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动系统控制策略解析——你了解插电式混动的控制策略吗?

混动系统控制策略解析——你了解插电式混动的控制策略吗?_58汽车

混动控制策略的探讨,以插电式混动为核心,分析了P2架构的流行原因,包括重混潜力、技术门槛和车辆布局的便利性。控制系统的核心是HCU,它负责接收传感器信号和控制扭矩分配。混动控制策略分为基于门限值、全局优化和神经网络等类型,其中基于门限值的策略在实际中应用最广泛。插电式混动的控制策略包括纯电动行驶、混动行驶、纯发动机行驶和充电模式。混动行驶策略根据车辆状态进一步细分,而制动模块则根据车辆状态进行状态机划分。本文仅从宏观角度介绍,后续将深入探讨具体模块。混动系统控制策略解析,你了解插电式混动的控制策略吗?

之前介绍了一些混动的基本概念常识,其实个人感觉自己写的不是很好,与大神们的差距还是很大的,目前百度58汽车上混动大神很多,文章写的也很好,大家可以自行搜索进行脑补。关于混动的控制策略,这个话题有点太深奥了,不是一篇文章可以解释清楚,即使是一个博士论文也不一定能解释清楚,所以我就一点一点的分享我的一些愚见。

目前这节陈述的混动策略宏观概念,以插电式混动为主,其它的慢慢总结。

P2的混动架构,是目前来说比较流行的,归根到底,一方面是可以做成重混,从而变成插电式的,获取国家补助,一方面是技术门槛,相对于丰田的ECVT来说比较低,后面匹配的变速箱可以是AT,AMT,DCT,各种各样,并没有很严格的要求。最后一方面为整车的布局与架构在原有的车辆的基础上更改的并不是很多。

控制系统拓扑结构

对于混动动力的控制来说,核心的控制单元为HCU,HCU接收当前SensorSignal,EnginecontrolUnit,TransmissionControlUnit,BatteryManagementSystem确定当前的扭矩分配,同时控制两个离合器的吸合与断开。

整个控制系统的总线拓扑结构的具体细节如下图所示:

整个控制系统的核心分为此三个层次进行架构分析,此外还包含一些基础的模块,如诊断策略,通信策略,软件刷写策略等,具体细节如下图所示:

控制系统策略概况

目前混动的控制策略,从学术层次来分,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基于门限值得控制策略,基于全局优化的控制策略,基于神经网络,模糊计算的控制策略等,从实际运用的角度来说第一类为实际中最经常用到,第二类由于计算量比较大,应用不现实,第三类基本都停留在我们的课本里面,实际中几乎没有用到。下面就以第一种应用为例子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

插电式混动的总控制策略第一步,根据行驶电池行驶里程进行划分。状态机循环如下图所示:

第一种:纯电动行驶,EV行驶模块。

第二种:混动行驶,HEV行驶。

第三种:纯发动机行驶,EngineDrive.

第四种:充电模式

纯电行驶模块以电池为主要驱动力,所有的动力来源为电池。

混动行驶的控制策略较为复杂,可以将其根据车辆的行驶状态划分为如下状态机,包含第二种,第三种行驶模式。

行驶状态

制动模块

其各个模块内部可以根据车辆状态进行再次划分状态机的状态。

此节介绍仅仅是从系统及宏观的角度进行介绍,后面章节,会根据具体模块进行介绍分享。

若有不足之处,也请高人指点!

以上内容由58汽车提供。如有任何买车、用车、养车、玩车相关问题,欢迎在下方表单填写您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快捷、实用、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58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r.58.com/7623419/