行的选择,和很多竞品相比轩逸还是有些落后。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603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