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汽车:技术硬实力,设计软实力?

比亚迪汽车:技术硬实力,设计软实力?_58汽车

正文: 看到评论区里的抬杠热点,我不禁想起了比亚迪的汉化车。那些大字方块,看起来像是随便画出来的,既不以词汇难易界定,又跟操作重要性不符。但归根结底,这些字符根本不影响实际使用。比起简单而约定俗成的字母和图标,大小相仿的方块汉字实在难以轻松辨别。开车戴墨镜近视镜都正常,戴老花镜未免就太扯了。 空调、音响、电视机本就早早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各种功能图标也早已为人所熟知,现在只是搬进车里而已。这些经典图标的共性是能够让不同文化和知识背景的使用者仅调动最基本的认知就能够最大程度理解其功能,随之配合所属按键的形状色彩和更合理的排列逻辑进一步予以辅助。以上才是更高明的手法,而不是甩手掌柜,喏,写着呢,自己看。所以汉化的噱头华而不实,反有逃避设计成本之嫌。 再讲极端点,文盲是不是就不配用你们的产品了?你自己到了国外拿到一辆把原本熟悉的图标全都改成当地文字的车要不要骂人?你可以在隔壁的一些回答里看到国外品牌也会存在上述的错误,但反面教材是用来警醒提高的,不是用来当借口的。也真的不要再胡乱抬杠文盲不许开车了。《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里有年龄条件和身体条件,还真没有文化条件。为什么?因为事实上整套交通标志里除了停和让之外压根没有汉字。而这正是我观点的最根本佐证:图标才是最合理有效让最多人群理解的方式。车外如此,车内也一样。 称他理工直男表示我丝毫不质疑比亚迪产品的实际性能。早在它还埋头逆向各种大小丰田的年代我就读到过某专业媒体一针见血的一句评价至今记忆犹新,开过F3后他们说,这车看着很像个花冠,但开起来也真的很像个花冠。这不是讽刺,而是一句高度认可。这家电池行业的领先企业并不是只组建了个皮尺部门就投身国产汽车热潮里投机,至少是带着技术出身的执拗真正打算做一些对得起自己节操的产品。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样对技术的精益求精丝毫没有随着初期产品取得的商业成功而有丝毫怠慢,反而步步为营的坚持用升级的产品挑战着更高端的市场。 然而内在的货真价实之外,它的外在形象一直让我迷惑。一辆品质看齐丰田的车,非得存心改成更丑是为了更心安理得的少卖两万块钱吗?比亚迪没在意,而是很直男的用优秀的混动技术提升着自己的实力,佩服。但同期它又做了个让人迷惑的宣传:把零百加速时间写屁股上招摇过市,甚至有意无意的营造一个随时随地欢迎硬刚的路霸形象。直,实在是直。 后来比亚迪钱包宽裕,终于也开始顾及到外表了。简单直接,奥迪的顶级设计师让人满怀希望,五金店灯条升级正经灯厂LED,家族前脸一流水准,甚至连内饰都拨乱反正了!所以屁股上计时这中二的事情终于能免了吧?然而实在是小看了理工男的耿直,光秀加速太露骨,我们加条文艺范的slogan不就中和了?可正如同不是每个车主都认可一脚油门把速腾(哦不对是个朗逸)怼个底朝天,相当多的车主也并不跟你三观一致到要在屁股上共享slogan。诚然每家车企都有其值得宣传的精神底蕴,但相关文案可以出现在广告、车展乃至赛场,例如马自达的ZoomZoom,心领神会的忠实粉丝自然会想方设法弄一条同款来贴到车上并津津乐道,而不以为然的佛系车主也绝不至于受到打扰每天都被人莫名其妙追着问你这车可带劲吗?让更多人接受的设计肯定不是直白乃至粗暴的。 退一万步讲,真的非写字不可,你先买本字体设计的书看看呢?来百度58汽车看看字体设计专栏也行啊。再不济,你抄一抄? 而既然连字体好不好看都没概念,对更进一步的品牌形象建设更不会有概念。吉利的在售产品颜值并赢不了比亚迪,但当吉利弄辆管架赛车征战达喀尔的时候,比亚迪至今只有秦和唐素面朝天亮相国内比赛。对,管架车跟市售车没关系,咱不搞那花花肠子。直,真的直。 然而个中形象落差,一目了然。 再联系到评论区里反反复复仅纠结于“我识字”“我不瞎”的抬杠者,这就是比亚迪自身受困并且传染到用户身上的视野局限,目测他们彼此之间已经达成了直男癌的群体免疫。

随着评论区抬杠的热点陆续做了补充和修改。早先已经前排落座的望海涵。

——————————————————

进一步坐实了我对比亚迪的印象,就是不修边幅的理工直男。他的一举一动都带有明确且强烈的目的性,却往往流于形式,更缺人文关怀。

以下来自当年我第一次见到大吃一惊的汉化车比亚迪思锐。汽车之家的图。

很容易就能感受到这些汉化工作的随意性,既不以词汇难易界定,又跟操作重要性不符,但归根结底这些字符根本不影响实际使用。且比起简单而约定俗成的字母和图标,大小相仿的方块汉字实在难以轻松辨别。开车戴墨镜近视镜都正常,戴老花镜未免就太扯了。

空调音响电视机本就早早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各种功能图标也早已为人所熟知,现在只是搬进车里而已。这些经典图标的共性是能够让不同文化和知识背景的使用者仅调动最基本的认知就能够最大程度理解其功能,随之配合所属按键的形状色彩和更合理的排列逻辑进一步予以辅助。以上才是更高明的手法,而不是甩手掌柜,喏,写着呢,自己看。所以汉化的噱头华而不实,反有逃避设计成本之嫌。

回想一下老父母把这东西贴到鼻尖下努力端详的情景。然而在开车时,他们是不能那样做的。

况且空调或许还能按地区特供,而车是到处跑的。少数民族同胞呢?边境地区的商旅呢?租车自驾的老外呢?

再讲极端点,文盲是不是就不配用你们的产品了?你自己到了国外拿到一辆把原本熟悉的图标全都改成当地文字的车要不要骂人?

你可以在隔壁的一些回答里看到国外品牌也会存在上述的错误,但反面教材是用来警醒提高的,不是用来当借口的。

也真的不要再胡乱抬杠文盲不许开车了。《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里有年龄条件和身体条件,还真没有文化条件。为什么?因为事实上整套交通标志里除了停和让之外压根没有汉字。而这正是我观点的最根本佐证:图标才是最合理有效让最多人群理解的方式。车外如此,车内也一样。

称他理工直男表示我丝毫不质疑比亚迪产品的实际性能。早在它还埋头逆向各种大小丰田的年代我就读到过某专业媒体一针见血的一句评价至今记忆犹新,开过F3后他们说,这车看着很像个花冠,但开起来也真的很像个花冠。这不是讽刺,而是一句高度认可。这家电池行业的领先企业并不是只组建了个皮尺部门就投身国产汽车热潮里投机,至少是带着技术出身的执拗真正打算做一些对得起自己节操的产品。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样对技术的精益求精丝毫没有随着初期产品取得的商业成功而有丝毫怠慢,反而步步为营的坚持用升级的产品挑战着更高端的市场。

但内在的货真价实之外,它的外在形象一直让我迷惑。一辆品质看齐丰田的车,非得存心改成更丑是为了更心安理得的少卖两万块钱吗?

比亚迪没在意,而是很直男的用优秀的混动技术提升着自己的实力,佩服。但同期它又做了个让人迷惑的宣传:把零百加速时间写屁股上招摇过市,甚至有意无意的营造一个随时随地欢迎硬刚的路霸形象。直,实在是直。

后来比亚迪钱包宽裕,终于也开始顾及到外表了。简单直接,奥迪的顶级设计师让人满怀希望,五金店灯条升级正经灯厂LED,家族前脸一流水准,甚至连内饰都拨乱反正了!

所以屁股上计时这中二的事情终于能免了吧?然而实在是小看了理工男的耿直,光秀加速太露骨,我们加条文艺范的slogan不就中和了?

可正如同不是每个车主都认可一脚油门把速腾(哦不对是个朗逸)怼个底朝天,相当多的车主也并不跟你三观一致到要在屁股上共享slogan。诚然每家车企都有其值得宣传的精神底蕴,但相关文案可以出现在广告、车展乃至赛场,例如马自达的ZoomZoom,心领神会的忠实粉丝自然会想方设法弄一条同款来贴到车上并津津乐道,而不以为然的佛系车主也绝不至于受到打扰每天都被人莫名其妙追着问你这车可带劲吗?让更多人接受的设计肯定不是直白乃至粗暴的。

退一万步讲,真的非写字不可,你先买本字体设计的书看看呢?来百度58汽车看看字体设计专栏也行啊。再不济,你抄一抄?

而既然连字体好不好看都没概念,对更进一步的品牌形象建设更不会有概念。吉利的在售产品颜值并赢不了比亚迪,但当吉利弄辆管架赛车征战达喀尔的时候,比亚迪至今只有秦和唐素面朝天亮相国内比赛。对,管架车跟市售车没关系,咱不搞那花花肠子。直,真的直。

然而个中形象落差,一目了然。

再联系到评论区里反反复复仅纠结于“我识字”“我不瞎”的抬杠者,这就是比亚迪自身受困并且传染到用户身上的视野局限,目测他们彼此之间已经达成了直男癌的群体免疫。

小唐今天的装束:优衣库UT,正装西裤,竞技跑鞋,户外手表,双肩电脑包,旗舰Thinkpad,正旁若无人在喜宴上加班。

毫无疑问是个好小伙。无论中控汉化的内在美,还是屁股上slogan的外在美,本身的三观都特别正。然而实际体现出来的效果,处处泄露着他混不自知的自以为是,和小时候开小差做奥数题错过的那些美术课。(在补了,在补了。)

P.S.

各位大可以把车标LOGO那些老梗当做过去时了。比亚迪前些天刚新建了全球设计中心,王传福豪言“技术是比亚迪的硬实力,而设计将成为比亚迪的软实力”。“比亚迪的产品将由‘技术’单轮驱动,转变为‘技术+设计’双轮驱动”。

然而当我看到设计中心的招牌。

借陈丹青在差不多的日子说另一件事的话:我就笑起来了。

P.P.S

真的不要再跟我杠民族自尊政治正确了。

比亚迪还真没太放在心上。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058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